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喜新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階段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不容樂觀,距離《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差甚遠,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 ? 課外閱讀? ? 有效指導? ? 途徑
新課程體制改革下,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討論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時,發現閱讀部分占了較大的比重,而閱讀問題也是農村小學生的薄弱所在,提高農村孩子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就此談幾點我初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可以把它當作故事會來上,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講述,也可以是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以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10課《牛郎織女》這一民間故事時,學生通過課內課外的閱讀學習,知道了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課外的閱讀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一舉兩得。
2.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
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
記得季老季羨林先生在《月是故鄉明》中曾經寫到“我當時雖然不懂什么叫詩興,可覺得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講的就是學生們在孩童時的那種內心懵懂而又無法清楚表達的萌動,因而我們有了一種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的一種想法及做法,那就有了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一項課外閱讀的活動——萌動作業。通過圖配文的形式,把孩子們在課內外的閱讀內容展現在紙上,形成了一幅幅內容豐富,圖案精美的作品。
我們學校的萌動作業有《詩詞的意境》、《淺讀古典名著》、《有趣的漢字》等,學校不定期地會舉行作業展示活動。通過這些作業展示了孩子們課內外閱讀的足跡以及內心懵懂的感受,激起了年幼時期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及那一絲絲的渴望。
3.重視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就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文實踐活動多種多樣,可以結合課本的有關內容讓學生表演課本劇。
如:教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將相和》這一課時,《將相和》講述的是戰國時,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赴會有功,被封為趙國丞相。上將軍廉頗居功自傲,屢次向藺相如尋釁。藺相如以國事為重,始終忍讓。后經上大夫虞卿勸解,廉頗愧悔,至相府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同心輔國的這么一個故事。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故事內容,課外找尋相關資料的情況下,自由搭檔分組表演《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表演結束后讓學生進行點評。促進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途徑
教師做好平時的閱讀教學,還需地引導學生看一些課外書,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數量。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給學生讀一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等,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為他們積累一些原始素材。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識字量的逐步增加,教師可以讓他們接觸一些古今中外經典名著。
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3課《人物描寫一組》時,可以向他們介紹《儒林外史》、 《駱駝祥子》等,學習第二單元時,給孩子們介紹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為以后學生持續閱讀打好基礎。
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我們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有益的課外讀物
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币虼耍笇W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
2.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資源
教師要充分發揮利用學校圖書館里那些豐富的閱讀資源,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組織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本編上號集中起來,組建班級圖書角,達到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好學校開展的“晨讀午閱” 時間,每生手上都擁有自己喜愛的幾本課外讀物,在“午閱”的時間段里,專心致志地閱讀、吸取課外養分,沉浸在課外閱讀的氛圍中。
3.學生要進行經常性課外閱讀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瀏覽性的閱讀法,品味性的細讀法等。同時,也可以提倡“隨手翻翻” ,針對那些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他不能做到手不釋卷,但我們降低了要求,他們也可以隨手拿起一些讀物,隨意看看也能積少成多,漸漸培養興趣,慢慢地跟上大家的步伐的。
4.課外閱讀中誦讀的好處
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朗讀,學生們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因而,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重視著誦讀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那么,在課外的閱讀中,我們在遇到好詞好句及覺得精妙的部分也是可以高聲誦讀,以讀促悟,多讀就會促進對文章的感悟;以讀促背,多讀自然就能記住我們需要的內容,在之后的作文中就能信手拈來,提高閱讀及作文能力。
5.養成摘抄積累的習慣
在精心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長期不斷有目的地進行收集、積累,要注重培養學生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摘抄是閱讀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這個工作,會起到使學生拓寬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自己的讀物中還可以涂涂寫寫,可以是自己讀書的體會感悟,或是思考等,這些都能促進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解及審美能力。
結語: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激發農村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及引導他們通過正確有效的途徑,才能有效的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季羨林《月是故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