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榮
◆摘? 要: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中,習作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板塊。同時,習作教學也是學生的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部分。基于此,本文就從小學三年級的語文習作教學入手,從問題分析和策略探討兩個角度展開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年級;習作教學;實踐教學;個性化寫作
一、引言
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效率,更新改革教學十分必要,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教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手段,優化習作教學策略,改善其中問題,促進習作教學高質量發展。
二、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問題
當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問題較多,尤其是習作教學,更是存在諸多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比較尖銳的就是習作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或者說,是教師對于習作教學的目標認識比較單一,習作教學目標缺乏全面性,教學方式乏味,教學策略陳舊,教學理念不夠先進,教學效率有待提升。
(一)教師對習作教學目標認識比較單一
當前,很多教師認為習作教學就是會寫就行,但卻并未深刻思考習作教學。從習作本身來看,其不僅僅包含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思維習慣、價值觀、審美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聯想能力、知識積累量、藝術素養等等,是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以一篇簡單的寫景類作文來說,其中就包含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是否仔細、觀察是否認真,都會影響習作質量;其次,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十分重要,一片落葉,在會想象的學生的眼里,可以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借用比喻等手法,習作質量會更上一層樓。但是,在實際的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卻并未注重到學生的各項能力素養之間的關聯,而是單一的就習作教學而談論習作教學,忽略了整體性。
(二)對語文習作教學目標認識缺少明確性
目前,很多語文教師本身對于語文教學都認知比較淺顯,或者說對語文新課標理解不夠深刻,教學活動組織會出現一些不到位或者不充分的現象。尤其是習作教學,對于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來說,習作教學正是關鍵組成部分,但是,實際語文教學卻能夠分給習作教學的重視程度卻相對較少一些,習作教學目標也缺少一定的明確性,在習作教學中,往往是以簡單的分數或者評分層次來評價,忽視了習作教學的素質培養目標。如此教學,導致三年級小學生的習作教學問題較多,效率難以提高。
(三)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單一性與乏味性
語文學科本身比較特殊,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不僅僅包含語文學科本身的字詞句段的知識點,還包括思想品德、科學文化、歷史人文、政治紛爭等內容,對于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求非常高。但是,當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卻由于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加上傳統教學思維定式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過于單一乏味,缺乏創新優化,教學模式陳舊,趣味性不足,很容易限制和阻礙小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積極性的發展。
三、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的優化策略
(一)利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所謂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三年級小學生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利用興趣元素,發揮興趣的推動作用,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作文知識,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練習中,該單元所有的課文都是與自然風光相關的,如小興安嶺、西沙群島、洞庭湖等,作文也是要求寫關于風景類的,標題為“這兒真美”。對于這個標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學生討論情況和初步設想,可以引導學生自由討論,先明確自己要寫什么,是要寫當地的一個公園還是學校的某一個環境,還是哪個景點……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此地的一些特色風光,如學生表明要寫哪個景點,然后教師就可以選擇該景點的美麗風光攝影圖片或者視頻,給學生播放,和學生一起欣賞風光之美。并在欣賞過程中,一邊欣賞,一邊用口語來交流其風光之美。或者,選擇一些帶有配音的視頻,通過視頻語音介紹,引導學生一邊欣賞風光,一邊學習別人的風景介紹方法,啟發學生的寫景思維。
(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發揮作文課堂教學引導作用
對于習作教學,不僅僅是課后學生的自主學習任務,更是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任務重點組成部分。對此,在作文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發揮課堂教學組織的價值,利用合作學習或者課堂活動實踐等的方式,組織作文教學,引導學生的作文思維的發展,鍛煉并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而不能簡單的將教師的教學任務全數扔給學生自主完成,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現象。對于課堂作文教學來說,其教學不僅僅包括來自于每一篇課文的字詞句段的教學,還包括其中的語言文字應用、修辭手法、行文結構等的教育指導。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的時候,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手法,讓秋天的雨活起來了,瞬間變得非常好玩有趣。那么,學生在寫作文時,是否也能夠用這種手法呢?
(三)加強學生語文習作指導,提高寫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對于小學生的習作教學,除了要做好引導工作之外,引導并啟發小學生,促使小學生逐漸掌握各種習作技巧、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外,教師還需要從評價的角度,對小學生的習作進行科學指導。傳統的習作評價要么是分數評價,要么是甲、乙、丙、丁,或者優+、優、良……如此教學評價的方式,只是簡單的給出一個結果,從教學指導意義上來看,其價值聊勝于無。在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更認真、更仔細地對小學生的作文成果進行全面評價,包括對其中的優秀詞句應用、技巧使用、結構創意等,要重點表揚鼓勵,對于作文中的問題,也要明確指出,切實的發揮評價的作用,指導小學生結合評價,開展自我反思,促進小學生的作文繼續進步。
四、結束語
綜上分析,隨著素質教育發展,小學三年級的語文習作教學需要更深刻的改革優化,尤其是其中一些尖銳性的問題,亟需解決,改革勢在必行。對此,語文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科學設計教學,認真落實教育,合理開展習作教學,指導學生的習作能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巴洪顏.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16):1.
[2]慕偉偉.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小學生作文輔導,2020(02):2.
[3]馬克雙.探究小學三年級語文起步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新課程(中),2019(06):48.
[4]張莉.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模式的應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60(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