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萍
摘要:美術教學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他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技法來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是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是小學美術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本文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小學生作為研討對象來探討小學美術欣賞課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前言:小學美術欣賞課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美術教師開始更多地專注欣賞課教學。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小學生的藝術修養,使他們自信的展示自我,感受生活,讓他們在歡愉的課堂中延伸到生活中感知美、欣賞美和表現美,也是小學美術教師共同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以下具體談到小學美術欣賞課中的的教學策略。
一、精心設計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教學情境的創設
(1)創設新奇的新鮮的學習環境
創設新奇性、新鮮性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的創設,是基于小學生的理解視野中,充滿著大量小學生較為喜歡或較為新奇的教學故事、教學主題等。通過教師緊緊圍繞著激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產生好奇、激發興趣為主線進行布置與設置,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與興奮,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
(2)創設有利于學生產生疑問的教學情境
通過這種類型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多多提問。學生不僅樂于主動提出疑問,提出總結的見解,并且還十分欣賞其他同學的問題與疑問,并最終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以及群策群力的方式解答相互的疑問。
但是要避免過于形式化的創設情境,例如把欣賞課上成了“故事會”“天書講堂”“游戲課”。同時,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基于生活的形象性,融入情感,巧設問題,體現欣賞課特點,避免沒有啟發價值的問題或不能引發學生探討的問題來影響和干擾了學生的學習。
2.創設情感支持、積極的心理環境
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環境。例如:教師以故事為線索,引起學生對內容中設置的問題產生質疑,并在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的疑問時,帶有欣賞與鼓勵性的言語行為以及微笑點頭等肢體語言都會給小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影響。小學生在這種心理環境中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也會非常放松、自然的產生好奇、興趣、專注、疑問等心理表現。
二、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注意給與學生自我思考空間
美術欣賞課上常見的幾個“說話”現象:1.教師自顧自地說,把自己認為必須要說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表述,而說的結果如何或學生掌握的怎樣,則不在關注范圍。2.由于教師認為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與自己安排的目標不一致,變成了“拉扯著說”。主要表現在看似教師在課堂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說那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相關但關系又很小的事情。容易讓一些學生養成了“光聽故事不聽課”的習慣。同時,學生對不感興趣的話題,會很快的停止思考或發生思維轉移。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表達,但不是一味的任由學生天馬行空的瞎想亂猜。所以,教師一定要對課堂進行“調控”,準確把握學生所說的與學習目標的達成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的“說”泛化為隨意的語言表述轉變成針對性的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抓住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3.說的太多。所謂“說的太多”就是教師把語言表達當作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大量的口頭語言的應用。事實上,美術課堂里,很多時候是不需要教師用太多的語言來表述的。作品往往是載體,是學生開展學習的一個平臺,作品中蘊含著大量的創作背景和表現技法、知識點等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在合適的時間段,讓學生靜靜地看一些作品,讓他們有一些個人感受,特別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隨后再進行自評互評等評價方式總結交流,前提是避免教師說得多,學生說得少的情況。
三、評述的方法與技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如何在美術欣賞課有效的進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評述,美術課堂中的問答與討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師生之間在課堂對話中分析美術文化的信息、觀念與觀點,因此,對話是美術教師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并共同解決某個美術問題的過程。
1.誘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巧妙設計提出問題,豐富對話表現形式,提供思考與探究的機會。
2.提出問題要具體明確。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課堂語言盡量避免復雜、模糊不清的問題。例如:“大家想象一下,這兩把椅子坐上分別會有什么感覺?”和“這兩把椅子坐上后分別會有什么效果?” 看似相同的這兩個提問,但是會出現不同的答案,如感覺的答案是很舒服,很高貴典雅,很氣派等等;而效果的答案則是一個會搖動,一個是靜止的。出現不同答案時,原因就是要求教師在語言表達時措辭的準確性。
3.所謂用孩子的方式表達,是指教師要在乎學生們的感受。面對學生時候,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在語言上始終以褒獎鼓勵和引導啟發的話語來指導學生。例如“這根線條很有特點,你能試著再多些變化嗎?”比“一般般,還行,再深入”這樣的課堂語言要讓學生更能輕松愉悅的接受。
4.“如何教,怎樣學”的深情,也就是教師對學生和課堂教學本身的情感投入。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始終要保持深情、感動于快樂的心境,因為這樣的心境會自然地通過教學語言流露出來,來感染學生,使他們更好地投入課堂。
5.根據教學內容,多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評述。例如:可以從美術史的角度引導學生欣賞;可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欣賞;可以從心理體驗的角度引導學生欣賞;可以從美術語言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靈活應用欣賞課的策略方法,還要根據個人對課堂語言在課堂教學里評述對話的重要性的總結。在根據教學內容重難點的基礎上,同時還要兼顧學生以及不同班級所存在的學情差別,對課程進行了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思路方向的調整。
參考文獻:
[1]張丹. 關于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實踐研究[J].? 2021.
[2]劉云涯. 基于審美能力培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欣賞課開展策略研究[J].? 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