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要:英語是一門重點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學科,通過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在師生互動中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為了保證初中生對英語知識理解并掌握,需采用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減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心理,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夠在課堂互動的氛圍下,使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其中。對此,英語教師需有效掌握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方法,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進行。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英語;教育教學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要求,提倡將新型互動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對此,本文通過話題互動、課堂互動、、實施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為中學生打造良好的互動式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對傳統教學模式及路徑進一步優化。
一、初中英語中互動教學的應用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英語聽說能力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教師通過設置聽說訓練情境的方式,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在學習中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通過參與聽說訓練,充分了解所學知識,并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口語練習、發音訓練等,還可根據自身想法改變書面材料,在互動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使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此外,教師還可根據書本英語知識延伸相關的新知識,并結合時政熱點,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現實社會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有助于培養英語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同樣不容忽視。在互動教學背景下,教師可創設閱讀材料情境,學生在學習閱讀材料后,充分掌握背景知識,為后續順利高效閱讀打好基礎。在學生略讀期間,教師可提出概括性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生精讀期間,教師可提出細節性問題,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后得出答案;教師還可采用分組閱讀的方式,鼓勵各組學生互動討論,共同解答疑難點,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
(三)有助于培養英語寫作能力互動教學可為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選出優秀范文,引導學生借鑒或者模仿范文中的可用之處;在黑板上寫出重點單詞,鼓勵學生口頭造句,再將句子整合后形成寫作思路,獨立完成英語創作。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可選出班內較為優異的文章,由師生共同品評和鑒賞。在互動過程中,教師還可傳授學生更多寫作技巧,使學生的技巧掌握度逐漸提升,在面對不同題材時能夠游刃有余地創作,使英語寫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
二、初中英語中互動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新媒體資源,實現話題互動
毫無疑問,隨著互聯網理念與技術的全面深化,新媒體時代已然來臨。新媒體資源發揮了巨大的資訊、娛樂作用,在教育領域應用新媒體資源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通過新媒體技術打造智慧課堂,以豐富的新媒體教學資源來打破教學素材的單一性,已經成為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并且,新媒體資源自帶熱度與吸引力,與信息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的思維與行為特征更契合。而且,追逐熱點是初中生的天性,尤其是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當下,熱點話題對初中生的吸引力更大。
(二)利用情境創設,實現課堂互動
對于語言類學科而言,提升學習質量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多說多練。尤其是英語,很多學生知道怎么讀,但一開口就變味了;這說明實踐不足,一方面是知識儲備不足,一方面是勇氣不足。有些學生性格靦腆內向,信心不足,缺乏開口的勇氣,久而久之就不愿再開口,無法很好地融入課堂環節。而且英語口語表達不是簡單的拼單詞,還涉及語法的應用,否則便無法進行有效的表達,這也是阻礙學生學好英語的大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一些學習能力不強、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就會產生畏難心理。基于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就要積極結合當下學生的思維與行為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打造趣味課堂,比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選擇性地引入一些英文影視資源,一方面可以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有更為新穎的體驗,同時可以以影視資源為契機,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如以影視資源中的角色為參照,進行劇情的模仿、復述。不僅極具趣味性,而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很好地落實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互動過程中知識的輸出會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形成多元化的積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了解一些特定詞匯的用法,這樣在后續的學習中就能很好地被運用。
(三)角色扮演,營造互動氛圍
角色扮演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互動式輔助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不同角色帶來的不同體驗,促使其樂于參與課堂學習,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態度的改善與轉變,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角色扮演可以將教材枯燥的內容以生動的方式呈現,更易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七年級“Neighbours”課程時,文章中涉及到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鄰居,比如“computer engineer,college students”等,對此,可以讓學生熟讀課文,獨自或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課文的翻譯,結合文章內容,指定多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兩名學生為旁白,每開展一段對話后,便要求學生做出特定的動作,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鼓勵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參與到對話中,例如當說到“the volunteers clean the old people′s flats”時,扮演志愿者的學生也可以與“old people”展開一段不屬于課文原文的對話,以此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在共同合作下,完成角色扮演的教學任務,加深學生對該單元知識的理解。
結語
為了保證初中生對英語知識理解并掌握,需采用易于其接受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減輕其英語學習的抵觸心理,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夠在課堂互動的氛圍下,使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其中。對此,英語教師需有效掌握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方法,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李茉莉.“互聯網+”環境下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中學生英語,2022(36):82.
[2]陳小飛.主題視角下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滲透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22(37):106.
[3]曹芝玉.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6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