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燕
摘 要:作文在語文試卷中所占的分值非常大,直接影響了語文的整體成績,是拉開學生之間分值的重要部分,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文章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當前的教育實際,探討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促進課外閱讀作用發(fā)揮的措施,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課外閱讀 意義分析
引言
作文是小學階段最讓小學生頭疼的學習內容,很多小學生都對寫作產生了嚴重的畏懼心理,將寫作作為一種學習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不高,降低了作文教學的效率,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這種情況,必須對當前作文教學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與調整,借助課外閱讀的方式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相較于寫作,閱讀的難度較小,并且中高段的小學生已經完成了識字教學,基本已經能夠順利的完成文本材料的閱讀,對一些故事書也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而且語文各個部分之間的學習并不是涇渭分明的,因此課外閱讀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可以起到提高小學語文作為教學實際效果的作用。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
語文作為一種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面很廣,然而語文課堂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也十分有限,然而豐富的語文知識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這個基礎打不牢,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就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提高。
課外閱讀的進行可以很好的解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小學生減負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在這種背景下,小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多了,如何引導小學生將這些時間利用起來,豐富小學生的課外活動成為教師所面臨的問題。課外閱讀作為一種既能放松身心,又能發(fā)展小學生能力的課外活動,正好適應了雙減背景下語文學科產生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盡管素質教育在我國的發(fā)展已經相當深入,但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仍然比較狹窄,為提高小學生學習成績服務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仍然占據(jù)著比較大的比重,而寫作作為一種需要多方面知識的活動,對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要求,課外閱讀就可以彌補課內教學知識面狹窄的問題,是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前提與基礎。
(二)有利于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
在寫作的過程中,小學生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述,而這個過程就需要豐富的作文素材,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很少,這也是造成小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的重要原因,因此為了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但是用來進行寫作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很難帶領小學生在課堂上尋找與摘抄一些作文素材,因而就需要小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如果將作文素材的積累變成一項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小學生的興趣就會驟然降低,積累效果也就會降低,而通過課外閱讀的形式進行作文素材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積累作文素材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為供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材料的故事性都比較強,小學生對這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比較愉悅,可以做到不知不覺的記憶與積累作文素材,長此以往,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對若干個小學生的詢問,不難發(fā)現(xiàn),讓他們覺得寫作難的原因很多時候并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不知道怎么將自己的想法正確的表達起來,造成在寫作過程中有思路卻不知道怎么表達與落實的問題,因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就可以幫助教師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注意到作者是如何向讀者講述一件事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并且在不斷的課外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技巧也就會更加注意,并且還會在不自覺中受到影響,進而在今后自己進行寫作的時候,就能應用作者的寫作方式來進行寫作,做到清楚的敘述事件、曉暢的抒發(fā)情感。
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基本都會對作文中的情境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么進行表達與敘述,課外閱讀的進行可以讓小學生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小學生的情感外化,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
(四)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影響其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激發(fā)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是作文教學得以展開的基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生已經產生了對寫作的抵觸心理,因而從寫作本身來實現(xiàn)對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難度較大,因此借助課外閱讀的方式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幫助作文教學走出當前困境的主要方式。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會接觸到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中所記錄的具體事件與作者所經歷的事情、產生的情感等都可能會與小學生的某些經歷產生一定程度上的重合,也就是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回憶起了與作者經歷、情感相類似的經歷,這種發(fā)現(xiàn)會讓小學生變得興奮,繼而會產生也將這些事件與情感記錄下來的沖動,這就成為了寫作欲望。在產生寫作欲望之后,小學生會在動手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將這些事件與感受記錄下來所帶來的愉悅感與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寫作的濃厚興趣,不僅不會再排斥教師組織的作文教學,甚至在課下也會主動的進行寫作。
(五)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各項能力飛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如此。課外閱讀是在課外進行的,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指導,需要小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想要閱讀的書籍,在選好準備閱讀的書籍之后,小學生還要規(guī)劃自己的閱讀計劃,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等,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D835DEFB-699A-4AC6-8C60-F3CDBD649531
(六)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找出正確的觀點
文學作品對人的教育作用是潛在卻巨大的,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對作品中角色的行為進行思考,在作者主觀傾向的影響下產生對一些事物的正確認識,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對作文教學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作文就是基于題目給出的具體情境確定自己的中心話題,并圍繞自己確定的中心話題來組織文章內容,就目前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小學生在確定自己審題立意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跑題現(xiàn)象比較明顯,不利于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然而當小學生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之后,就會產生社會基本意識,該意識可以起到幫助小學生確定審題立意的重要作用,從大方向上保證了小學生的作文成績。
(七)有利于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受到重視的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也是在構思作文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其可以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文學作品記錄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事件可能就是發(fā)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一些事件,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觀點也勢必會對小學生產生影響,小學生在思考作者觀點的過程就是鍛煉思維能力的過程,對于寫好作文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提高課外閱讀對作文教學積極影響的策略
(一)激發(fā)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
課外閱讀對作文教學積極影響的發(fā)揮,必須基于小學生真的在課下進行了自主閱讀,并且自主閱讀的效果比較理想,只有在滿足這個條件之后,小學生進行的課外閱讀才能對作文教學產生積極影響,才能讓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課外閱讀積極意義的發(fā)揮必須基于有效閱讀的基礎上,因而教師必須從課外閱讀本身入手,設法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
首先,教師要讓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重視文章的寫作結構,在分析與把握文章寫作結構的過程中學會謀篇布局。其次,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借助積累本的形式來對課外閱讀過程中的素材進行積累,并采用定期檢查的方式督促小學生將該任務落實到位。再次,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感悟寫作情感,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來提升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課外閱讀是囫圇吞棗的閱讀,那么對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讀寫結合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理論意義,但是其實踐意義的發(fā)揮必須依賴于閱讀與寫作的正確結合方式,只有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才能發(fā)揮其對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而這一切都要立足于教師正視課外閱讀對作文教學積極意義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李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48-49.
[2]陳玉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探討[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509-511.
[3]張元祿.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12):159-160.D835DEFB-699A-4AC6-8C60-F3CDBD64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