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金婷
摘 要:《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課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诖苏n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師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生活即課堂”的學習理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從而構建與實施開放性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課堂教學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與經驗,又被廣泛運用到生活中去,對學生來說,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不僅能提高地理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地理生活化教學時,要積極提升課堂活力,注重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挖掘地理生活化教學素材。文章針對開展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與實踐方式進行了簡要說明。
課程標準中還指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具有生活性的特征,地理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反映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這說明初中地理課程要求課堂回歸生活,這也是對于傳統教學方式與生活脫節問題的校正。脫離生活的教育令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與激情,在學生走入社會后,所學習的知識嚴重與生活脫節,學生不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到所學的知識“無用”。要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為追求,以貫穿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為主線,以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為依托,成為深化改革的動力源。
一、深挖教材內容,發掘生活化教學素材
新編寫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占據大部分篇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學是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依據。地理教材在第一章就講解了地球與地圖的知識,旨在通過傳授同學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學以致用是學生鞏固學習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運用課本上所學知識時也能獲得滿足感,增強對于日后地理學習信心。
在進行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落腳點,在講述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具備創新的教學思維方式,能夠靈活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傳授知識,既要保證所涉及的內容能夠緊密貼合教材,又要確保設計的內容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地圖的閱讀這一章節時,可以通過學生熟悉或較為感興趣的地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自己說明能夠在教師所展示的地圖中找出何種元素,詢問學生們在之前旅行的時候是否使用過地圖尋找目的地,并鼓勵他們在日后的生活中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同時達到深化與鞏固的目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互動感,使得教學活動更加生動。
二、豐富教學形式,多方面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
生活化地理教學要求教師注意不斷變化教學手段與方式,避免學生由于單一的教學手段而對所學知識失去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打造趣味的地理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保持新鮮感與神秘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有效的學習來提升自己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要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為原則,開展實驗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多媒體教學等活動,讓學生每次都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新鮮感。
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加小組討論的方式,先播放有關自然資源的知識短片,然后讓學生分組對不同類別的自然資源進行討論,列舉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資源分別屬于何種類型,再進一步討論各種資源產生的條件。在熟悉自然資源的相關知識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結合當前自然資源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破壞,以及因此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學生通過討論,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并針對目前自然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分析。這種在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自然資源保護問題發散的教學方式,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思考興趣,如此,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教學目的也就順利達到了。
三、結合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生活化學習理念
要通過地理教學達到生活化學習教學目的,教師在加強課堂內容講解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地理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發展。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利用多樣化的活動來進行宣傳,既保證學生對宣傳活動充滿興趣,又保證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更好地鞏固地理知識。在學習了水資源這一章節之后,應讓學生意識到我國水資源分配的不均衡,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平時多注意節約用水,減少水污染的發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加強課外活動,通過家校聯合教育方式,強化學生對于生活化地理教學模式的認識。如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往本地合適的自然或人文景觀,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對于課本上的地理知識有更具象的認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思辨能力的共同提高,同時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結束語
地理是一門具有廣泛生活實用性的學科,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現象與生活經驗的總結,又被應用于生活與實驗中去,地理知識與其學科活動離不開生活元素的涵養與滋潤,地理技術也已經深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地理教師肩負著承上啟下的重任,既要保證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識,又要時刻保持課堂活力,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這對于地理教師的各方面素養要求都較為嚴格,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接觸最前沿的教學模式,緊密聯系學生不斷變化的生活經驗,時刻將新鮮血液注入課堂中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所在,為日后生活打下基礎,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成功培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韓曉梅.淺析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策略的應用[J].讀寫算,2020(29):195.
[3]林少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89.
[4]張卉.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分析[J].教師博覽,2020,10(2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