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關清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教學時不但要將基礎學科知識教授給學生,還必須重視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綜合素質教學的重點,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個性的發展及人格的健全非常重要,情感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感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開展情感教育,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感教育環境,培養學生控制情感的能力和發現美、鑒賞美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良好關系
一、前言
小學語文的文字是作者情感的載體,作者們期望通過文字將自身情感傳遞給讀者,所以這強調教師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文字中蘊含的情感,而不是本末倒置,關注課文內容。小學語文作為提高學生情感水平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能夠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改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處理好人際交往等問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利用了語文學科濃厚的人文特性,因為情感教育必須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對世界感知懵懂的階段,他們對于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充滿好奇。語文課程一直以來是第一學科,這不僅是因為其是中華文化知識傳承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們對世界進行深刻探索、持續探知的重要保證[1]。一般來說,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以及實踐能力的不足,所以對于世界認知較為懵懂,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既能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好奇心,也能讓他們實現健康成長。
(二)情感教育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必不可少的,它能夠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得語文課程實現更好的呈現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大量的信息被推送到視線內,但是這些信息內容和質量良莠不齊,尤其是對好奇心旺盛的小學生而言,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巨大的思維影響和心靈沖擊,情感世界與成人不同,更為單純,如果不及時預防控制,就極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因為情感教育屬于人文關懷,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學習態度形成關鍵期,主觀意識較強,這時候運用這種具有人文關懷的教育方式更易被他們接受。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滿足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需求,也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優化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情感需求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教師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會選擇心懷對偉人的無比懷念之情,眼含熱淚,以低沉的聲音誦讀全文,并伴有輕緩的悲樂[2]。教師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對周總理產生深刻的感情,以達到教學目的。這種形式旨在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因為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所有題材的課文,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感而發,蘊含豐富的情感。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教師就可以先安排學生做實驗,觀察溢水需要什么條件,進而得出:烏鴉要想成功喝到水,就必須具備一定條件。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課本內容是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對課文中表達的情境,能夠真實感知,也能接收作者想要傳達的真情實感。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任何情感的傳遞,都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成績差或是調皮搗蛋的學生時,不應該視這些孩子為“異類”,更不應該“特殊對待”,否則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大量的實例證明,教師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給予他們尊重,這些孩子會報以同等的尊重。
(二)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探究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學生常常因為知識水平不高或是掌握知識量不足出現對課堂內容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是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清晰,對于描述的情感無法想象,這時候他們就只能選擇簡單記憶,被動接受。所以教師要想打破僵局就必須對教材內容進一步挖掘、剖析,在不改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融入趣味性元素,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可以用學生最熟悉的知識進行引入,再具體一點就是引導學生找準切入點,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對復雜難懂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可以尋求科學的方法與趣味性的創新點,吸引學生,讓他們能夠保持閱讀興趣;此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剖析,而是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在做課前準備時就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能力有科學的判斷,從教材出發,適當植入學生的興趣點,制定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方案。
(三)注重朗讀訓練,促進情感領悟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大多蘊含豐富的情感,而朗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方式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感受文章展現情感的同時,進行朗讀訓練,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領悟。例如在學習《少年中國說(節選)》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朗讀。首先教師可以進行朗讀示范,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教師在朗讀過程中使用的語氣與情感;教師示范之后可引導學生自主朗讀,然后對學生的朗讀情況提出建議;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讓學生能掌握更好的朗讀方式。通過對文章的情感朗讀,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文章所要傳遞的情感以及作者對中國少年的熱愛與期望[4]。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進行朗讀訓練,從而讓學生領悟情感,實現成長與發展。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和學生在情感層面上達到同一頻率,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師生之間互相信任,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J]. 劉春玲.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1(08)
[2]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指導方法策略探究[J]. 劉繼霞. 中國新通信.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