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薇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開展有效的欣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藝術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欣賞課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教師應該注重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美術欣賞學習產生興趣。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是美術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審美能力;有效性;教學策略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通過讓學生欣賞大師作品,引導學生對畫作進行觀察、分析、品味、鑒賞,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獲得審美感受,按照自身的理解對大師作品進行評價,提出自身的獨到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我結合平時美術欣賞教學,研究了提高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同行提供參考。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沒有引起重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教學重點是美術技巧的學習,美術欣賞教學所占比例不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美術欣賞教學時敷衍了事,只讓學生自行觀看名家名作,不進行深入分析與評價,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難以提高,影響了學生的美術素養。
2.教師教學目標存在偏差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通過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與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為學生創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固有教學觀念的影響,注重美術技巧的教學,將熟練掌握美術專業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忽視了美育,致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難以提高,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3.學生對大師缺乏認識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感受作品中蘊含的美,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但是,大師的作品大多蘊含了其人生經歷,若是對大師的生平缺乏了解,就難以對作品進行全方位鑒賞。小學生知識儲備有限,對大師的人生經歷缺乏了解,在欣賞大師作品時很難從全方位進行分析,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選擇合適的美術作品,創設良好的欣賞情境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開展有效的作品欣賞教學能夠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提升,使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色彩較為豐富的作品,以作品吸引學生,讓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得到提升,從而有效地開展美術欣賞教學。如,在學習《遠古的動物》一課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美術作品供學生欣賞。
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提升欣賞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創設生動的欣賞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這種情境中對美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效率。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于美術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如,在學習《動物面具》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面具舞會的情境。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不同動物的面具,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制作的面具參加舞會。在表演過程中,對于不同學生制作的面具的藝術性進行欣賞和探究。學生對于動物面具進行討論的過程,會使學生對于美術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上升到藝術層面理解美術知識,從而獲得更好的美術學習效果。
三、提高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多為學生提供接觸大師作品的機會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高速發展的時期,他們通過學習構建自身的思維。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見識,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欣賞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大師作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如,在學習《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莫奈的《喜鵲》、巨然的《雪圖》與彼得·勃魯蓋爾的《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讓學生欣賞大師筆下的雪,感受這些作品所蘊含的美,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作品所營造的氛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力,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在教學中簡單介紹大師的生活經歷
美術大師的作品中有許多都反映了他們的人生經歷,了解美術大師的生平對于全方位鑒賞大師作品有著重要的作用,若對大師的生平一無所知,就無法深入、全面、細致地欣賞他們的作品。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時要先簡單介紹大師的生平,讓學生對大師的人生經歷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大師作品,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如,在欣賞凡·高的作品時,教師可以提前搜集凡·高的生平故事,制成一部視頻短片,在課堂上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視頻短片,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視頻短片學生初步了解到凡·高的人生經歷,對凡·高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凡·高的認識,為欣賞其作品打好基礎。
3.引導學生對大師作品進行欣賞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悟大師作品所蘊含的美感,對大師作品進行全方位評價,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小學生美術知識儲備并不豐厚,很難對大師作品做出有價值的評價,完全放手的自主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沒有太大幫助。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欣賞大師作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學生對大師作品進行全方位評價與鑒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列出欣賞任務清單,將美術欣賞的各個方面寫在清單上,引導學生按照欣賞清單上的任務一步步進行欣賞,讓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欣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欣賞大師作品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欣賞只是教學的過程而非目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高麗.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淺探.考試周刊,2019(09).
[2]嚴曉南.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之我見.教育界,2016(08).
[3]李勝凱.引領小學生進行現代美術欣賞的途徑與方法.新課程導學,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