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
摘要:雖然說班主任是小學生學習成長的“首要”教育者,但想要達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僅憑借班主任一方施力是無法達成的。為了有效彌補之一不足,班主任在落實教育工作時,便可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進行展開,充分發揮家長群體的優勢,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所產生的效果,并在家長們的輔助與配合下,逐步建成更為高效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家庭教育;有效性
國家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壯大,使得諸多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出現在廣大班主任、教師的視線當中,對傳統教育、管理方法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教務工作者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本文,將從小學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簡要探究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小學班主任應如何創新家庭教育管理活動,如何實現家校共育項目有效性的提升,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取用。
一、巧用微課技術,提升家庭知識教育有效性
我國教育工作的重心以“智育教學(理論知識教導)”為核心,小學班主任在落實家庭教育活動時,也應將重心放在此處。為了提升家庭知識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班主任則可以運用微課技術進行輔助,將現階段所需要教導的知識、內容錄制到10分鐘上下的簡短視頻當中,讓小學生的家長們使用手機將之下載下來,并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觀看學習。
例如,班主任在錄制某課程的微課教學視頻時,可以對視頻內容進行階段性的劃分。如,第一階段為“理論闡釋”,該板塊班主任需要對課程涉及的所有知識進行系統化的講解,并制作思維導圖,讓小學生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知曉課程重點;第二階段為“生活聯系”,該板塊班主任可以將課業知識與生活元素進行整合,讓小學生們在學習理論內容的同時,可以更為具體的知曉它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與應用方法;第三階段則為“實踐練習”,該板塊班主任可以先講解教材課本當中呈現的聯系題目,教導小學生具體的解答方法,而后,再在習題的基礎上進行升華,布置更具難度的練習題目,讓小學生結合前兩部分的知識內容,獨立進行解答。班主任采取微課視頻錄制的方式開展家庭知識教育活動,既彌補了家長們“知識教育素質”的不足,又提升了小學生學習課業知識的質量,進而實現了家庭之余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增長。
二、巧用案例分析,提升家庭德育教育有效性
德育是五育之首,它在小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為了提升家庭德育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班主任則可以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安排,讓家長們結合特定的案例,引導小學生進行剖析與思考,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塑造小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
例如,班主任在落實家庭德育教育工作時,可以預先聯動家長,教授家長們“案例分析”的方法。假設,案例為“某小學生在回家的路上,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幫助年邁的老人穿過馬路。”在分析案例時,家長們可以先給予小學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時間,讓他們獨立分析案例人物身上存在哪些閃光之處,而后,再由家長進行補充與總結。如,小學生思考后表示:“這個小朋友‘撿起地上的垃圾’,可以體現它‘愛護環境’的品質。”家長則說:“說的很對,除此之外,這名‘小朋友’幫助老人過馬路是不是也值得你學習呢?”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班主任可以為家長們提供一些德育教育的短片,讓家長們結合于此進行教導。班主任選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落實家庭德育教育工作,既可以降低德育知識存在的抽象性,還可以提升小學生對德育內涵的感知,進而實現了家庭德育教育活動有效性的增長。
三、巧用項目任務,提升家庭素質教育有效性
素質教育落實的根本目的旨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與方法,培育小學生踐行生活行為的技能與技巧。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的,小學班主任則可以通過設計項目任務的方式進行落實,讓家長們結合項目各環節的安排,監督、引導小學生進行學習與實踐,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養成小學生的學習素質與生活素質。
例如,班主任在設計項目任務時,可以將項目體系拆分為“學習”與“生活”兩個板塊。“學習”板塊,可以細分為“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四部分,每一部分分別對應著小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語文素質功底之一。而“生活”板塊,則可以細分為“自律”、“自立”、“自主”、“自學”四部分,各部分項目任務的落實,不僅可以養成小學生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可以塑造小學生健康、強健的身體素質。班主任采取項目任務設計的方式落實家庭素質教育工作,既保障了該項教育任務的有效開展,有助力教育活動的高效落實,進而助力了小學生的學業進步與身心成長。
四、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家庭習慣教育有效性
習慣教育同樣是由“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兩部分構成,班主任在落實這一家庭教育任務時,則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以更具針對性的方式,為家長們提供教育指導,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養成小學生良好、正確的學習、生活習慣。
例如,班主任在制定思維導圖時,可以以“家庭習慣教育”作為導圖的主題,下屬分支則為“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附屬內容需要涉及以下要素,其一,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其二,仔細觀察、用心記憶;其三,工整書寫、準確計算等。“生活習慣”附屬內容則需要涉及以下要素,其一,睡眠習慣;其二,飲食習慣;其三,社交習慣等。班主任在設計思維導圖內容時,還可以標注上具體的教育、管理方法,讓家長們可以清晰、清楚的了解到落實各項習慣教育任務的方式與技巧。班主任聯動思維導圖來設計家庭習慣教育的指導方略,既有利于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還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進而增強了學生家長們的教育、管理素質。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基于多元化視角開展家庭教育管理工作,既實現了家校聯動表現形式的創新,又拉近了家校雙方之間存在的距離,密切班主任、家長溝通、聯系的同時,還加速了優質、良好家校共育氛圍的塑造,進而為小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輔助、助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世萍. 家庭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教學的開展[J]. 新課程,2021(48):224.
[2]張雷. 淺談小學班主任提高家庭教育指導力的策略[J]. 文淵(高中版),2021(3):1735.
[3]龔錦云. 農村小學班主任如何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