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秀
摘要:美術作品大都源自生活,卻又遠超于生活,極具藝術性、情感性、文化性,可謂是對人類生活情景的高度概括,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呈現在美術作品之中。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美術課而言,美術課程活動的開展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或事,從而得到相應的美術繪畫靈感,賦予美術作品情感之美與靈動性。因而,小學美術教師適時在課堂授課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索;
引言
對于美術的學習與認知,不僅要曉其表,也要通其里,不僅要明其史,更要觀其今。對于小學美術而言,絕不應止于書面內容的學習,而應該著眼于生活,深入到內心,去感受,去體悟,然后才能去創造。生活化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就是要倡導生活實踐的教學價值,讓小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美,在實踐中認識美,在創造中升華美。
一、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美術素材
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美術素材,觀察就要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小學生的視角是比較直觀的,看到一種事物首先會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特殊之處,了解這些之后就無動于衷了。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的觀察視角會變得豐富,觀察能力會提高,觀察事物也會由簡單的形狀顏色變得更復雜,比如事物與事物的聯系構成的美,事物細節呈現的美等等。觀察能力的提高也讓學生內心更愉悅,因而更愿意主動觀察生活,并從中積累美術素材。比如看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鮮花后,學生在繪畫時也會模仿這些花,讓花的畫法更豐富。通過對樹葉的觀察,學生在繪畫時就會想到春天的樹葉是細小嫩綠的,夏天的樹葉是碩大濃綠的,秋天葉子是黃色的而且還會紛紛揚揚落下的,冬天是只有樹干不見葉子的,從中也能讓學生通過這個自然規律認識四季的變化。除了自然事物素材的積累,還有人情方面的。比如要表現感恩這一情感美學,在生活中不僅僅端水給父母洗腳才是感恩的體現,還有主動做家務,說一句暖心的話等等,這些畫面學生都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小學生掌握了有情感內涵的生活畫面素材,在美術鑒賞或者創作過程中,能抓住作品的情感內涵,明白作品的價值,加深藝術與生活的聯系。
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到生活美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想象力是教學重點內容所在。該階段學生不管是對周圍自然環境還是生活事物,都有比較獨特的認知。該認知主要來源于兩點,一是教師和父母的引導。二是學生的想象。學生利用想象,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斷放大,從獨特的角度對生活仔細觀察,體會到生活中包含的美。對于小學美術教師而言,在教學中融入此理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聯想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等,能夠獲取顯著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先選擇特殊事物,可以是足球,也可以是花,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充分表達自我想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情況合理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進行創作。在創作完成后學生也必須準確表達創作理念以及靈感來源。教師應該多鼓勵和表揚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強的成就感,讓學生更自覺地參與到美術創作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
三、趣味課堂主題,提供展示平臺
依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師須側重迎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其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從生活中發現和思考問題。美術教學活動需與生活主題緊密相關,形成更有風格和趣味性的教學課程,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缺乏探索的興趣,學習效率也不高。教師需對這部分學生更重視,主動挖掘其具備的優點,為其提供展示能力的機會。小學生大多喜歡游戲,游戲也是其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便可以游戲為主題開展學科教學,組織學生先討論自己喜歡的游戲,此時即便對美術知識缺乏興趣的學生也會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可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由于小組內學生的美術水平不一,但討論的話題一致,且迎合學生的興趣,因此學生交流的積極性也更高。在此環境下,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將各小組的完成效果進行橫向對比,這樣便可激發全部學生產生創作的積極性。
四、開展生活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美術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其中,選材十分重要。將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合理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以《變垃圾為寶》一課為例,美術教師可以提前用廢舊紙箱制作一只“恐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展示,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紙箱變成了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時,教師可以設疑提問,鼓勵學生近距離欣賞,讓學生大膽想象,探究紙箱的奧秘。有學生說:“老師,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用廢舊紙盒制作的機器人,可好看了。”還有學生說:“老師,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用衛生紙或者塑料袋制作成衣服的T臺秀?!蓖ㄟ^實物展示的方式,教師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回家后紛紛收集廢舊物品,根據自己的構思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了作品,有的學生制作了“小汽車”,有的學生制作了“衣服”……通過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形式,教師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結束語
將生活融入藝術教學,能讓學生更關注生活,關注人類的生存,這也會引發學生對生活與生存的思考。小學美術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專業美術知識,通過生活化教學,還能放大其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了素質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桂萍.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與想象力培養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32):146-147.
[2]紀明慧.生活化視域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3):83.
[3]鄭成昶.生態觀視野下的美術活動開展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1(3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