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落實,中職學校英語教師越來越重視模塊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對以寫作為代表性的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研究。本文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及研究心得,針對中職英語寫作模塊教學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
關鍵詞:中職;英語;寫作能力;提高
作者簡介:韓學森,甘肅省平涼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英語教師在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方面,往往存在著機械化、單一化和應試化等傾向,極大地限制了教學質量的多維提升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寫作能力的形成對于中職生英語素質的優化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寫作模塊的教學也會促進其他模塊的雙向有機聯動和共效兼容,教師圍繞這兩點認識,制訂并執行具體的教學策略,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價值認知
英語的價值在于能讓使用者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英語寫作,不僅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集中考察,也是對其所學英語知識的全面調動和綜合運用。培養中職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可強化學生對英語的應用感受、價值認知,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
(二)深化學生對英語多元知識的掌握
要寫一篇比較好的英語習作,學生必然要在此過程中運用到大量的詞匯、短語、句式,并對語法乃至英語社會文化要有準確而充足的了解。因此,培養中職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能夠對他們的英語學習起到“以點帶面”“綱舉目張”的雙向聯動效果,增強學生對語言要素綜合應用的能力,深化他們對英語多元知識的掌握。
二、中職生在英語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公式”化、“機械”化現象比較普遍,文章缺乏新意
不少中職生對英語習作中的事件表述、角色刻畫都存在著高度的雷同性,習慣于套用“公式”,文章內容及形式明顯“機械”化,缺乏新意。
(二)語句結構較為單一,有應試化傾向,寫作質量不高
在語句的選擇上,中職生偏愛結構簡單、詞匯原始的句子,很少在習作中運用復合句、限定句和多語氣句子,只為“堆砌”句子和段落,有應試化傾向。這間接縮減了高階英語學習內容在習作中的價值體現空間,寫作質量不高。
(三)對語言要素綜合應用的能力較弱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中職學生對于英語語言要素綜合應用能力較弱,寫出的句子常常是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漢語式英語”。
三、優化中職英語寫作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注重積累,熟讀成誦,以讀促寫
1.積累詞匯及語法知識,注重“一詞多義”。借助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課外詞匯,掌握課內詞匯的多元應用模式。同時,對詞匯在不同應用狀態下所表現出的詞義及語法變化,要重點掌握,實現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積累,注重“一詞多義”現象。例如,“change”一詞有“改變”之意,還有“零錢”或“硬幣”的含義。
2.熟讀成誦,連句成段,文意新穎。
(1)多閱讀勤積累,熟讀成誦,重新整合。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素材,對一些精彩片段和經典語句反復朗讀,進行嘗試性背誦、默寫,同時對這些典型句、段進行“消化”“加工”,變成自己的東西,以便在英語寫作中重新整合,加以使用。
(2)注重句型訓練,連句成段,合乎邏輯。句型是指多變的句子中結構相對穩定,可以用詞語進行替換來表達多種內容的句子模式。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可用基本句型來指導學生寫作,由單句到并列句,由并列句到復合句,使學生熟悉句型的結構及其擴展與變化。堅持用句型訓練,這種由句型造句入手的英語作文訓練模式可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基本句型和常用詞組加以綜合回顧、復習,并將之運用到英語寫作當中。同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子間的邏輯性,從而在寫作過程中將句群按照內在邏輯關系,組成段落。
(3)內容豐富多樣,謀篇布局,文意新穎。寫作內容豐富化,文章立意新穎化,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中,要求學生注意結合各種文體的特點,進行立意構思,靈活運用各種素材,謀篇布局,不斷探索創新,寫出具有豐富內容、意蘊深刻新穎的習作。
3.以讀促寫,組段成篇。
(1)多讀熟讀,模仿寫作。通過增加閱讀量,積累大量詞匯及語法案例,并反復熟讀,借助這些熟悉的詞匯、語法知識和寫作手法,對照范文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在原文的結構和角色框架上添加個性化的表達成分,從而學會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克服畏難情緒。
(2)把握結構,組段成篇。通過閱讀,學生對文章的構架進行分析、拆解,把握多種文體的結構特點,并根據不同體裁,總結歸納文章的提綱及其排列順序,形成思維導圖,以便在寫作中優化結構布局,將各段落按內在邏輯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統覽全文勤思辨,精細檢查零差錯。習作訓練過程中,由于受到時間、習慣等一系列綜合因素的影響,學生難免會在寫作中出現一些筆誤和一些自己不易覺察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英語寫作訓練中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從單詞組成到句式,從書寫到時態、語態等進行反復“掃描”,勤作思辨,尤其是應用文的格式要特別注意,以此培養學生形成敏銳的糾錯眼力。
尋找問題,發現問題也是一種能力。在培養學生的習作檢查能力時,教師可以通過“陷阱材料”閱讀的方式來開展訓練活動,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時態、語態方面的錯誤,安排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提出明確的“糾錯”要求,并組織學生在閱讀時能夠自覺發現并予以糾正,從而提高學生對錯誤性信息的敏感度,增強學生的糾錯意識,促使學生在習作檢查方面的能力得到實質性強化。
(二)全面學習,學會變通,掌握寫作技巧
1.全面學習,熟悉各種文體。
(1)日記。日記是把自己在當天生活中經歷的有意義的事件及所見所聞或親身感受記錄下來的一種書面形式。這類習作的難度在于以獨白的方式表現出事件的情節性,內容要有所選擇,要求學生記下有意義、感受最深的事,切忌寫成流水賬。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選擇一些在心理、動作、神態描寫方面具有較高水準的日記體材料供學生閱讀,使學生掌握借助這三類描寫來體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2)記敘文。記敘文是以敘述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種文體,是日常寫作教學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它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即以人物為中心來組織材料,圍繞人來寫一件事或幾件事;二是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就是以事件為中心組織材料,圍繞中心事件來寫一個人或許多人;三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需特別指出的是,一篇記敘文中,寫人、寫事、寫景往往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只不過各有所側重,不可以截然分開。教師仍然需要通過材料閱讀的手段,除了將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交代清楚之外,要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記敘完整化、具體化;還應突出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優化對角色形象的多元刻畫,學會用不同的風格表達近似情感的方法。
(3)議論文。議論文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對某個人物、某一事件或某一個問題進行敘述評價和議論,以表明作者的觀點和原則立場,或對錯誤的觀點和主張進行批評、批判、反駁的一種文體。它由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組成。論點是作者要表述的觀點,就是作者本人的觀點和主張;論據有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事實性論據包括歷史和現實的一些事實,理論性論據包括名言警句、科學、技術原理。論證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撰寫議論性習作時,要注重對論據的選擇,把握論據核心點和全文論點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在闡述論點時,必須符合客觀性的一些規律,論據要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通過論證要使得觀點和材料達到高度統一,就是要讓觀點能夠統率材料,讓材料要能夠證明作者的觀點和主張。
(4)應用文。應用文方面,主要有書信、通知、便條、申請書、新聞報道等一些具有一定格式的實用性文體。如以書信為例,英語書信和漢語書信在格式上有許多不同點:信頭包括寄信人的地址和寫信的具體日期,通常寫在信紙的右上角;地址的書寫順序與漢語相反,即從小到大;第一行寫門牌號碼和街道(路)名,第二行寫縣、市、省名、郵政編號,如寄往國外,要寫清國家名稱;第三行寫日期。 信內地址寫在左上方,位置比信頭低一至二行。稱呼通常頂格寫在上一項下面空一至二行的左上角。結尾的謙稱一般寫在正文下方一至兩行處,從中間寫起,首字母大寫,末尾用逗號。最后,簽名應低于謙稱下一至二行。
教師要牢牢把握“貼近現實生活”的整體原則,選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作為寫作任務的載體,使學生意識到應用文寫作的現實性應用價值。教師還可以結合學校和班級的實際需要,布置更多的現實性寫作任務,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多機會,進行應用文寫作訓練。
(5)說明文。說明文是作者用簡明的文字來說明事物的構造、形狀、工藝、性質、變化、功能、用途及使用方法等的一種文體。說明文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不需要生動的細節,是純粹化的客觀敘述,其特點是解說事實,描述特征。教者應該要求學生在習作訓練中做到:用詞準確,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具有科學性。
教師可采用并實施“分層理念”。在語言組織方面,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可分別以“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作為訓練方向,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說明文練習方面均能有所提升。
2.學會變通,精準選擇詞匯,靈活運用。寫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變通,靈活運用,以表意為主,精準用詞。一方面,進行多組近義詞的辨析講解;另一方面以“選詞填空”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近義詞的語境條件下的搭配練習。
教師可將一些近義詞在表現程度和應用對象的性質等方面的區別加以詳細介紹,同時給出對應的例句和例文,讓學生做對比練習,使學生精準選詞。
3.不斷琢磨,掌握寫作技巧。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時,教師要不斷琢磨,重視練習的“重復性”,即根據學生在某一類主題或體裁任務中的寫作表現,完成總結性點評后,再安排與之相同或相似的任務,使學生能夠根據經驗和教師的講解,寫得更好,實現二次優化,從而使得學生在寫作技法應用方面取得進步。
(三)概括文意立框架,多寫多練促提高
1.結合課文,概括文意。在對一篇課文講解之后,教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來概括本篇課文的大意。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根據角色的出現頻次來確定主角,根據自己閱讀時的興趣分布來確定主要事件,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圍繞主要事件做情節拆解性訓練,從而使學生獲得完整的文意表述元素。
2.編寫提綱,搭起框架。對于習作提綱的編寫,教者可讓學生結合各種文體來進行訓練。在寫作訓練中,以基本句型的熟練掌握作為鋪墊,理清作文的脈絡,用句型搭起文章框架,進一步增強英語語言的語感,培養學生英語邏輯思維。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根據習作任務所涉及的文體的不同,來確定各個部分的次序和篇幅占比,列出相應的框架,以此有針對性地建立起文章的“骨架”。
3.多寫多練,鞏固提高。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練習,教師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開展包括續寫、改寫、擴寫和縮寫等關聯性寫作訓練,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閱讀積極性和寫作主觀能動性,來實現學生對寫作素材資源的自覺整合,同時依據既有材料的主體框架和情節邏輯,以促鞏固、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比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一些文章的開放式結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前文的情節發展、角色形象,來續寫一段結尾,并且可在這項教學活動中引入寫作競賽活動,在班內交流,使續寫的內容避免“千篇一律”,呈現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語
英語寫作是一項運用語言來表達個人思想見解,抒發自我情感的活動,理應體現出更強的自由性、內涵性、情感性、邏輯性,這樣才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習作。中職英語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機融合和相互促進,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素材,掌握技巧和方法,獲得創作靈感,進而使學生在寫作當中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精巧構思立新意,謀篇布局促提升,從而為學生們今后進一步提升英語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全李芬.中職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有效提高的幾點實踐探索[J].科技視界,2015(14):197-198.
[2]歐陽衛鳳.如何有效培養中職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J].吉林教育,2016(26):150.
[3]蘇會平.提高中職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教學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18):265.
[4]薄冰.實用英語語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5]鄭惠芳.預制語塊應用于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2011(1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