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妍
摘要:為更好地實現在“雙減”政策下提質減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家長可以進行有效的合作溝通,從而降低家長和教師在無形之中給予學生的壓力。這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能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以及鞏固家校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拓展課外時間,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達到“雙減”政策下提質減負的目標。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減負提質
在國家實行“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成為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本文以此為基礎,探討學校及家長在實踐中應當如何做到既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使得教學任務科學合理的設置。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課業繁重,學生對此產生抵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會通過重復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記憶背誦。這種機械性的重復作業有時并不能夠很好的將一個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實現最終目標。同時,還會在無形之中增添學生的壓力與負擔,導致學生對語文這門科目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同時還會降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對學生的發展并沒有起到較好的作用,只會讓學生陷入抱怨的循環之中,進一步的阻礙了語文教學進程。
2、學生對待語文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時由于好奇心強,對待周圍的新鮮事物更感興趣,但對待學習一事興趣欠缺,更不用說學習語文。如此一來,不管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授課,學生們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徹底失去積極性,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同樣無法起到培養語文素養的效果。同時,小學生會因為課業繁重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情況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盡管現在未統一“減負”的模式,但可以明確地知道,“減負”并不是單純地片面的縮短學習時間或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要在一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下,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語文。
二、小學語文在“雙減”環境下提質的方法
1、在預習中培養興趣
要實現提質減負,老師就要格外注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興趣培養,讓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以及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掌握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同時,若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那么這將會在課堂中更有針對性的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
例如,在講授《草船借箭》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留下預習作業,可通過微課和導學案的方式進行。讓同學們通過視頻片段來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然后再以導學案的方式讓同學們更好地掌握本次教學的基礎知識、篇章結構以及中心思想等內容。還可以以趣味性的小游戲來為同學們設置一個懸念。以上述方法進行指導、教學,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讓他們在一種輕松快樂的狀態下進行文章的學習,既能實現“雙減”政策的要求,又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減輕學生的壓力及負擔,從而能夠更好的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的行列中,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2、學校和家長共同助力,促進學生發展
在當今社會中,由于老師布置的作業比較繁重、家長給孩子報了太多興趣班輔導班,導致孩子要兩頭跑,無形之中給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壓力與負擔。因此,應在家校積極合作交流中實現語文教學的提質減負。保持家校的溝通交流,教師應當多向家長傳遞一些科學合理的教學觀念,并且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為家長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意見,進而為學生制定更好的學習計劃,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在家長與教師的積極配合下,學生壓力不僅可以減小,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形式,讓師生進行及時的互動,學生在家學習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授《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一篇內容時,教師布置的寫作,學生在家必然需要指導,在這過程中,學生通過微信詢問老師具體方法指導,從而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這樣可以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添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反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優化教學結構。家長輔助學生將情況反饋給教師,使得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家校積極合作,來更好的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3、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
由于語文教學是面向全體同學,因此要格外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分層教學。由于學生的資質以及領悟能力并不相同,這就導致學生對一個知識產生多種學習進度。適當的分層教學,可以縮小這個差距,更好地在“雙減”政策下實現提質減負。
例如在講授《軍神》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將課后作業分成基礎題、提高題、綜合應用題這三個層次,并且根據不同層次合理配置作業內容。這樣能夠有效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了解本文篇章結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更加注重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能急功近利,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而應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優化教學方式,合理設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更好的發展,進而實現“雙減”政策下的提質減負。
結語
語文是學習所有科目的基礎,亦是義務教育之中最基礎的學科,在“雙減”政策下實現語文教學提質減負的任務,是任重而道遠的,是長期的實踐,是系統的工程。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格外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其自身身心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打造一個充滿趣味、具有人文性的教學課堂,家長同樣要注重自己孩子的身心發展,從而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進而更好地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沈冬梅.小學語文教學提質減負途徑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8):11-12.
[2]黃善連,淺談輕負擔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廣西教育 A(小教版)2012(1)
[3]王曉.淺談小學語文作業“減負增效”的策略[J].讀書文摘(中),2019,(3):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