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非常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緊密融合了人本主義教學理念,著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與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增強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簡單分析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期提升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09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32
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較大,他們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模式下學生只是隨著教師的思路思考,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將課堂教學轉變?yōu)樽灾魈骄康倪^程。
一、低年級學生教學難點探討
(一)學生方面
1.學習興趣低。低年級學生由于齡較小尚未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習的內容存在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一味地說教降低了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學習內容枯燥無聊,課堂氣氛沉悶,學習體驗較差,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但他們無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打擊了學生學習自信心,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1]。
2.情緒波動大。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他們在遇到困難或者在接受教師的批評之后情緒不佳,在課堂中就會一直處于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態(tài)度,這會對學習的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
3.知識較為復雜。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有限,有的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對于較為復雜的理論知識不能較好地去理解和應用,因此阻礙了教學的進度,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拓寬知識范圍,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由于理論知識的復雜性以及受學生的學習能力限制,導致學生不能全面掌握知識,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較差,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不能投入到課堂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和有效性,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難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2]。
(二)教師方面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tǒng)的說教只是讓學生被動地聆聽理論知識,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知識,在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時就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加深記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樣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教師不得不重視班級整體成績,然而由于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對那些成績中下游學生的關注度較少,這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也影響了良好班級氛圍的構建,降低了教學實效性。
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步,教師應該和家長一起為學生制訂一個合適的學習計劃。第二步,安排好學生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的時間。讓學生學會在學習新的知識前,先對所學內容有一個仔細的課前預習,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上課時才能更有效地學習[3]。第三步,讓學生養(yǎng)成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復習的習慣。在課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意識和習慣,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課下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兩點。當學生在學習習慣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后,教師一定要及時鼓勵,讓學生提高自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原有的教學模式割裂了課堂與生活,陷入了“死讀書”的誤區(qū),雖掌握了知識卻不知如何應用。對此,低年級的教師必須開展生活化教學,拉近理論知識與生活的距離。改變學生的觀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延伸,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然后帶領學生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問題,為了提高積極性,教師可以設置獎勵,鼓勵學生作答,若回答正確,則進行表揚,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等內容展開的,而這些理論知識都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較為復雜的,因此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教師應當將生活化思維融合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入一系列生活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生活中的知識,這樣可以增強教學活動的親和力,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知識轉換能力。
(三)探究式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
1.明確評價的目的。低年級教師在開展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評價,并以此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將反饋信息及時通知學生幫助學生改進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回饋的信息,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潛質,采取分層次的教學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也應當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提升教學效率。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加強交流,自主探究問題的解決方式。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方式,及時對學生的探究方式予以指導和評價,以達到探究性教學的根本目的。2D1A704B-E77D-4447-B087-0CA606A71966
2.明確評價主體。低年級教師在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中,應當明確教學的主體,然后針對主體展開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教師的評價主體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結果以及探究的方法,教師只有明確了評價主體,才可以合理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因此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為主體的評價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方式。教師也應當不斷總結學生遇到的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充分討論后教師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在日后做好該理論知識的講解工作。教師要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不斷改進授課的方式,還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能力[4]。學生通過反思可以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究,提升自身自主探究的能力。
3.注重自主探究方式的評價反饋。現實中有些學生在教師評價之后不吸取經驗教訓,也不聽取教師的專業(yè)評價意見,仍舊我行我素地探究和學習,這樣不能使學生依據評價內容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好的學習行為,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探究和學習,不利于學生真正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采用的探究方式和途徑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反饋。學生在接收教師評價的時候也要積極與教師探討自己自主探究方式的不足之處以及改進方式,教師也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教學需要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就是要在授課之前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具體的數學教學情境,利用游戲的方式導入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設置較為有趣的課堂情境和氛圍是一種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下要求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互相理解,教師通過設置有趣的教學情境去迎合學生的標準,這樣的合作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習更加高效化。
(五)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教學
學生在面對復雜數學知識時,一時難以理解和掌握,但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他們就會在不理解的基礎上死記硬背,在遇到需要變通的知識點的時候就比較迷茫,而且教師在教導復雜知識點的時候,如果學生不能直觀地了解到知識內容,就不能更好地學習。因此低年級教師在開展復雜的數學知識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多媒體是很多教師的首選,多媒體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的精彩。
(六)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其不斷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回想與本節(jié)課理論知識相關的內容,對比分析兩個知識點的本質區(qū)別,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復習之前的知識點,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深入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點,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討論中敢于表達和堅持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形成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
(七)體驗成功,保持學習動力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低年級教師不僅要通過講解各種生活和理論知識來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要注重在自主探究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踐練習和鍛煉,體驗自主探究學習成功的喜悅感,保持學習動力,不斷提升自我綜合實力。學生只有保持這種學習的激情和活力,才可以為自身開展自主探究和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現實中教師雖然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但是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不關心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是否可以體驗成功,因此學生就會對這些理論知識內容產生厭煩心理,也不利于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此低年級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始終保持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活力和動力。
(八)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低年級學生面對較多的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理論知識內容時,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質量和效率就會較為低下,因此低年級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并且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實踐中,從而不斷解決生活中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更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投身于教學活動和知識的應用環(huán)節(jié)中,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九)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做好教學反思
低年級教師在開展探究性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對問題和題目進行自主思考,學生只有積極思考,才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探究的能力,同時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踐中還應當自我反思,針對學生關于學科的所有問題或者疑惑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通過充分討論后教師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在日后延長此部分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也可以為學生解決學習這個課程的其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理解自己困惑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結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說教模式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低年級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不斷發(fā)揮自己主動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調整和改進探究的方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評價內容不斷改進自己的探究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玲玲.低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探討[J].新課程,2020(25):180.
[2] 李靜.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甘肅教育,2020(4):147.
[3] 黃秀蘭.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再談[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2.
[4] 陳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8):150.
作者簡介:茍?zhí)烀?975.1—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小學生小班化教學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小班化教學提升農村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080。2D1A704B-E77D-4447-B087-0CA606A7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