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秀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然而,在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機會,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都因為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而得不到提高。為此,教師提倡實施開放性閱讀教學,即為學生提供更自由、更開放的閱讀空間,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文章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入手,對如何有效地實施開放性閱讀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策略
開放性閱讀是一個全新的理念,與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同,它給予了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為提高開放性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要轉變以往應試教育思想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營造更開放、更自由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開展閱讀活動,自由地分享閱讀體驗。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 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以往,教師總是不讓學生將課外書帶到學校,認為學生看課外書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導致學生誤以為教師是不讓自己看課本以外的書。事實上,教師不僅要允許學生將課外書帶到教室,還要多鼓勵學生在課間多閱讀課外讀物。再者,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總是為那些能夠說出令教師滿意的答案的學生而高興,給予他們認可和表揚,而對于那些思維天馬行空、說出的答案不符合常規的學生表現得不是很滿意。但是,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開放性的閱讀也是在強調學生閱讀思路的開放性,所以對于一些沒有說出標準答案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夠自圓其說,教師也應當給予他們鼓勵。要想有效地實施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教師要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開放”二字牢記于心,并切實落實到閱讀教學的各個方面。
2. 學生學習能力不足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都在為如何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絞盡腦汁,反映在閱讀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每節閱讀課都是一樣的教學流程,教師為學生歸納出回答閱讀理解題型的標準思路,讓學生帶著答題模板去應對閱讀材料。教師帶領學生機械地分析閱讀材料,反而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并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如果教師總是將一篇篇情感濃郁、文字細膩的文章作為機械解剖的對象,忽略學生的閱讀體驗,不能給予學生足夠開放的閱讀環境,學生自然無法從閱讀中得到內心的充實,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也無法得到培養。因此,教師要將教學目光從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轉移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從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著手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只有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才能讓閱讀教學真正發揮價值。
二、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1. 營造寬松、民主的閱讀氛圍
在以往的閱讀課上,學生總是被教師帶領著分析課文,完全聽從教師的安排,帶給學生一種壓迫感。課上除了回答教師的提問,學生很少有機會自由、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學生因為怕說錯、怕被嘲笑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和學生地位的不平等導致了學生畏懼教師,導致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成了空談。要實現開放性閱讀,教師要先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和輔助者,從而讓學生更敢于,也更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投入到開放性閱讀中去。
(1)教師要調整閱讀教學思路,不再強調對課文的機械分析,不再追求答案的規范統一,不再指揮和主宰學生的閱讀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
(2)教師要增進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多讀、多說,大膽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即便學生說錯了,教師也要給予鼓勵,打消他們的心理顧慮,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讓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放飛的舞臺。通過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的營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更愿意上閱讀課,更樂于參與到開放性閱讀中來。
2. 創設引人入勝的閱讀情境
開放性閱讀與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同,學生有了更大的閱讀自主性,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讓習慣于聽從教師安排的學生自愿、主動地投入到文本閱讀中去,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閱讀感悟,成了教師在開放性閱讀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除了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為學生營造更寬松、更自由的開放性閱讀環境,還要積極地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想辦法。為此,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材料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如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準備半杯水放在講臺上,說:同學們,老師現在想喝這個杯子里的水,但是要求不能用手拿起杯子,應該怎樣做才能喝到水呢?聽了教師的提問,學生開始認真思考。有的學生說:拿一根吸管就能喝到。有的學生說:用嘴叼起杯子也能喝到。還有的學生說:可以把杯子放倒,讓水流出來……一時間學生都在想辦法讓教師不用端起杯子就能喝到水,課堂氛圍立刻就活躍了起來。這時,教師引入課文,說:小烏鴉和老師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它是如何喝到水的嗎?帶著教師的問題,學生紛紛開始從課文中找答案,閱讀興趣立刻被激發。
除了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火燒云》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幾組火燒云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看一看大自然中的奇異景象,實現課文內容的可視化。也可以找幾名學生描述一下圖片或者視頻中火燒云的樣子,或者讓真正看過火燒云的學生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吸引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看一看作者眼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
3. 擴充開放性閱讀材料
開放性閱讀教學,要求教師的閱讀教學不應該局限在教材上,也不應該局限在課堂上。首先,教師要挖掘有價值的閱讀材料,將一些有助于鍛煉學生閱讀能力,容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材料引入課堂,打破教材的限制。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對五壯士英勇抗敵的細節描寫,豐富學生對抗敵壯烈場面的認知,加深學生對五壯士英雄氣概的體會。然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利用課下時間進行閱讀,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量。為了讓課外閱讀不流于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并每隔一段時間就檢驗學生的課文閱讀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個月閱讀一本書,并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月末檢查學生的摘抄本。也可以組織圖書推介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近期讀過的書,發表自己的閱讀感悟,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相互推介圖書,還能夠在班級中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三、結束語
開放性閱讀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課上積極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閱讀環境,課下鼓勵學生多開展自主閱讀,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喜歡閱讀,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基金項目: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單元主題教學小學語文開放式閱讀的策略研究([2021]PLG258)。
參考文獻:
[1]田彩萍. 注重細節,提高閱讀實效:小學語文閱讀“細節教學法”探討[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2).
[2]胡曉潔.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2).
[3]姚夢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9).
[4]馬有平. 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1).5FC27F48-8261-49DF-84D2-2ABEE991F6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