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霞
摘 要: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家校共育模式的開展已經成為十分普遍且科學的形式。對于家庭及學校雙面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著同步的促進作用。本文將通過多項措施的應用和落實,針對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問題及策略進行全面分析及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家校共育;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010-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primary education
QI Lixia ( Nanjie Primary School, Xifeng District,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primary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 has become a very common and scientific form. It has a synchronous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ouble-sided education effect of home and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education stag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umber of measures.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Home-school co-education; Problem; Strategy
1.重視家校共育平等理念的樹立
通過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小學階段教育效果的具體方案及策略分析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實際情況全面探索目前階段家校共育教育模式運行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此作為核心和基礎探索科學且針對性地解決改善措施,以此達到進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教育體系,全面實現家校共育教育效果的發展目標。家校共育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具體落實的根本意義在于全面提升家庭及學校之間的關聯性,以相同的教育目標促進完善家庭及學校教育工作效果,無論是在基礎文化教育或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均要以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教育理念作為核心條件,以此達到根本的教育目的。但是,根據目前階段小學家校共育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缺乏家校共育的平等理念是十分常見的問題。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效果,家庭與學校之間要以平等和諧的教育理念作為核心基礎,從而保障雙方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及完善性特點。例如,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家校共育教育方案設計過程中,學校教師及家長之間要以平等的溝通模式進行交流和互動,充分保障其出發點和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特點。互相配合彼此的教育活動方案,在積極交流及溝通過程中全面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保障互相信任和理解,促進提升家校共育教育工作質量。因此,加強重視在小學階段家校共育教育工作中以平等理念構建完善的教育方案,是全面提高家庭及學校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基礎條件。
2.完善家校共育溝通及交流平臺
小學階段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至關重要。實現高效教育目標便要以多元的家校互通和交流模式作為基礎條件,一方面為了幫助家長及時準確了解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基本情況,從而保障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順利實施及科學開展。根據以往教育體系中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溝通途徑進行分析,教師和家長通常以電話交流模式為主。而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溝通平臺的不斷完善背景下,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途徑和溝通渠道已經逐漸拓展和完善。全面完善及構建科學化及合理性的家校溝通交流平臺,是促進提高家校共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礎條件。首先,為了充分保障家校共育溝通交流平臺構建的科學性及有效性特點,可以充分借助針對性的教育平臺進行交流和互動,將學生每天的基本情況及教育情況通過線上溝通途徑準確傳遞,幫助教師及家長雙方及時了解學生基本信息。比如,學校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交流平臺“釘釘”的線上溝通途徑與家長進行積極互動和交流,不僅可以通過準確及時的方式將學生的作業及在校情況及時交流,同時可以通過線上溝通的途徑,準確溝通學生的家庭學習情況。此類平臺的構建,對于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發展效率的提高起著極強促進作用。
另外,為了進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溝通及交流平臺,可以加強運用家長委員會等途徑進行積極溝通和交流,一方面為了提高家校共育教育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因此,充分結合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完善溝通及交流平臺,是促進強化家校溝通效果,進一步強化小學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3.構建全面化家校共育發展方案
全面提升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教育工作效果要全面探究,目前家校共育教育工作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當前小學教育體系中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欠缺全面性是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關鍵問題所在。教育工作本身具備較強的復雜性和綜合性特點,在家庭與學校密切合作及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教育模式的全面性特點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條件,同時是保障教育工作明確性目標及合理性規劃的基本措施。為了充分改善小學教育體系中,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欠缺全面性特點的問題,可以充分結合家庭及學校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設計科學且全面性的家校共育發展方案,突出體現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根本意義及開展目標,以此達到強化學生核心素質修養的教育目的。首先,家校共育教育模式中,以家庭為核心的教育方案構建期間,教師要引導家長充分了解基本教育理念和針對性教育發展目標,促使家長分別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等,多角度完善家庭教育策略,推動提升家庭教育全面化目標的實現效果。例如,家校共育教育模式中,家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過程要以積極互動的模式作為基礎條件,全面掌握學生的基本興趣方向,從而通過科學的溝通方法,與其進行互動和交流。? ?最后,以學校為背景的家校共育教育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整合學生的家庭背景情況,全面探索具體教育方向,保障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及完整性,更要結合學生的家庭環境及綜合能力水平角度,探索全面性的家校共育發展策略。05A7D34F-21C0-4C70-9041-69A3881DC2B2
4.強調以生為本的家校共育策略
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是當前階段教育背景中常見的教育模式和基本教育手段。其根本設計意義在于重視以學生基礎情況作為核心,保障教育工作的完整性、針對性特點。根據當前小學教育階段中家校共育教育策略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其中存在著未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構建針對性家校共育策略的問題。由于教師所負責的學生過多、工作壓力過大等綜合因素影響,很多教師以統一的家校共育策略,培養和引導學生。這種方式的運用缺乏較強的針對性,對于很多學生而言無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此,應當加強重視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家校共育教育策略中,通過分層教育方法,將不同情況的學生合理劃分,從而保障家校共育策略落實的針對性及具體性特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別結合學生基礎學習情況及家庭主要監護人等角度設計分層家校共育方案,從而促進提升家校共育工作落實效果。例如,針對家庭背景相對復雜、直接監護人并非父母的小學生而言,家校共育模式便要將其進行合理劃分,以針對性的溝通方式和教育模式構建具體家校共育策略。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其監護人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解決大部分隔代教育問題,同時可以促進全面提升家校共育模式的開展效率,使其科學完善的形式呈現。因此,進一步完善小學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具體方案設計期間,將生本理念突出體現,結合分層教育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是促進全面提升家校共育發展效果的有效措施。
5.建立合理化家校共育發展目標
以家校共育模式強化小學教育工作效果的具體方案構建過程中,加強重視以合理化角度構建相關教育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依據目前階段小學家校共育模式進行分析,教育目標欠缺全面性是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所在。很多教師及家長并未掌握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不能通過多角度構建家校共育教育策略,進而導致其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問題出現。對此,可以綜合小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目標進行全面探究,分別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及思想情感多個方面構建家校共育教育策略,保障教育工作效果及質量的全面提高。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構建家校共育教育方案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多元教育目標構建家校共育教育方案。幫助學生分別在學校及家庭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升綜合素質修養,使學生可以分別在家庭和學校學習過程中完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并構建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此,充分結合多元教育發展目標,構建家校共育教育方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方法。
6.靈活運用多元化家校共育方法
通過家校共育教育方法強化小學階段教育工作效果的具體方案設計期間,教師要重視完善教學方案設計,體現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根本意義。根據以往及當前階段小學家校共育教育模式進行分析,教學方法欠缺靈活性是需要加強改善的關鍵問題所在。很多家長雖然可以通過積極的態度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但是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并不能靈活運用多元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對此,教師及學校要充分整合多元家校共育教育方法,通過多項措施,幫助家長全面掌握靈活性教育方法的運用模式,以此提高家校共育教育質量。例如,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家長委員會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互動,促使家長委員會參與至家庭及學校之間的溝通過程中,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將多元家校共育教育方法靈活運用,同時可以進一步豐富家庭及學校之間的溝通途徑,推動全面提高家校共育教育工作效果。與此同時,學校要適當給予家長委員會中不同成員及角色相關權利,充分體會家庭委員會的基本構建作用和意義。此外,通過家庭委員會完善多元家校共育教育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互助小組的方式,體現教育模式的靈活性,運用效果使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種方式的完善運用可以幫助家長在積極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全面了解其他家庭教育情況及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從而保障教育方法設計及應用的靈活性特點,避免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以固化思維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
7.加強開展家校共育中的家訪工作
家訪工作一直是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措施所在。與其他溝通方式相比而言,家訪模式的運用不僅可以促進提升家長及教師之間的信任程度,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主要信息及情況,同時可以幫助家長和教師在面對面溝通及交流過程中全面分析學生教育工作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構建合理化的教育策略,從而保障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順利開展。
除此之外,教師對于學生開展的家訪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家長及學生解決其實際學習問題,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落實針對性教育目標。比如,針對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進行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即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開展家訪工作方案,對于逐漸走向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生而言,其心理健康發展情況是需要加強重視的重要探索方向所在,同時是家校共育教育工作過程中的主要教學目標所在。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工作全面探索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狀況及家庭背景成因對學生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從而為家長及其監護人提供具體化且針對性的教育策略。
8.全面提升教師溝通及交流能力
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重點及核心在于家庭及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對于主要責任教師的溝通能力及綜合素養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及合理的家校共育教育方案,更要以良好的交流能力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互動,幫助家長充分了解科學教育理念的落實方法,同時可以在良好的溝通過程中全面探索具體且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除此之外,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水平同樣十分重要。要在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水平較強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使其真正對學生負責,完成家校共育教育目標。對此,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家校共育專題培訓課程的方式,提升相關教師的交流能力和溝通水平。例如,可以通過學區進行合理劃分,在固定時間范圍內,將學區內相關教師進行綜合組織和培訓,使教師全面了解科學性的溝通方法及具體化的交流方式,同時要促使教師全面掌握家校共育對于整體教育工作帶來的多方面積極影響作用。與此同時,全面構建教師培訓方案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教師之間進行積極交流和互動,進一步探索其他教師在家校共育工作過程中所運用的科學方法與有效策略,以此達到強化教師溝通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進一步完善小學教育階段中家校共育教育模式落實效果,需要充分探索其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多方面問題,從而構建針對性的改善策略和發展方向,進而推動實現強化學生綜合素養,完善家校共育教育效果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徐英俊. 微信互動平臺支持下的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 現代教育,2018(04).05A7D34F-21C0-4C70-9041-69A3881DC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