張勛昌
◆摘要: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對他們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他們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對于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塑造,在小學階段就得引起高度的重視,家長一定要格外關注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提高他們的文明素養,使他們具有高尚的情操,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順利地走好未來的路。本文對現階段家庭教育所具備的時代特點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以此來促進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塑造,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國家越發注重學校的素質教育,而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品德素養,是素質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則會給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帶來阻礙。因此,家長需要重視家庭教育,通過合適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人們的生活、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促進人們的進步與發展意義重大。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這一階段要重點實施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必須重視開展習慣養成教育活動,養成教育所涉及的內容眾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文明禮儀方面習慣;第二,衛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待人處事等;第三,思維習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方面都不夠成熟,重點加強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并深化學生對道德規范的認識,使其遵守做人做事的原則,對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意義重大,有助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是“虎熊貓教育”,忽視學生的自尊和個性,以正確的方式撫養孩子。當一個孩子犯了錯誤時,他會攻擊、批評或罵它給孩子“長期記憶”。孩子們真的不再犯錯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種教育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但嚴重損害了兒童的自我意識,不僅妨礙了兒童的身體完整,阻礙了兒童自身的成長,很可能導致兒童對教育的抵制,而且也妨礙了良好行為的發展。
(二)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當成學習的結果來評判。父母過于注重孩子的學習成果,導致孩子處于緊張的學習環境中,限制了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極大地阻礙了學習。父母必須不斷地讓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當你遇到困難時,不應該責備孩子,而應該熟悉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父母必須提高孩子的素質,注重孩子的發展。
(三)家長忽視了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當今知識社會,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關心是學習,只要他們好。大多數情況下,學習成果忽略了作為衡量好孩子或壞孩子行為發展、誠實品質、愛好等的尺度。孩子們還小,行為上的好壞之分需要仔細的指導和教育。小學是形成行為的關鍵時刻,這時父母應該努力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如果錯過這一關鍵階段養成不好的習慣,就很難再改變了。
四、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小學生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強化學生對情感認知和道德理解
要想充分地保證小學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質量與效果,關鍵在于保證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針對小學情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重視將行為習慣培養與情感教育兩者結合起來,重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推進道德情感教育的開展。比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向學生播放教育價值高的短視頻,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或組織開展豐富的辯論比賽活動,引導學生圍繞著生活中的常見行為展開熱烈的辯論,強化學生對情感認知,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行為和良好行為習慣,促使學生能意識到養成好的習慣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出良好行為習慣。
(二)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工作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責任主體,他們的思想與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要正確理解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良好的初衷要建立在科學教育之上。他們要對孩子的成長特點形成明確的認識,要認識到自己孩子行為習慣塑造的長期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教育可能會遭受失敗,但是也不能因為遇到一些挫折就放棄教育。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不能好高騖遠,偏離孩子的成長實際與心理需求。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性,他們有缺點也有優點。家長要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使他們實現均衡發展。比如,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優秀,但是勞動積極,家長要看到他們熱愛勞動的閃光點,對他們給予肯定與表揚,并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去,相信孩子在學習上也不會差,這種鼓勵與肯定,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自信。
(三)家長應當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習慣。這需要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父母必須在家庭生活中嚴格努力,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表現良好。比如,父母必須為父母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才能激發他們最喜歡的活動。為了培養學生和孩子尊重老人的習慣,父母必須尊重自己,不要碰到護士長;為了培養學生,節儉和節儉的習慣,父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浪費;為了養活和節約小學教師,父母必須在家或外出就餐,或者收拾殘羹剩飯。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老師,父母的行為隱含地影響著孩子,看到父母的這種行為后,小學生自覺地模仿,養成了養成良好行為的自然習慣。
(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注重與孩子之間的民主溝通
溝通在某種意義上是有效啟動的前提。在中國的許多家庭,今天父母和孩子之間幾乎沒有有效的溝通。許多父母過于自信,認為自己對自己孩子的信仰過于嚴格,不能僅僅因為他們是一個行政人員,一個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受過教育的人,就撫養孩子。父母應承認自己的錯誤,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與子女進行情感和情感密集的溝通,以最佳的力量引導,引導趨勢,運用科學方法幫助子女逐步產生氧氣,養成良好的行為。
(五)協調一致地引導學生養成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參與人數較多、性格大不相同的家庭教育導致兒童教育的態度和方法不同。為了促進良好的家庭教育行為,家庭成員必須積極溝通、協調,以統一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祖先太愛孩子了,即使行為不當也無法改正。而父母則批評和教育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缺乏溝通,不僅會將家庭教育分散成形式,還會導致家庭矛盾。因此,家庭成員必須就兒童的教育問題達成共識,積極與兒童溝通,從正確的角度出發,開始指導兒童,幫助兒童樹立良好的行為意識,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家長要多鼓勵孩子
幫助孩子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與表揚,讓自己在父母那里實現價值認同。當孩子做出積極的行為時,家長要及時地表揚他們,強化他們的這種行為。比如,孩子主動幫父母干家務,哪怕他們不小心做錯了,也要肯定他們的主觀意愿,表揚他們的行為。對于他們做得優秀的一面進行肯定,對他們做得不夠好的,指出他們的錯誤,鼓勵他們,讓他們干家務時再細心一些。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幫父母干家務,是積極的正確行為,他們會從心理上強化自己的做法,并希望通過干家務得到父母更多的表揚。家長不斷地對他們進行認同,孩子就會養成愛干家務的習慣。另外,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情的用心栽培往往能讓孩子實現更好的成長。通過做這些小事情,孩子就會養成做事細心的好習慣。比如,孩子的作業突然出現了潦草的現象,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問清楚原因,并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讓他們明白細節做不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無論做什么都要耐心細致,堅持到底。
(七)適當放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須充分認識到促進兒童獨立的重要性,這使他們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獨立處理問題,獨立應對挑戰,以促進真正的成長。因此,父母必須學會正確地放開孩子,不要總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護傘下,不斷地沮喪,積極地讓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尊重孩子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想法,確保在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
(八)營造良好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小學良好行為的關鍵。從研究中可以看出,如果學生生活在批判性的家庭氛圍中,他學會了反對;當他生活在一個令人鼓舞的家庭環境中時,他有信心;當他生活在一個值得稱贊的家庭氛圍中時,他學會了感恩。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改善父母與兒童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從而促進學生的行為。一些家長必須改變他們的傳統教育觀念,當他們意識到孩子有壞習慣時,他們應該能夠更好地引導對自己壞行為的認識,澄清壞行為的原因,因為孩子清楚地表明興趣是壞習慣,需要改正才能合理地教育孩子。
(九)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養成行為習慣
良好行為的教育不僅是一個突破,而且要求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時確定子女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特點,并有針對性地適應他們的行為。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正是他們玩耍的關鍵階段,他們愿意模仿。此時,父母可以從文字文明、文明行為等一滴小事做起。,為兒童樹立道德榜樣,使兒童在模仿、自主接受、自主行動中表現良好。
(十)密切家校聯系,突出教師對于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學校作為專業教育機構,對如何幫助兒童培養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養成良好的行為有著更好和更系統的了解。在兒童行為教育方面,學校之間的聯系密切,使教師能夠更多地參與家庭教育的建設。小額供資和家庭小組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密切聯系,提供有效的指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再僅限于有限的家長會議和困難的家庭作業。教師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的小額想法,與父母分享,也可以在網上分享關于孩子在家庭中表現的信息,及時向父母提供專業咨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孩子的行為習慣塑造方面,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要努力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利用多種方式提高自己,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表現形成全面而準確的了解,加強家校溝通與交流,有針對性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形成正面的影響。另外家長也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多開展一些家庭教育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塑造他們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竇慧娟.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習慣影響[J].中華少年,2019(16):23.
[2]高鳳英.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綜合版),2019(09):25.
[3]秦飛.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J].情感讀本,2019(20):63.
[4]閻海全.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小學教育教學版,2019(05).
[5]劉子疆.淺談家庭教育對于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影響[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74.
[6]李鶴.家庭因素對小學低年級兒童行為習慣的影響[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25):10-13.
[7]楊麗霞.關于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析[J].文淵(小學版),2019(09):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