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枚美
關鍵詞:構圖;工筆人物畫;變化;比較
一、工筆人物畫的歷史
以人物活動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曾因題材類別的不同分為許多支科:描寫歷史故事與現實人物者稱人物;描寫仙佛僧道者稱道釋;描寫社會風俗者稱風俗;描寫婦女者稱仕女;肖像畫稱寫真。又曾因畫法樣式上的區別分為若干類別:刻畫工細勾勒著色者名工筆人物;畫法洗練縱逸者名簡筆人物或寫意人物;畫風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潑墨人物;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線描為主但略施淡彩于頭面手足者名吳裝人物。它在體現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特點的同時也較全面、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社會意識,在中國畫各科中最富于認識價值與教育意義。
人物畫的產生早于其他中國畫科。據《孔子家語》記載,在周代即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至戰國秦漢,以歷史現實或神話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動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涌現。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畫、壁畫、畫像磚石,表現出這一時期人物畫的興盛發達。魏晉隋唐是中國人物畫重要發展時期。魏晉時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傳入,玄學的風行,專業畫家隊伍的確立,促成人物畫由略而精,宗教畫尤為興盛,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也出現了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論,奠立了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到更富于表現力,也更生動感人的新境地。五代兩宋是中國人物畫深入發展的時期。隨著宮廷畫院的興辦,工筆重彩著色人物畫更趨精美,又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民間稿本被李公麟提高為一種被稱為白描的繪畫樣式。宋代城鄉經濟的發展,宋與金的斗爭,社會風俗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故事畫亦蓬勃發展。作品在體現對象的社會屬性上,在表達人物內心的復雜性上,在宏偉的構圖能力上,都有飛速進步,張擇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圖》便產生于這一時期。自南宗受禪宗思想影響,寫意人物畫肇興以來,此后中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從重視教育認識功能,轉向重視審美作用;從為對象傳神,轉向更多地抒發作者情感。仕女畫、高士畫大量出現。元明清以來,雖較多的文人畫家轉而致力于山水畫與花鳥畫,但接觸民生、關心國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狀態反封建意識的文人或職業畫家仍不乏人物畫的優秀創作。明末的陳洪綬、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現代的中國人物畫,深入研究傳統,廣泛吸收外來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二、工筆人物畫的構圖及特征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重要特點:(1)中國古代人物畫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是滿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2)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于運用長卷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實而細致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高度的筆墨技巧與技法的多樣性。例如,上面談話到的人物畫,從畫法上講都屬于工筆畫。其中有工筆重彩,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有工筆淡設色,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曾鯨的《張卿子像》。
以上所談到的中國古代人物畫,都是著名畫家的作品。中國歷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創作的人物畫中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們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動人的藝術形象。
三、工筆人物畫的寫實
工筆人物畫的寫實,不是實際意義的光影寫實,不在于完全模擬客觀對象,在注重對其神韻的表態。寫生中對模特的主動性改變,靈活變形以突出其神,根據創作意圖主動地對人物作傳神刻畫。東晉顧愷之所提倡的“以形寫神”就是強調人物對畫中神的重要性,對人物動態做適當夸張,對人物服裝做個性強化。這一系列對模特主動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好的突出模特的“神”和“態”,更符合設定的創作意圖,好的寫生作品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創作。
四、工筆人物畫的傳承與發展
當代工筆人物畫技法形式方面,在繼承了傳統工筆畫的暈染法、勾勒填色法、兼工帶寫法等的基礎上,畫家們在實踐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畫面需要還主動創造了許多特殊的技法,如揉紙法、堆積法、拼貼法、貼鉑法、正反面暈染法等。各種技法的嘗試過程,是畫家拓展思路的過程,也是技法個性意識建立的過程,個性化的技法創造對每個畫家個性風格的形成至關重要。
(一)意象
生活積累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于觀察、敏于感受、善于體驗、勤于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在這一“靈感”突發的瞬間,具體作品的創作目標得到明確,實現這一目標的愿望立即在心中凝結成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心理動力便是創作的內部動機。
(二)技法
工筆畫在勾線時行筆不要太快,要有節奏。勾畫短線時執筆以腕肘著桌面,以手指活動為主;勾稍長一些的線應懸腕而肘著桌面,以腕部活動為主,手指執筆要實,使腕部活動靈活;勾更長一些的線應腕部著桌面而肘部懸起,線隨腕動(不要隨著手指動)。無論勾哪一種線,在行筆的過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氣呵成。總之無論哪一種執筆方法,都應保持線條的圓渾與流暢。
“術”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構圖、透視、用光等藝術手段,在一定的空間中塑造直接可視的平面形象或立體形象的藝術。它是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藝術家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繪的是具體的、人們借助視覺可以感覺到的實際物象的形狀外貌,這樣對象的外形便是美術的基礎,造形是美術的特殊功能,所以我們現仍稱它為造型藝術;還由于美術形象是在空間二維或三維中展開,所以人們也稱它為空間藝術;又由于美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是客觀事物視覺形象的構成因素,人們欣賞時也是通過視覺感官感受到它的形象的,所以,美術又稱視覺藝術;從它存在的方式看,它是靜態藝術。這些說法均是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美術進行形態上的把握,沒有絕對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