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戰英
【摘要】小學生階段的生涯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小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認知及生涯選擇和規劃的能力。學校通過種植勞動課程開展種植實踐活動,從引發學生興趣到種植實踐、從觀察植物到探究知識,保持課程的整體性、連貫性、層次性,循序漸進開展種植實踐。種植實踐活動過程是讓學生通過種植植物,看著種子發芽、生根、成長、開花、結果。學會與大自然對話、與土地交流,感受生命的存在與力量,感受“勞動創造美”的快樂。
【關鍵詞】農村小學;種植勞動;生涯教育
教育的最高情感精神境界,莫過于滿足人類實現生涯自然的最高需要,使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提高,生命的價值感提升。生涯教育,對小學生而言,是可以幫助小學生客觀正確認知事物、正確認識評價自我并自主規劃人生的教育。小學生階段的生涯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小學生自我觀察及生涯選擇和規劃的能力。如果說工作是從成年開始計算,那么小學教育階段是為成年后的生活打基礎、做準備的階段。由此可見,給予小學生實施生涯教育,其目標就是讓小學生對自身生涯有著正確認知與判斷,使之從小樹立遠大正確的生命觀、生涯觀,能夠在生活學習中快樂、健康地成長,逐步培養成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校通過開設種植勞動實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初步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進行生涯教育的有機滲透,讓小學生在種植勞動實踐中學會敬畏生命、學會合作探究、懂得勞動的艱辛、分享的快樂,錘煉他們的意志,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奠定夯實基礎。
一、種植勞動滲透生涯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出發點是生命,落腳點是生活。學校利用每周兩節的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種植勞動實踐生涯教育活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種植勞動教育為切入點,致力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學校設立種植基地,開辟了近600平方米荒地,引來了自來水,完善了大體的路基,除此之外沒有過多裝飾,保持了更多的農田原貌。將種植地塊狀化,班級為整體,3至5人一個小組,每小組擁有3平方米左右的種植地。讓學生實現全程勞動,從種到收,全部由學生合作完成,先后經歷翻地、播種、施肥、培土、澆水、收割等環節,每次種植過程歷時接近一學期。從荒地到希望田野,從一顆種子到開花結果,不僅僅是勞動的體驗,更是生命的教育,人格的錘煉。讓小學生通過課程的實踐與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主生活、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合作發展、學會敬畏生命,培養學生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有效推動小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中體驗。鼓勵學生在活動學習中進行觀察、發現、調查、研究、總結等具體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生活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二、種植勞動與生涯教育間的聯系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指出,“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共同生活的重要場所,主要培養包括生涯認知、生涯規劃等有關生存生活的能力。”小學生階段的生涯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小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觀察及生涯選擇和規劃的能力。學校通過種植勞動課程開展種植實踐活動,從引發學生興趣到種植實踐、從觀察植物到探究知識,保持課程的整體性、連貫性、層次性,循序漸進開展種植實踐活動。種植實踐活動過程是讓學生通過種植植物,看著種子發芽、生根、成長、開花、結果。學會與大自然對話、與土地交流,從而喚起學生親近大地的本能,呵護大自然的覺醒,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感受生命的存在與力量,懂得“勞動創造一切”的快樂。例如,2021年4月初,學校經過精心的策劃,選種了黃瓜。黃瓜對學生來說非常的熟悉,但是真正懂得黃瓜是怎樣種植出來的學生寥寥無幾。針對這個特點,作為種植課程指導教師,筆者首先讓學生觀察黃瓜的種子,他們發現:種子是橢圓形的就如一粒米大小。然后帶領學生一起把種子種植到地里,幾天過去了,當學生們發現一顆顆黃瓜籽變成了一棵棵黃瓜幼苗時,他們歡呼起來:“長出來了!長出來了!”這便是生命的發現,生命的力量。
三、種植勞動實踐是生涯教育的途徑
小學生階段的生涯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小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認知及生涯選擇和規劃的能力。針對這一理論,我校圍繞種植的不同階段,以自主發現、探究為核心,以實踐、創意為外核,進行點撥發散,在種植實踐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細心觀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在某個問題點上停留,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資料收集、研究討論等相關的學習與反思。例如,我們在種植地收獲葵瓜籽時,發現原本在花期長得非常不錯的一棵葵花,結的瓜籽卻是空的,沒有肉的。后來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和研究發現,原來是在葵花期沒有及時地授粉,導致結出來瓜籽是空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開展富有特色的活動,讓學生在多彩的種植實踐活動中感悟勞動的艱辛,收獲成功帶來的喜悅,分享成果帶來的快樂。例如,種植勞動課程歷經了五屆豐收節。并把收獲的成果分組分班全部展示出來,開展評選活動。收成蘿卜時,評選“種植能手”;收獲向日葵時,評選“葵王”……然后,學生通過朗誦、歌唱等形式,表演與勞動收獲有關的節目,表達收獲的喜悅。最后環節是分享:把蘿卜加肉丸燉成了蘿卜湯,全校品嘗;把收成的向日葵,全校每人1-2個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把收獲的玉米煮熟,跟同學們一起品嘗;把收獲的大白菜扛回家,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去制作屬于他們的“美食”。最難忘的要數本學期的第五屆豐收節了,除了展示、分享環節,還以學校的“開放日”為契機,開展了黃瓜“愛心義賣”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幫忙,齊心協力,使得學生的勞動技能得到鍛煉,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分享成果,學會堅韌不拔,學會面對困難,收獲了喜悅,收獲了友誼。
根據小學生年齡生涯教育發展特點,通過種植實踐活動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學習生活現場,通過種植實踐活動教育,學生逐步學會從自身學習活動中主動地獲取應用知識,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從合作討論中研究問題、從想方設法中解決問題。通過學習生活取向的生涯教育以“學生未來生活做準備”的目標。錘煉意志,良好的品質個性得以形成并發展。學校以種植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托,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德育功能,初步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生活指向”的小學生涯教育[OL].http://www.docin.com/p-241097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