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會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一直都是教學中的重點。通常一篇優秀的小學語文作文一般是由清晰的邏輯思維和學生的真情實感組成,清晰的邏輯思維可以巧妙的套用作文模板,而真情實感的融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提高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作文素養。但教師應該怎樣教學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寫作課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淺析、問題、提升策略
“得作文者得天下”,小學作文語文試卷中占據著比較大的比重,也是家長和學校比較重視的部分。因此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快的掌握寫作方法,直接教授學生一些不同類型的寫作模板,讓學生直接套用作文模板。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對作文模板產生依賴性,反而不利于學生寫作。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減少學生對作文模板的依賴性,引導學生勤于閱讀、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一、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寫作不僅是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方式,更是學生語文綜合思維的展現。但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性的使用傳統思維教學方式,只是教授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方法,忽略了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只會讓班級所有學生的作文都是同一種類型,學生的寫作思想逐漸僵化,很難在作文中表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一些字詞、語句的含義并不能夠精準的把握,在使用時也并不是很靈活,但教師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卻很注重讓學生背誦一些范文,認為學生背誦的多了,在寫作中自然也就會運用了。但是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多學生在寫作時很少能夠使用平時積累的詞句,多數都是臨場發揮,導致很多學生對寫作課興致不夠,對于平時的寫作練習也只是應付了事。
3、學生的寫作素材較少。因為學生的學業比較繁忙,每天各種類型作業已經讓學生非常疲憊,所以學生基本上很少有時間閱讀課外書籍,積累作文素材。因此在每次學生寫作文時就很容易出現“無事可寫”,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二、關于提高小學寫作教學質量的幾點策略
(一)分層教學,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一個學生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在寫作時所使用的素材、所寫的句子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時不能夠對所有學生使用同樣的指導方式。比如部分學生在寫作時喜歡使用比較華麗優美的詞句,那么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散文,學習一下散文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方法,但要建議學生在寫作時應該在作文中體現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思想,不能讓作文顯得太“空”;或者有些學生喜歡記事,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多觀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成一篇文章。每一位學生都在使用自己所喜歡的寫作方法去寫作文,思維也會更加開闊,寫作的興趣也會有顯著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蜜蜂》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在教授結束基本的教學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圍繞“蜜蜂”這一篇文章,寫一篇關于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寫一下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描寫一下它的外形、性格等等。比較喜歡優美的句子的同學可以偏向于寫一些小動物優美的外形,可以認真觀察小動物因季節的改變而發生的變化,以春、夏、秋、冬為切入點,深入的刻畫小動物的形象,在每一段中還可以帶入一些和小動物發生的趣事,是作文內容更加的飽滿;比較喜歡記敘的同學可以將大篇幅筆墨的放在和小動物相處的事情上面,可以以“我”年齡的變化為切入點,講述每一個階段和小動物相處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生活的感悟。[1]這樣的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在作文中融入思想感情,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確定寫作方向,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個優美的教學情境更有利于學生靈感的迸發,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由一張優美的圖片、一段悠揚的音樂或者一段歡快的視頻引出本節寫作課的主題。何謂情境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構建一個相關主題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感受會比想象更加真實,因此學生在如此真實的課堂情景下,更有利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擴散思維,與真實生活接軌。
例如:在學習《父愛之舟》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播放一段關于父愛的視頻,讓學生回想一下父親對自己表達愛意的方式,并且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中的敘述方法,教授學生怎樣將事情有效的融入整篇文章中才顯得有邏輯性。在學習結束后,可以嘗試性的引導學生使用文中的寫作方法將父親對自己的愛表達出來,寫一下自己的所想、所感。如此循序漸進,讓學生在不斷積累、不斷觀察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實踐教學,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
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最重要的就是“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四季變化、日落交替、氣候變遷等等。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積累素材。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用文字來記錄下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不被字數、題材、寫作方法所限制,給學生一片自由發揮的天地,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很多素材。
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帶領學生參觀一下當地的海洋館,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觀察到海洋生物的外貌、形態,而且海洋館中的昆蟲種類繁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一個海洋生物記錄本,將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興趣的記錄下來。在參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今天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要求要體現自己觀察的細節以及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2]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體會的觀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加主動的觀察生活、記錄生活。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寫作作為教學的重點,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思想,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寫作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以及寫作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銀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1(3):98-99.
[2]韓林堅.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相應對策分析[J].求知導刊,2014(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