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開始關注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歷史圖片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越來越受到歷史教師的關注。教師將歷史圖片運用于初中歷史課堂中,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有助于基礎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體系的落實,對于改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有著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基于初中歷史教學實例,分析了歷史圖片的作用,并進一步闡述了歷史圖片的有效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圖片;作用;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張晨(1990—),男,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童店初級中學。
引 言
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就已經提出“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要求,這里所指的“歷史資源”包含了文物史冊、地圖、圖表等內容。教師要善于運用圖片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并將圖片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輔助教師的教學[1]。因此,教師應認識到,利用歷史圖片開展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求。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為沒有認識到歷史圖片運用的重要性,沒有掌握歷史圖片運用的有效方法,從而影響了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亟待解決,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一、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當人具備這種認知傾向的時候,會對所關注的事物給予優先的注意,并懷著良好的情感體驗積極地參與相關問題的探索[2]。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對學習興趣做出了這樣的總結:“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其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與抽象性強、無法具象體現色彩與人物、無法直觀體現各元素關系的文字材料相比,歷史圖片或通過濃墨重彩渲染激烈的政治場景,或以線條勾勒出歷史人物的神情與樣貌,這些都是勾起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誘餌”,對于激活初中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中生正處于興趣轉化時期,此時他們的興趣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們在這一發展階段對于生動、形象、直觀的圖片觀察更感興趣,也更加容易接受,能夠通過直觀的觀察將事物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他們開始對社會現象產生興趣,并且能夠將看到的社會現象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邏輯分析。由此可見,歷史圖片的運用順應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滿足了初中生的學習心理,適應了初中生的學習興趣特征,對于改善初中生的消極學習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學生獲取歷史信息
文字與圖片是教材助讀系統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反映的是某一段時期的歷史事實,是歷史信息的不同傳達形式。與文字相比,圖片所表達出的歷史信息更加形象、直觀,能夠將復雜的歷史信息以學生更加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可以幫助學生在對圖片內容的觀察中獲取歷史信息,掌握歷史知識,并更加快速、扎實地將歷史信息儲存于大腦中[3]。如,在“唐代三省六部”關系的講解中,若是教師以文字或語言講解的形式,為學生講解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各自職責,分析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皆歸屬于尚書省,這樣學生記憶的效果并不好,很容易忘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對唐代三省六部關系圖的觀察,快速地理解“三省”分別指什么,“六部”都是哪六個。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掌握了三省六部的制度、各自的職責、相互之間的牽連,認識到三省之間分工明確但是卻又互相牽制,由此提升了學生的信息讀取能力,加強了學生對唐代皇權的歷史信息的了解。
(三)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思維是指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人能夠通過抽象思維、形象思維以及辯證思維等,以時間、地點等信息為主線,通過對史料的分析,認識到其中蘊含的客觀發展規律,從而揭示歷史的本質與特征的思維能力。歷史思維包含了記憶、理解、分析、比較、總結以及運用等方面的思維能力,是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鴉片戰爭”為例,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分析與比較的學習過程,歸納出第一次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共同點與不同點,課程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區域以及危害等知識,進而認識鴉片戰爭的性質及其對中國發展造成的影響。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圖片展示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信息,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后開放的5處通商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又新增了10處通商口岸。教師將兩次鴉片戰爭開放的通商口岸放在同一張歷史地圖中,可以讓學生在對比、分析與總結之后,認識到列強的侵略勢力從沿海地區逐漸拓展到內陸,從南方逐漸延伸至北方,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初中生認知結構特點,科學地選擇歷史圖片
以生為本是新課改的出發點,教師的一切教學資源選擇以及教學活動的組織都要立足于學情,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動態以及個體學習差異等因素。歷史教育的重要價值,就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統一,因此,教師需要在歷史圖片的選擇中,關注選取的圖片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方式,是否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與情感需求,能否借助圖片引領學生的歷史意識、歷史思維、情感態度以及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發展。
一般來說,初中生對色彩鮮明的圖片更感興趣,因此新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對圖片進行了處理,將以往的黑白圖片換成了彩色的照片。相較于單調的地圖、疆域圖,學生對歷史遺跡、文物等圖片更感興趣,因此使用此類生動有趣的圖片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選擇歷史圖片時,應盡量地考慮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做到學習興趣的滿足與教學內容的需求兼顧。另外,現代心理學表明,雖然學習者在學習其所感興趣的內容時有較強的自發傾向性,但是這種學習上的自發傾向性很容易“降溫”,這就需要教師在科學地選取圖片的基礎上,能夠實施正確的引導,以維持學生學習的自發傾向性,促進學生自發傾向性向自主學習意識的方向發展。
(二)運用歷史圖片提出問題,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習能力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許多學生會出現淺層學習的現象,即沒有學習的目標,對于歷史問題的思考不夠深入,因此學習的形式大于實質,學生只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生硬地記憶歷史知識點,卻不具備歷史學習的能力。這一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了幫助學生轉變被動式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巧妙地設置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問題的解答,學會分析歷史現象,看透歷史本質,以深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掌握讀圖、分析與總結的方法[5]。
以《秦統一中國》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過程及其鞏固中央集權以及在國家統一上采取的方法,認識到長城、靈渠這兩項古代工程都是在秦朝時期修筑的。對于初中生而言,了解中央集權措施等內容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以“立郡縣”的這一知識點講解為例,為了幫助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了解秦國的行政機構,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秦行政機構示意圖”,要求學生通過對此示意圖的分析,談一談秦國是如何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在歷史圖片的分析中,有很多時候學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會出現如從圖片中獲得的信息不全、思考問題的方向單一等問題,為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歷史圖片中的信息,共同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如在展示“秦行政機構示意圖”“秦朝官印”的圖片之后,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皇帝的權力有哪些?”“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職所負責的職務都是什么?”“如何清晰地辨別出秦國官員的官職?”學生圍繞圖片內容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各學習小組的成員分享各自找到的歷史信息,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學生學習其他同學的圖片觀察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清晰地掌握了皇帝的權力以及各大臣的職務、官職區分方法,認識到秦朝的官員有著明確的等級劃分。探究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能力,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運用圖片滲透道德素質教育,樹立正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如當讀到古人所描述的“危急存亡之秋”時,學生能受到古人救國救民行為的感染,產生情感上的觸動,認識到國家與民族的存亡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利用生動具體的圖片來開展教學,能夠促使學生獲得鼓舞,給學生帶來啟迪與深思,引發學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體會到圖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受到其中所表達的愛慕與憎惡,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以歷史圖片為載體,能夠更好地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
歷史是對人類社會的記錄與總結,被選入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包含的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都具備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領悟到一些道理,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學習。許多歷史人物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與品質,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以歷史上的人物為榜樣,展示歷史人物的圖片,并講解此人的故事。以唐太宗為例,唐太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虛心納諫、任人唯賢,最終開辟了唐初盛世,被后人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重視人民群眾的思想值得后人學習。此外,初中歷史教科書還包含了許多滲透環保理念的圖片,如“都江堰”“鄭國渠”等水利工程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水利工程圖片,讓學生了解古人的智慧與中國水利文化,從中看出古人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為改造自然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促使學生樹立合理利用與科學開發自然資源的意識,形成保護環境的價值觀,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應認識到歷史圖片是課程教學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地運用圖片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可以發揮出圖片的直觀化特點,讓學生在對歷史圖片的觀察中產生求知欲、探索欲,在圖片信息的提取中發展學習能力,在對歷史圖片的觀察中獲得心靈與情感的觸動,從而促進初中生歷史知識的積累、正確歷史觀念的樹立以及初中歷史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王艷.淺析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11):107-108.
王玲鶴.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9):60-61.
陳維.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文史博覽(理論),2016(6):81-83.
張榮華.圖片圖表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技巧[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108-109.
王美好. 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的應用研究:以統編版教科書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