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容
摘 要:統編教材在新一輪的教材改革中脫穎而出,是由于其注重學生閱讀、重視語文要素的滲透,對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規范學生學習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后習題作為教師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指標之一,對教學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從課后習題出發,分析課后習題中蘊含的語文要素,總結落實語文要素過程中的問題后依托課后習題而明確了教學目標,加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方法,扎實了學生的實踐基礎。
關鍵詞:統編教材;小學低年級;課后習題;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151-03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After-School Chinese Exercises for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in the Unified Version
ZHENG Guorong (Lang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yish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Unified textbooks stand out in the new round of textbook reforms because they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reading and the penetra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which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regulating students' study habits.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indicators for teachers to examine students' knowledge mastery, after-school exercises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eaching.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 starts from the after-school exercises, analyzes the Chinese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after-school exercise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hinese elements, and clarifies the teaching goals based on the after-school exercises, which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enriches the students' reading. method to solidify the students' practical foundation.
【Keywords】Unified textbook;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After-school exercises; Application strategies
低年段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緊扣課后習題進行教學探索,落實語文要素,能夠加強對學生的系統培養,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認識語文應用的價值、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學生在課后習題練習中,會熟悉拼音、生字等知識點,形成靈活運用的能力。
1.語文要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語文素養指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展示的學識、能力和情感思維等的綜合素養,不僅涉及學生的技能發展,還涉及學生的思想進步,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要素,能夠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知道怎樣結合場景的變化來應用語言,構建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審美觀,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的美。學生在語文要素的熏陶下會了解自己學習的短板,知道怎樣結合自己的語文學習現狀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進行系統的語文學習。可以說,語文素養的實施為師生帶來了便利,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課后練習題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要素的落地,首先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是語文要素中包含了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也包含了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并且這兩者的培養有著較多的相似之處。基于核心素養定位,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還有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文化傳承和欣賞能力的培養、道德品質的培養等,這些都是語文要素的內容,也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內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要素有著相同的教學目的和方向。
2.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練習題中語文要素落地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后練習題布置中沒有注重語文要素培養的滲透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后練習題布置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語文要素的培養沒有在課后練習題中體現,比如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題的時候過度重視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或者是為了完成教學需求。就像布置背誦作業、文字默寫作業等都體現出了教師對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滲透缺乏足夠的重視,更多的則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甚至有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還會出現敷衍的現象,這一點顯然是對語文要素的滲透不夠重視,并且長期地處在這種作業形式中還會導致學生感到語文作業非常枯燥,最終失去了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無法通過語文要素的培養和滲透來開展高效的課后作業練習,影響了小學語文學科本身的育人價值和教學宗旨。
(2)教師對語文要素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
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要素的理解不夠深入,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語文要素落地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有些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語文要素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又或者是自己的教學方式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結合課文教學的重點進行授課,例如掌握哪些陌生的詞語和句子、如何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并且舉例等,再比如改變教學方法、拓展作業形式等,這些雖然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創新,但是在創新的宗旨上存在差異,完全不能達到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更無法通過課后練習題來實現小學語文要素的落地,影響了小學生語文整體成績的提升。
3.統編版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后習題有效策略的研究
(1)課后習題在課前預習中的合理使用
對于高質量的語文教學來說,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大概脈絡,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與整體方向,從而為課堂的學習與課后復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但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較為欠缺,沒辦法準確地把握學習的方向,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后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課后習題就是學生預習的指向標,它能為學生指明預習的方向,幫助他們在上課之前積累一些與文本有關的語文知識,理解主要內容。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由于教師還沒有講課,學生進行自主的預習時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疑問,而這些疑問是最寶貴的。當上課時,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提問與聽講,能夠有效活躍他們的思維,加深他們的理解,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教學時,便可以首先通過課后習題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幫助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方向。分角色朗讀課文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讓他們初步了解文章在說什么,為其解決一些生僻字的讀音問題;而“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這道連線題既有文字又有圖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初步把握小蝌蚪進化的過程,而這一進化的過程正好與他們尋找媽媽的過程相對應,能幫助學生初步厘清文章的脈絡,從而為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讀一讀,寫一寫”這道題能幫助學生在上課之前積累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詞語,比如“荷塘”等。這樣,教師通過課后習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高效的課前預習,初步解決了諸如生僻字讀音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等到正式講課時便能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統編版教材重視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要想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后習題的點撥下,將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增加學生知識積累的要求,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來豐富學生的語言世界。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會熟悉語言表達的特點,知道語言是怎樣組合起來的,了解語言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改變自己的練習態度。由此,小學語文結合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可以利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例如,在進行《田家四季歌》一文的教學時,教師閱讀課文后了解到這是一篇充滿生活氣息的文章,分析課后習題內容后認為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更重要的是能夠記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田園四季的農事生活、知道怎樣使用正確的語言來描述農業活動,以增加學生的生活語言積累。基于此,教師從“讀一讀,記一記”,將“播種、施肥、插秧”等詞語展示在黑板上,并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圖片,讓學生從中挑選適宜的一張,使用黑板上的詞語來恰當地描述。學生在課后習題練習中知道了播種、施肥等含義,能夠根據季節的變化來確定農事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教育學生尊重勞動,讓學生學習勞動人民勤勞勇敢、不荒廢時光的優秀品質,積累日常用語。學生在課后練習中熟悉了課文內容,了解了田園生活的豐富內涵。
(3)借助課后習題,指導學生讀好課文
語文要素重視學生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立足課后習題來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賞析,懂得怎樣有機地將課文串聯在一起。教師可以為學生提煉課文中的主要信息,讓學生在主要信息的引導下完成對課文的記憶,熟悉課文的基本情節。學生在課后習題訓練中會抓住課文閱讀的線索,深化對課文的思考。由此,小學語文結合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可以借助課后習題,指導學生讀好課文。
例如,教師在進行《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對課后習題進行分析后,發現學生不僅要熟練朗讀課文,還要對課文進行背誦,這就提高了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和學習上,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地將課文串聯起來,加快學生背誦課文的速度。教師先是了解了課文中出現的植物媽媽,知道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送“孩子”遠行的方法,然后提煉了文中描寫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動詞,借助動詞來提醒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在分析課后習題、,明確教學目標之后,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幫助學生解決生字和拼音的問題。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課文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讓學生思考:“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會傳播種子的植物?它們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在學生給出答案,理解課文是描寫植物種子傳播方式之后,教師開始培養學生背誦課文的能力,將“乘、掛、炸、蹦著跳著”等信息羅列在黑板上,帶領學生分段背誦,并在動詞的指引下完整背誦課文,熟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4)運用課后習題,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教師在落實語文要素、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的時候,可以從課后習題中有關學生閱讀的部分出發,為學生提供適宜的閱讀方法,讓學生知道遇到同樣的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會減少對閱讀的恐懼,懂得按部就班地依據課堂所學的方法來解決閱讀問題,適應語文課堂學習,落實語文要素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由此,小學語文結合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可以運用課后習題來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例如,教師在進行《曹沖稱象》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在綜合課后習題之后,了解到本篇課文的學習需要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梳理,知道故事發生的邏輯順序,便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上,希望學生知道怎樣合理地串聯故事,在對比中說出曹沖稱象辦法更好的原因。在組織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先是為學生介紹了曹操的身份,知道故事發生的背景。接著又向學生展示了大象的圖片,讓學生看到大象的龐大,意識到大象稱重是不易的難題,在閱讀課文第三段的時候讓學生說一說曹操提出了什么問題。學生表示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隨后教師讓學生分析其他人分享了怎樣的稱量辦法,是否有用。學生總結了用大秤稱量、將大象割成一塊塊的再稱量等方法,表示這些辦法都不現實。教師繼續提問學生:“曹沖是誰?想出了怎樣的辦法?曹操認可他的辦法嗎?”學生在思考問題中了解了曹沖用石頭等量替換大象的辦法,認為曹沖的辦法更加合理。在學生完成課文學習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后習題訓練,學生很快就給出了答案,順利完成了排序,掌握了梳理課文、對比分析的閱讀方法。
(5)結合課后習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時候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豐富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擁有直面課后習題的勇氣,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解決課后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智力,鍛煉學生的應用靈活性。學生在課后習題練習中會找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由此,小學語文結合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可以結合課后習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文章在了解語文要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后,分析了統編教材低年段中包含的語文要素,找到了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的誤區與困惑,提出了統編教材低年段結合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的策略。教師依托課后習題,明確了課堂教學目標;利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借助課后習題,指導了學生讀好課文;運用課后習題,教會了學生閱讀方法;結合課后習題,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后習題訓練中找到了語文學習的方向,了解了語文的表達特點,能夠使用課堂積累的閱讀方法來進行實踐,提高了自己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金塔.闡述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J].新課程導學,2017(07).
[2]簡國英.闡述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J].文淵(高中版),2019(02).
[3]韋力華.淺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語文課內外,2019(13).
[4]王娜.淺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魅力中國,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