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彬燕
摘? 要:樂感和欣賞作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資源情況,認真進行樂感的訓練與指導工作,積極創新鑒賞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音樂鑒賞;教學策略
音樂教育并非純粹的視聽藝術,而是一種表達人們對不同情感的經歷。樂感是指人們對音樂的認識與感知能力。有了靈敏和豐富的樂感,會使人們在接觸到美的音樂作品時,心靈有更大的反響。在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學習音樂,并通過自身的理解提出對音樂的看法,是培養學生音樂情感和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積極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氣氛,著力探尋培育學生樂感的新方法,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一、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重要性
1. 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各階段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豐厚的成果。改革之后,初中音樂教學在以往要求鞏固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該更加重視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音樂素養。因此,強調對學生樂感的培養與訓練,符合課程改革提出的音樂教學要求。學生可以通過欣賞豐富的歌曲素材,了解各種歌曲內容的創作情感,這也符合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理解和欣賞音樂十分關鍵。學生充分了解這首歌的情感和思想,才會引發對歌曲學習的濃厚興趣。而樂感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體會歌曲的魅力,在聽歌曲的同時,能夠細細品味歌曲的內涵,挖掘歌曲的價值,提高對歌曲內容的深刻理解與文化分析,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初中音樂鑒賞教學問題分析
1. 音樂鑒賞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唱歌、學生跟著唱。教學結果是學生學會唱了幾首歌曲,但是對音樂的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不會向學生講解過多的音樂理論知識,很少播放古典音樂來讓學生進行欣賞,使音樂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以至于很多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學習相關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樂感,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但是,有些教師并不完全理解音樂課程的目標,或者只是講解音樂教材中的基礎知識,而不能引導學生深入地開展更多的關于情感抒發、音樂風格等方面的課程,也無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
2. 對音樂鑒賞教學不夠重視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校和教師比以前更注重音樂教育,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仍將更多的注意力和教學資源投入到語文、數學等文化課程上。學校的重視程度和教師的教學態度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他們的不重視導致在音樂鑒賞課上有些學生睡覺,有些學生做其他科目的作業,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量。
3. 音樂教學設備和資源匱乏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很多樂器,但是由于之前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將很多教學資源投入到了其他教學中,很多學校都沒有配備足夠數量和類型的樂器,以至于學生對樂器知之甚少,甚至連樂器的基礎知識都不清楚。雖然現在音樂教育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師并沒有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將大部分時間用于音樂理論知識教學,音樂鑒賞課開展得較少,這種情況造成了學校教學資源的浪費。
三、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策略
1. 活躍課堂氛圍
為了在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樂感,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為他們營造輕松、活躍、有趣的學習環境。
首先,在環境布置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室里張貼著名音樂家的肖像畫,也可以在黑板報上分享有趣的音樂家創作故事,介紹樂理知識和樂器常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音樂知識的渴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音樂環境的影響,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為學生欣賞音樂營造更好的氛圍。例如,很多學校使用傳統單一的課間鈴聲,教師可以將其替換為更加歡快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樂感的音樂。另外,課間休息時可以利用廣播播放比較舒緩的音樂,使音樂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培養樂感,在校園范圍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
最后,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劃分學生感興趣的音樂種類,總結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的主要特征。結合這個特征設定相關主題,讓學生在音樂交流與鑒賞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2. 合理應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還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鑒賞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源,通過圖片、音頻和視頻創設有助于學生理解的音樂意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樂感。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澳門的視頻,了解《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體會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剛剛的情感體驗,對歌曲的旋律、節奏、色彩、歌詞等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從各個方面發展學生的樂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基于認知進行哼唱,認真地欣賞與回味這首歌曲。
3. 開展課外活動
一堂課的時間往往很短暫,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樂感。除了在教室上課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音樂劇,或者在校內開展演唱比賽等活動。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的魅力。例如,每年的校園藝術節,以班級和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最后評出優秀班級和優秀個人。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得到藝術實踐的機會,還對學生樂感、鑒賞能力給予了肯定與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4. 提升鑒賞能力
教師在培養學生樂感的同時,還要在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對比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對比教學,讓學生學習并掌握鑒賞的技巧,同時對于學生樂感的培養也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主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作品,通過對比教學,讓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總結這類音樂作品的特點,以及從中感受到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體會不同音樂類型的特點和風格及其代表人物,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樂感,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深刻理解音樂理論知識,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鑒別、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增強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參考文獻:
[1]潘世強. 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J]. 學周刊,2019(21).
[2]黃培俐. 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J]. 學苑教育,2020(10).
[3]李漢彪. 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J]. 當代家庭教育,2019(5).
[4]趙艷. 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實踐[J]. 中國文藝家,2019(3).
[5]史振嬌. 淺談如何培養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 考試周刊,2018(65).CB96366F-6373-4451-AE3E-2C29202A4E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