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良
摘 要: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強調的是課堂教育的高效性,而“雙減”政策的實施也讓發展高效課堂成為了當下課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對此,本篇文章對情境創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情境創設;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在剛開始時,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知識還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但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數學知識的復雜程度大幅度提升,此時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讓學生在面對數學難題時能夠獨立自主地思索解決辦法。而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并不具有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的功能,甚至在持續的“填鴨式”教育下,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對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而情境初設是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因此,在初中數學中采用情境創設,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
一、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原則
(一)生動性
為了規避傳統教育模式的枯燥性,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進行情境創設必須具有生動性,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育的生動性,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盡可能選用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情境創設。
(二)實踐性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踐,因此初中數學的情境創設應當具有實踐性。對此,初中教師可以參考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方法,采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例子來進行情境創設,雖然小學數學題目在初中階段更加簡易,但是也更容易讓初中學生理解到情境中的數學知識。另外,還可以利用零食、零花錢以及課本等素材來進行情境創設,一方面是初中學生對這些內容較為敏感,一方面是這些素材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更有利于體現出情境創設的實踐性,從而實現新課標下建設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誘導性
大多數學生在進行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會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出現興趣持續下降的現象,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失去探索興趣,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思維便形成了依賴性,這對于學生的課業發展和身心發育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進行情境創設時,應當確保其具有一定的誘導性,通過由易到難的次序,誘導學生能夠有層次的開展數學知識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創設情境以建設高效課堂
(一)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解決數學問題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但過難的問題也會讓學生的探索興趣下降,當無法對數學問題進行著手解決時,甚至會喪失探索興趣,這對于數學教學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想要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同時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基于此,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創設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推進初中數學教學進度奠定基礎。
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提出問題“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政府決定建設一個公交站,但該公交站處于甲、乙兩個村莊中間,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將公交站建在哪里才能同時方便甲、乙兩個村的交通出現?”而后在學生思考的期間便展開對本堂課內容的學習,由此問題可以引出“等腰三角形”、“不規則曲線求和”以及“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等多個數學問題,從而實現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培養學生在一個問題具有多種解法和多種審題思路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和嚴謹能力的目的,同步推進新課標下高效課堂的實現。
(二)創設實踐情境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無法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真實概念,也無法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技記憶,很多時候在課堂上剛學的知識轉頭便忘,形成了低質低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但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實踐才能加深印象,如物理化學等課程的教學,可以通過明確的物理現象或化學現象讓學生明確物理化學知識,但學科的角度來說,數學知識并不具備實操性,也就無法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加深印象。因此教師只有創設具有實踐性的情境,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實操,讓學生在實操的過程中思考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及道理,從而通過實踐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深化理解。對此,教師需要創設需要動手實操的情境。如現有20張紙,需要將其全部做成紙盒,已知現在一張紙可以做兩個盒身或者三個盒底,如何在這20張紙全部用完的情況下,不產生多的盒身或者盒底。通過這種具有動手能力的情境創設,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具象化理解,使其意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使用中的重要性。
(三)創設競爭情境
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適當的競爭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因此,為了建設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確保學生能夠聽從教師的指令進行學習,保障課堂嚴肅性的同時強化教師對課堂記錄的掌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威信在學生群體間有意識的培養競爭意識,通過創設具有競爭性的游戲意境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小游戲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當學生普遍具有競爭意識后,可以設置座次、單獨輔導以及自由度等獎勵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將班級里成績較好的同學作為追趕的目標,同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會在其他同學的追趕下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持續緊迫感。但教師也需要把控競爭度,防止學生競爭失敗產生心態失衡,因此,在創設競爭情境的同時還需要強化學生的交流性,促進知識的共享共識,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為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想要利用情境創設來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就必須遵循生動性、實踐性以及誘導性的原則,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還需要通過適當的分層教育來讓學生意識到個體的差異性,并主動將學習較好的學生作為奮斗目標,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實現高效課堂,促進新課標下的課程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 龔健,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創設探究[J],求職導刊,2019(25):86-87.
[2] 謝怡,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絲路視野,2018(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