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泳
摘要: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文科性的科目,其蘊含的文學的素養非常濃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理解的內容也較多。因此,對于現今初中生的道德法治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課堂學習比較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因此要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幸福感教學手段來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幸福感課堂
引言
初中階段屬于青春期階段,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黃金階段。因此,初中階段的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情況都是敏感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所以,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幸福感教學融合就顯得非常的重要,通過幸福感教學來給初中生的道德和思想觀念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道德法制觀念。
一、建設初中道德與法治幸福感課堂的重要性
現今,我國的教育部門要求實施素質教學,改變以往我國的應試教育教學方式。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貫徹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理念,能夠通過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幸福感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知識。
其次,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融入幸福感教學,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基本修養以及道德培養都起到重要作用,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成為一名有著道德法律知識的公民。同時能夠加強對全體學生的德育培養,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除此之外,道德與法治還能夠培養學生班級良好的班風以及校風。因此說,道德與法治的課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
最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對學生有著普及法律知識和道德原則的教學意義。因此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關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含量。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幸福感教學的策略展開
(一)興趣教學、提起學習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采用興趣教學,能夠讓學生用道德法制的眼光去看待現今發生的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興趣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展開策略合理運用時政材料,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興趣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文科性的科目,其文學的素養非常濃厚,再加上其自身的抽象性理解比較多。因此,對于現今初中生的道德法治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再加上法律制度以及法律的與相關的法制情況,都比較枯燥乏味。
道德與法治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進一步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的深度,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獲得多種形式、大量的教學資源,通過對這些教學資源的利用,進一步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深度,并通過互聯網輔助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不同的特點和方法展示給所有的學生,借助互聯網,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從而加深道德與法治課的深度。
例如:教師在教學《青春萌動》。教師以《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導向,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用心設計教學內容,精心制作精美實效的教學課件。教學中,教師先通過“課前讀”的環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新課的學習內容;進行課前提問背誦,檢查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選取與學習內容、學生生活和學生感興趣的及時、有效的教學素材,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采用文字材料、圖片、表格、小漫畫和短視頻等形式,結合思考、討論和辯論等問題設置活動,環環相扣進行課堂教學;在情境體驗中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通過體驗、探究,進行任務分析、結論歸納,提升認知、生成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啟發,不斷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善于歸納,幫助學生梳理主干知識;采用思維導圖總結,揭示知識邏輯;通過隨堂練習,及時檢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及時鞏固重點內容。教學全過程,教師始終堅持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整節課結構嚴謹,目標達成度高,教學活動富有成效,充分發揮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鑄魂育人功能,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幸福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利用近代史,激發學生奮斗精神
在中國近代道德與法治發展過程中,中國普通百姓因被動地遭受列強的欺凌,生活變得異常艱難。雖然很殘酷,但這是一個無法磨滅的事實。面對這些道德與法治資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使用現代道德與法治知識來刺激學生的國家榮譽,使他們感到悲傷的被動和落后的現代中國,學會吸取道德與法治教訓,堅持“向后將被打敗”的概念,因此要自覺奮斗,絕不讓道德與法治重演。
例如,在“新民主主義”一章的教學中,作者組織班級學生學習了近代中國革命先烈在“救亡”斗爭中的犧牲和獻身精神,這滲透到了民族感情的教育中。這個階級是非常敏感的,不僅因為偉大的革命先烈感到自豪和欽佩,而且也為當時黑暗、腐敗的社會感到悲哀和悲哀。為了加深同學們的情感體驗,老師還將組織道德與法治劇表演活動,鼓勵同學們從對“現代化”知識的探索章節到對道德與法治印象最深刻的行為表演部分,使學生在特定的背景下感受道德與法治人物的情緒,實踐,從而進一步優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感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新文化運動當中,我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奮起的宣傳,獨立平等,自由的精神。人民開始站起來為民族獨立,民族興衰而奮斗。在五四運動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五四精神,在五四精神當中,他們那些青年知識分子的紅色精神,是我們現今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民族振興而讀書。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紅色精神教育的重點在于學生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懂得如何借鑒道德與法治,把握人類道德與法治的發展規律。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在其學科中積極突出家國教育理念,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多樣的教學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因此,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應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創新和教學優化,來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觀念和道德理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梁江濤.道德與法治,引領青少年走進生態文明[J].環境教育,2016(05).
[2] 王炳儒.基于體驗活動的課堂教學——淺析情感體驗活動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
[3]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