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登 范鳳麗
摘要: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我國教育教學發展中學生的智育與德育一直處于不平衡發展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兼顧德育與智育的協同發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本文主要以中職院校為主,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措施,希望能夠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促進中職院校育人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中職院校;德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引言: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承擔著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職責,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中職院校的教育體系日益完善,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注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兼顧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在新時代背景下,經過不斷的教學改革,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為我國的教育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助力。那么,中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如何進行創新和改革,還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中職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德育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戰場,其對中職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近年來,為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高了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視,中職院校的辦學規模逐漸擴大,生源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在注重生源數量的同時,生源質量也在持續下降,不僅學習成績差,品德修養水平也普遍偏低。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以及各種各樣的誘惑,不具備良好的思辨和抵抗能力,所以進行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我們勢在必行。通過對當前中職院校德育教學現狀分析發現,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在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時,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出發,制定針對性的改革計劃,實施行之有效的創新。
2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中職德育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和教育的長遠發展,推動教學改革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探尋全新的育人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促進中職德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2.1豐富德育教學內容
不同課程的教材為了保持自身理論體系的完整性,都盡量將中職學生所應了解或掌握的理論知識囊括其中,力圖寧多勿缺。這就導致中職德育教學內容交叉重疊過多,很多的知識點和理論點甚至案例在不同課程教材中重復出現,而教材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考,會習慣性的依托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繼而無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創新,豐富德育教育教學內容,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適應性,另一方面激發德育教學的作用效果。例如,從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核心課程和就業和創業指導入手進行德育課的改革和創新研究,同時注重校本教材的創編,突出學校的育人特色,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育人效果。
2.2創新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中職德育教學中,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由教師進行當方面的講授,使得教學模式單一,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制約中職德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創新教學模式,完善中職德育教育的教學體系,以分析解決中職學生最切實際的人生問題為主題和落腳點,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智慧啟迪學生,讓中職學生學會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世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例如,構建信息化學習平臺,信息化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對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德育知識,當學生遇到學習問題時,可以在學習平臺上與教師實時溝通,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解決難點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2.3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
教師式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育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提高育人質量,還需要從教師團隊出發,確保教師本身的道德修養,以便達到言傳身教的育人目標,借助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這就需要中職院校在進行德育教學改革時,組建綜合素養較高的師資隊伍,提高對教學工作者的要求,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教師也要從自己著手,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加強學習,鍛煉自身的專業素質[3]。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改善教學質量,在課余時間進行創新能力的鞏固好提升,同時注重參與教學研究,適應教學改革進度,積累改革經驗。
2.4創新教學評價機制
在創新教學模式,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教學時,傳統的教學評價適應性較弱,無法客觀的反映出創新型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評價機制,根據教學的實施情況,制定評價內容,調整考試成績在教學評價中所占的比重,要以實踐成績為主,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注重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例如,設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增設學生互評、師生互評、教師評價等環節,評價內容以理論知識的掌握、課堂表現、道德修養為主,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突出教學評價的客觀性,為教師調整教學方案提供可靠的參考。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德育教學改革要洞悉教學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注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將問題作為改革的方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思教學改革的途徑,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以解決教學根本任務為出發點,進一步推動德育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蘇芳,李麗華.面向社會需求探索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4):130+132.
[2]路君卓.探索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職業,2019(21):41-42.
[3]梁全.淺談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改革和創新——以珠海市衛生學校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