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
摘 要:音樂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陶冶情操,也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必須要重視音樂學科的發展。高中生已經有了很強的認知能力,而通過音樂文化進行熏陶,就能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對教學價值,要善于運用音樂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全面提高情操高尚。音樂教學教師要重視運用校本課程得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提高自我認知,豐富文化素養。
關鍵詞:高中音樂;校本課程;實施研究
引言
在當下音樂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集合,并挖掘校本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灌輸音樂文化素養,促進學生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音樂能夠給人放松身心的作用,在高中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本就比較大,通過音樂的陶冶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勞逸結合,促進他們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觀念和態度。
一、校本課程的概念
校本課程要緊扣學校發展目標,體現辦學特色,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所謂校本課程就是學校,根據自己學校所在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等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成長環境,身心發展規律及新課程的相關標準,對課程內容的教學資源,進行科學的選擇和組織。充分利用校本資源能夠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從而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的。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校本資源向學生傳遞音樂知識,就是幫助學生開拓視野,促進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二、高中藝體音樂課程校本化的實施策略
開發校本課程必須要始終圍繞在新課程標準下,重視對學生發展的培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因此,學校在挖掘校本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時,也要重視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要緊緊圍繞在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學生的成長規律之間科學地進行選擇組織。通過校本資源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學科價值和功能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加潛移默化的理解和滲透文化知識,從而找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全面發展。學校在挖掘校本資源時,要重視與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并結合課程和教材等輔助資料,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校本課程不同于國家課程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教學特色,因此,學校在挖掘當地教學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是必須要選擇具有正確價值指導意義的資源,樹立國家的正確形象,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必須要重視明確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挖掘教學資源。例如,學校在選擇音樂教學資源時,就可以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信心找到樂趣為主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音樂學科的教學也要善于將舞蹈學科融入進來,使學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發現更多的藝術文化特征,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發展個性特點,也能夠促進他們發掘自身潛能,拓展文化事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理念。
1.教材內容要科學有趣,側重審美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有趣,才能夠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音樂學科文化的培養能夠有效地讓學生感知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藝術學科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在優秀的藝術文化中感悟跨時代跨世紀的藝術美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揚個性促進全面發展。“美育”是指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整體素質的提高。美育的本質意義不在于技術層面,不在于獲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養美的精神,即對美的境界的追求。在校本課程“合唱欣賞與實踐”的教材內容選編中,我們更注重對提高學生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品格、美的素養以及欣賞美和創造美等能力相關內容的選定。
2.校本課程要利于師生成長,預留發展空間
教育畢竟是一種造就人的事業,人是教育的出發點,所以課程的開發必須以人的發展為其邏輯起點。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因其自身的特點與局限,沒有也不可能充分考慮各地方、各學校的實際需求,不可能照顧眾多學習者的認知背景及學習特點,更無力在學法指導與策略教學方面采取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其統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這恰恰是開發校本課程的意義所在。校本課程開發一方面要關注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在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另一方面,校本課程賦予教師一定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了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熱情,鼓勵教師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空間和大顯身手的機會。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設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就為學校特色的形成,學生不同興趣、個性和特長的發揮留下了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的個別差異,有利于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藝體音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校本資源的開發,要始終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本地教學資源的鮮明特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提高。通過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音樂體驗,也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同時,校本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也能夠為學校的發展傳遞明信片。
參考文獻
[1]高海波.關于高中音樂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思考[J].儷人:教師,2015,000(013):P.346-347.
[2]蔣一禾,朱華琴.高中音樂課程資源校本化開發對策[J].藝術教育,2011(4):2.
[3]盛培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校本課程開發——有關”音樂分享者”系列課程的實施概述[J].藝術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