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珍
摘要:在“雙減”的大環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教育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如何通過網絡打造多樣化的教學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助力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更是一個熱門主題。本文我主要從有效應用“人人通”空間,實現網絡空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化、移動化、自主化學習。談一談基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小學數學精準復習實踐研究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人人通;小學數學;復習;雙減
前言
“雙減”的實施要求更多的是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建設高效的課堂,提高教學的品質,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目的?!叭巳送ā钡膽脤①Y源、服務、數據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了一個共享、互動、創新的網絡教育平臺,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促進了師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遺忘的規律,根據復習的現狀進行復習策略的分析,有效開展精準復習教學。
1.主題式集中復習,突出重點。
利用“人人通”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精準數據分析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使課堂的教學更加有針對性。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安排主題式復習,這種主題式的復習可以是單元內的,可以是跨單元的,也可以是跨冊的。
以小學數學“因數和倍數”為例,因為學生很容易混淆因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等概念。在單元復習時,教師可以安排主題式復習“數的分類”。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人人通”平臺的活動廣場發布任務要求學生明確因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等多種概念數的范圍及分類的標準,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比較和區分,從而做出清晰的判斷。這樣的主題式單元復習既進行了知識的溝通與比對,又能大大提升復習的時效,延緩遺忘的速度,為后續第四單元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及約分和通分的教學做好穩妥的鋪墊。
2.主題式歸類復習,分散難點
如果把所有易錯知識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進行統一復習,一方面復習不夠及時,另一方面復習過于集中,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倦怠。這時教師可以酌情安排跨冊的主題式歸類復習,分散復習的難點,讓復習更具有針對性。
例如,單位換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學習體積單位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個“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主題式歸類復習??衫谩叭巳送ā逼脚_的教材資源和智能檢測功能將3個內容進行主題式歸類復習和練習,既打通線、面、體之間聯系和區別,又方便學生根據規律進行記憶。
3.構建主題“知識樹”,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復習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回顧,而是要喚醒知識,在喚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做到知識應用的融會貫通。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盡量做到以學生的自主整理和復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利用“人人通”的空間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面對面的溝通與互動,精準復習。
以小學數學“圓的認識”一單元為例,此時平面圖形的知識已經全部上完,而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復習課又是在下冊,間隔時間太長,學生容易遺忘。因此,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的歸類復習,課前利用“人人通”平臺的班級探究功能布置學生把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整理在復習本上并在群里進行展示,可用視頻或語音的方式說一說每一個公式的探究過程,讓師生、生生互相交流整理的依據。課中幫助學生根據面積公式的來源溝通不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進而找到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其他面積計算公式的最終源頭,從而形成系統的網格圖。課后讓學生根據課中的交流把課前的整理結果進行修正,調整順序,形成系統的思維導圖。
4.構建知識缺漏庫,開展多元化復習、布置多層次作業
單一的復習形式,僅是課堂復習,是無法滿足所有類型學生的需求的。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之外開展多元化的復習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復習教學的補充,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符合他們水平的作業,使每位學生在復習中都有所收獲。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復習,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布置復習任務,中等生負責將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制作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優生負責知識點的說理,如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為什么?等等;學困生負責制作錯題集的收集和整理。分配好任務,搭配好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人人通”活動廣場發布活動任務,讓學生利用空余的時間,完成活動任務。最后教師將優秀作品在課堂中進行班級展覽,并針對收集的錯題信息有效的開展復習任務,并利用“人人通”的課后檢測每次得到的精準錯題數據布置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的作業。這樣的活動,組員之間可以互相幫扶,既可以達到復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制作、藝術欣賞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借助“人人通”的平臺,拓展網絡學習空間,激勵創新學習
“互聯網+教育”的新形式為教師的多樣化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將教育資源進行綜合、整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交互學習和智能移動學習。互聯網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從一個簡單的學習者轉變成一個實踐和革新者。在網上學習環境中,教師可以利用“人人通”平臺的國家云課堂上的學習資源進行生成比較,使其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利用課堂記錄和國家云課堂打破時空的限制,將課堂中沒聽明白的知識通過回看、觀看教育資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其由淺顯的認知向深層的思辨發展,從而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人人通”平臺,教師與學生可實現“面對面的授課”和“面對面的學”,教與學的全方位交互,使學生、學校、家長、教師相互聯結,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
總之,有效應用“人人通”空間,能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是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學生每個階段所學的知識都是碎片式的,復習教學的有效開展能使學生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形成知識鏈。借助復習教學這個載體,教師可以促進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進入深度學習,把學習方法轉化為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游彩珍.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江西教育,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