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小艷




摘要:以“實驗室制氧氣”為例,從藥品選擇、裝置搭建、總結思路、方案評價等角度,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設計高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階思維能力;化學實驗;氧氣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6x-0081-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21
一、問題的提出
做實驗并不等于科學探究,實驗探究的宗旨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探究作為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高層次認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動,它對應教育目標分類中的“分析、綜合、評價”等高層次認知水平的能力,是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的核心[1]。如何在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本文以“實驗室制取氧氣”為例,嘗試從藥品選擇、裝置搭建、總結思路、方案評價等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批判思維能力。
二、教學案例
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1)篩選實驗原料
問題1:實驗室想要制取氧氣,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品。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食鹽(NaCl)、高錳酸鉀(KMnO4)消毒片、雙氧水(H2O2溶液)消毒液等是否可用于制氧氣?
問題2:用高錳酸鉀如何制取氧氣?我們需要研究其性質。請同學們觀察高錳酸鉀固體以及高錳酸鉀消毒片的相關使用說明,從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你如何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生:觀察藥品外觀,根據消毒片的使用說明猜測其性質,進行實驗,探究是否溶于水。
物理性質:紫黑色固體,能溶于水。
設計意圖:滲透化學研究物質的方法、思路及分類觀。
(2)探討氣體發生裝置
問題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分析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哪些?猜測其他產物在通常情況會是什么狀態?你猜測的依據是什么?
生:觀察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的反應方程式,猜測產物的狀態。
問題2:你能從圖1中選擇哪些儀器來完成該實驗?你為什么選擇這些儀器?你能把這些儀器搭建成裝置嗎?
生:觀察所提供的藥品和儀器,選擇合適的儀器,搭建裝置,進行實驗。
問題3:①為何選擇酒精燈?試管口為什么略向下傾斜?你搭建裝置的順序是什么?②實驗的條件是什么?③如何檢驗是否產生了氧氣?你觀察到其他產物的狀態了嗎?在加熱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現?
生: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固態)和反應條件(加熱)選擇儀器。向試管內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證明產生的氣體為氧氣。生成的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為固體。
問題4:加熱過程中“蹦蹦跳跳”從管底向管口跑的固體成分是什么?如何檢驗?
師:取管口附近的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觀察現象。
生:觀察到溶液顏色為紫紅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原理、裝置的制約關系。實驗室制取氣體在原料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原料狀態、反應條件、氣體純度等因素,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3)比較氣體收集方法
問題1:你會選擇圖2中的哪種方式收集氧氣?你選擇這種收集氣體方法的依據是什么呢?
生:向上排空氣集氣法,因為氧氣密度大于空氣,通常情況下不與空氣中其他成分反應;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通常情況下不與水反應。
問題2:分別收集兩瓶氧氣,一瓶用于進行蠟燭燃燒實驗,為了便于觀察燃燒產物,你會選擇哪種收集氣體的方法?另一瓶氧氣用于鐵絲燃燒實驗,為了便于在瓶底留水且獲得的氧氣更純凈,你又會選擇哪種收集氣體的方法?
設計意圖:總結氣體收集方法需要考慮的因素:氣體的性質。學生圍繞具有真實情境的化學問題,通過兩種收集氣體的方法比較,逐步養成用化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
(4)分組實驗
問題1:如何將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相連呢?請同學們搭建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并嘗試完成用兩種方法收集氧氣。那么按照什么步驟進行實驗呢?
生:討論。
問題2:同學們,想不想親手制出氧氣來?科學的態度、嚴謹的過程、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實驗步驟,思考實驗細節,正確進行實驗。
師: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用手機抓拍實驗細節,實驗結束后投屏討論不規范的操作可能帶來的后果。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及操作過程中生成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在課本原有實驗的基礎上進行適度挖掘、再度創造,培養學生高階思維。
(5)小結實驗思路
問題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氧氣的制備,以后我們還會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備,不管是哪種氣體的制備,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是相似的。你能總結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思路嗎?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建構氣體制備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模型。通過引導學生梳理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內容,抓住問題的主要特征,對問題進行抽象和概括,建構氣體制備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認知模型。
2.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
(1)初探實驗裝置
問題1: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固體混合會立即產生大量氧氣。根據信息,你會設計怎樣的氣體發生裝置?
學生:從圖3的裝置中進行選擇。
(2)再探實驗步驟
問題1:如何利用上述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進行氧氣的制取實驗呢?
生:討論、總結。兩位學生演示雙氧水制氧氣實驗,一位同學選擇排水法收集氧氣,一位同學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3)深究實驗原理
問題1: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混合究竟如何產生氧氣?請同學們猜測二氧化錳在此反應中的作用?
問題2:你如何證明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4)對比實驗方案
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種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案,你能從實驗原理角度、實驗裝置角度等比較兩種方案的優劣?
(5)遷移實驗能力
問題1:根據氯酸鉀制氧氣的原理,你會選擇哪套制取氧氣(高錳酸鉀制氧氣或雙氧水制氧氣)的發生裝置呢?
生:氯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與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相同。
(6)總結實驗思路
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三種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你能總結出制取氧氣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嗎?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般思路(圖4)。
設計意圖:實驗室制氧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設計高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比三種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建立氣體制備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結語
實驗室制取氧氣緊緊圍繞兩個活動展開,一是探究氣體發生裝置,二是探究氣體收集方法[2]。通過兩個活動的展開,以及課堂生成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建構氣體制備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模型,培養學生的化學觀、實驗觀、對比觀、環保觀,提高了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的廣度,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湯小梅.化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訓練拓展設計[J].化學教學,2017(8):21-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