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思政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和專業課進行深入融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廣告學專業作為示范,對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廣告學專業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的實際情況做出了探究分析,主要從教師團隊建設、就業觀念、教學內容、行業需求和二課活動五個方面對融合途徑做深入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就業創業教育、廣告學專業教育、三育融合
一、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就業創業教育與廣告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市場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1]
廣告學科具有藝術性強,注重創新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擁有開放的視野、過硬的專業知識本領、敢于革新的魄力。作為廣告專業的學生,在其今后進入社會時,如果只是擁有相關專業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經驗,缺乏對就業創業理論的掌握,缺乏對市場行業的深入了解,就不利于調動其創新能力,無法達到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要想在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高更遠,還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職業操守,這就決定了廣告專業教育必須和思政教育、就業創業教育相融合。
在新時代的環境背景下,如何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以及就業創業教育進行深入結合,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度地思考。本文主要以廣告專業作為示范,對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廣告學專業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做有益探索。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就業創業教育與廣告學專業教育目前的融合現狀
盡管在《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里明確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2],可實際情況是“三育”幾乎是三條平行線,具體表現在:
(一)教師只是講解自己課程的內容,未能有意識的在課程中融于其他兩門課程元素。
受傳統教育思想理念的影響,廣告專業教師認為和專業相關的技能提升才是教育教學的王道,對另外兩門課程并未引起重視。
在許多高校里,通常情況是負責思政課程的老師、就業創業教學的老師和各專業學科的老師沒有任何的交流,這樣就造成了從事就業創業指導的不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負責思政課程的教師缺乏對創新創業課程相關的教育理論以及方法。同樣,從事專業教育的也不精通其他兩門課程。不能很好地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影響了育人的實際效果。
(二)就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者相獨立,課程教學相脫節。
1.許多學校的專業課程里缺乏和就業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而是作為專業教育之外的教育設置,被嚴重邊緣化。就業創業理論課脫離廣告專業教育的理論支撐,針對性不夠。就相關的二課活動多停留在講座這種形式,受眾面較窄,且專業針對性不強。
2.專業課程未能嵌入就業創業元素,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廣告專業的教學與實踐多集中在廣告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個人能力、綜合素養的培養以及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廣告專業實踐教學也多是圍繞廣告專業競賽開展,與就業創業教育幾乎沒有交集。
(三)廣告專業大學生把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而對就業創業課程、思政教育課程關注不夠。
一方面,學生普遍對目前思政教育單一的授課方式、傳統填鴨式教學提不起興趣。學生在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往往最看重的是薪資待遇,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的個人目標沒有辦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充分進行融合,有些甚至因為境界不高而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大多數廣告專業學生對廣告學科競賽外的活動難以產生興趣,社會實踐意識不強。
(四)廣告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對多家廣告設計單位調研后發現:廣告專業學生大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剛入崗位時無法自如進行獨立設計的活動;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缺乏與客戶溝通的技巧;學生在創意執行過程中存在閉門造車的問題;創意未考慮客戶訴求,缺乏整體策劃;對印刷工藝及后期工藝技術知之甚少;計算機應用能力薄弱等。[3]
三、融合路徑分析
(一)打造專兼職多元化師資隊伍
師資層面的融合是“三育”融合的重要保障。要打破“三育”教師各自為戰的狀態,就必須打造專兼職多元化的師資隊伍。
1.成立大思政教育團隊,大力開展“課程思政”的理念教育。廣告專業應成立大思政教育團隊,將高校里的各部門工作人員以及教師有力整合起來,組成一支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大的教師隊伍。定期開展以課程思政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學實踐設計及課程開發教材建設等研究與實踐。
2.引入行業培訓。可以引進企業家、行業精英作為兼職就業創業教師,以他們豐富的就業創業實踐經驗,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引薦一些優質的社會資源。此外,需要積極倡導各專業教師進行關于就業創業方面的社會實踐,或者是進行一些權威的培訓教育,提升就業創業相關理論、豐富實戰經驗,打造“雙師型”教育隊伍。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上實現三育融合。
1.認真做好教學設計。首先,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與廣告學專業相關的書籍,學習觀看一些優質的廣告視頻。在課程伊始,可以給學生推薦廣告學書目,提升學生對廣告藝術的審美能力,感知廣告的魅力,進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其次,教師需要升級授課模式,可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分組進行團隊合作,針對某個指定的品牌做出一個廣告設計。組員進行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制作課件展示、進行宣講等環節,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相互交流協作的能力。
2.在教學內容上,實現“三育”內容的融合。在專業課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當前社會發展的情況,社會對廣告學專業所提出的訴求,以及相關的就業方向等。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進行結合,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具有“育人意識”的教學方案,真正提升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質量。另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的價值觀念、目標設定、簡歷撰寫和面試技巧中多有與思政教育結合點,可以有效增強學生今后就業的自信,有指導性的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轉變學生的思政觀念和就業創業觀念
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局限于課本中以及課堂里,在第二課堂亦能進行進一步地學習。
1.積極參與講座類型的活動。學校可以邀請相關行業里優秀的企業代表人來校開展“愛崗敬業”主題講座,通過分享他們成功的就業創業經驗、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等等來激起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在分享交流中同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思政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還可以分享一些當今社會的行業發展趨勢、學生今后的就業方向、應聘標準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可以了解到現實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對今后自身的就業方向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者是分享一些職場的人際處理方法等,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增強競爭優勢。
2.開展社區活動。積極倡導學生進行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培養服務意識,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提升自我修養,呈現出青年學生朝氣蓬勃、青春活力的精神風貌;還可以利用廣告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之需,通過美化宣傳欄、給老人拍照片等活動,將專業知識和服務社會相結合,增強大學生學以致用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利用各類競賽促進“三育”融合。
一方面,可利用“創青春”、“互聯網+”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在比賽中收獲相關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參加大廣賽等專業學科競賽時要要有意識地進行思想道德的引導,鼓勵學生多創作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作品,亦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團隊合作。
(四)以行業需求作為廣告學實踐教育的導向標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事業的接班人和繼承人。因此,高校培養的人才要符合社會之需,要面向企業和市場。
1.為更好的實現廣告專業與就業創業的融合,可設置一些與市場聯系緊密、結合社會行情、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以及管理的實踐課程。堅持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來開拓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可以起到與專業教育融合、促進專業發展等作用,提升專業教育中創新創業實踐層次與能力。
2.建立市場對接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首先是要注重實踐的作用,在實踐中收獲到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親自到企業當中去進行實際操作,與團隊進行配合,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企業業務的了解,還可以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積累實踐經驗,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第二,可以讓學生接企業外包的市場調查業務或其他拍攝剪輯、創意業務,或成立公司設立獨立法人,完全按公司制度運營。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公司運營,才能切實提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課程育人格局,進而實現“三育”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專業教育是理論基礎,就業創業教育是實踐創新,思政教育是方向保證。只有將三者相融合,才能打破學科壁壘,才能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知識結構,促進他們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印發《高校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Z].教高[2020]3號.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新華社,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李娟.基于就業需求導向的廣告設計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包裝工業》,2013,(14).
作者簡介:孫姍姍,1982年5月出生,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鄭州經貿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 籍貫: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研究方向: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