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李濤
摘要:“健康中國”背景下,醫學職業教育肩負著健康鄉村重要職責,高職醫學職業教育立足醫學專業特點,通過樹牢服務健康初心,助力扎根基層家國情懷;通過實施訂單定向培養,助力基層醫療體系完善;通過醫教協同人才培養,助力基層衛生人才發展;通過開展技術技能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等路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醫學專業內涵發展和提升師資隊伍教育教學水平,助力健康鄉村建設和健康中國戰略順利實施提供路徑參考。
關鍵詞:健康中國 醫學 職業教育 鄉村振興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9.2;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b)-0000-00基金項目: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群建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ZJGA202001)。
作者簡介:王剛(1978—),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醫學職業教育。
李濤(1978—),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職業教育。
Practice Path of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Help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WANG?Gang LI?Tao
(Xiantao Vocational College,?Xiantao, Hubei Province, 433000 China)
Abstract: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of developing healthy rural areas in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profession, Students are taught to have kind-hearted service ideas and to cultivate the feeling of country and n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order-oriented training,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improving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Through teaching and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health personnel. It can make contribu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developing technical service skills and medical level, thus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 it can ?help the healthy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a path reference 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Key Words: Healthy China;?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path
健康鄉村建設作為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交匯點”,既是建設健康中國的現實需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隨著健康中國2030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高職醫學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高等教育服務社會職能的重要體現。當前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存在專業布局不合理、人才培養支撐力度不夠、科技服務能力不強以及職業培訓不夠匹配等困境。我院立足職業教育醫學專業特點,通過樹牢服務健康使命,助力扎根基層家國情懷;通過實施訂單定向培養,助力基層醫療體系完善;通過醫教協同人才培養,助力基層衛生人才發展;通過開展技術技能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等路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升職業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職護理專業群內涵發展和提高師資隊伍教育教學水平,為實現健康鄉村建設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既定目標貢獻智力支持。
1?實施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加強慢病防控,推進農村地區精神衛生、職業病和傳染病防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立足國情,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通過提升健康管理事業發展,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全民健康。“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戰略目標推進的同時也要求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基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建立更為合理的體制機制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高職院校培養的醫學生是建設鄉村醫療的主力軍,承擔著推動基層醫療建設的重要責任。高職醫學職業教育以培養面向基層,服務農村、鄉鎮、社區的實用型技術技能醫藥衛生人才為辦學目標,既參與鄉村經濟振興又服務鄉村醫療健康事業,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息息相關。具有注重技術技能訓練、人才培養周期短、畢業生基層就業意愿高等特點,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基礎。培養高職醫學人才作為居民健康的守護者,承擔廣大農村地區醫療服務、健康照料、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重要職責,更是家庭簽約服務的執行者,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實踐路徑
2.1樹牢服務健康使命,助力扎根基層家國情懷
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決戰決勝,中國鄉村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實施,需要大量醫藥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高職醫學人才具有專業技能契合基層實踐需求和學歷要求的雙重優勢,鼓勵高職醫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已成為新時代教育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和必然選擇。醫學職業院校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全力推進學生、教師、課程、學科、環境“五個思政”教育。通過中國古代醫學發展史的回顧,增強醫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通過介紹吳孟超、吳階平、裘法祖、鐘南山等榜樣人物報效祖國的事跡,激發醫學生見賢思齊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醫者情懷。充分利用湖北江漢醫學職教集團成員單位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臨床教學醫院醫療資源,開展臨床跟崗見習和基層專業實踐。依托醫學專業學習型社團和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323”健康問題、艾滋病、結核病防治宣傳和“無償獻血,愛心永恒”等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扎實專業學識,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修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以及“扎根基層、服務健康”的職業情懷。
2.2實施訂單定向培養,助力基層醫療體系完善
醫藥衛生健康服務人才是健康鄉村建設的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直接影響健康鄉村建設目標的實現。2018年7月,為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問題,市政府為加強鄉村醫生后備人才培養,強力推進健康仙桃建設,三年委托定向培養臨床醫學專科學歷的村衛生室全科醫生76人。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及縣(市)三甲醫院建設”項目實施總體要求,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湖北省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2021年定向培養實施方案》研究決定,我院主動擔當,廣泛動員、積極宣傳村醫計劃,招收仙桃市委托定向培養大學生鄉村醫生50人。
學院積極發揮醫學專業教育資源優勢,為西部地區培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才。主動承接湖北省援疆教育扶貧任務,每年安排南疆臨床醫學專業專科計劃16人。2018、2019年根據那曲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要求,合作共建共管,共同制訂并落實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西藏那曲地區衛健委定向委培臨床醫學專業學生99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61人,2020年安排西藏自治區對口高職單招錄取計劃,錄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7人、護理專業學生23人。
2.3醫教協同人才培養,助力基層衛生人才發展
緊貼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和基層衛生人才需求,建立健全醫藥衛生行業、基層醫療機構等多方參與的護理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遵循衛生健康職業教育、鄉村醫生、社區護士、康復治療師等醫藥衛生人才成長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突出面向農村基層服務的特色,增設中醫適宜技術、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預防醫學、全科醫學、社區護理等課程,適當增加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女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認知實習、跟崗見習、頂崗實習。以護理專業群崗位勝任力培養為導向,醫教協同能力遞進,基于“平臺共享、核心相融、方向互選、課證融通”構建思路,優化“一平臺、多方向、四融合”高水平護理專業群課程體系,實施“1+1+1”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高水平護理專業群人才培養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構建“床邊示教、專科查房、病房講課”教學模式,整體設計專業教學活動。
醫學教育幫扶培育健康人才,院校深入開展教育幫扶,提升中西部地區教學質量,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積極發揮省級高水平護理專業群優勢資源,持續服務江漢平原區域內醫藥衛生教育中高職院校協同發展。先后與市理工中專、利川職校、咸豐技工學校等中職學校簽訂對口幫扶合作協議,嘗試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支持中職學校護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提升、技能競賽、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每年選派管理人員、骨干教師赴幫扶地區開展“傳幫帶”,交流學習100余次。
2.4開展技術技能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充分利用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擴招計劃,在做好學歷教育的同時,育訓結合,靈活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落地落細,在護理、助產、臨床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開展老年照護、失智老年人照護、母嬰護理、產后恢復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依托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站,開展育嬰師、美容師、眼鏡驗光員、護士資格證、保育員等相應職業工種培訓工作。為全市醫療機構和社會團體開展院前急救、常見護理技術技能培訓,為基層醫院新進員工和在職人員提供崗前、在崗培訓。
為農村居民提供針對性、層次性和差異化的基本健康教育,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積極推動慢性病、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預防宣傳教育,積極倡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干預重點人群、特殊人群的健康風險,提升農民的健康素養,增進廣大人民福祉。積極籌建“醫學影像中心”等生產性實訓中心,開放湖北省護理專業技能名師工作室,共享共用優質資源,對口幫扶省內外中高職學校專業發展,助推健康鄉村建設。依托醫學專業辦學優勢,與企業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專利申報、橫向技術研發與技術服務。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通過派駐、巡診、義診或下鄉活動,送醫送藥農村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基層,提高基層衛生醫療服務水平。
3.取得成效
3.1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學生競賽屢創佳績。培養學生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護理技能國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均為湖北省所獲最高名次,獲省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7項。獲臨床技能大賽國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賽三等獎2項。獲康復治療技能大賽三等獎5項。獲市育嬰師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5項,獲“金牌育嬰師”“明星育嬰師”稱號。近年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2020年專升本365人,2021年279人,創歷史新高。畢業生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精神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和一致好評。涌現出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鏡頭·共產黨員在身邊”報道的《志愿服務 醫者仁心》徐德亮、從大專生到博士生逆襲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譚瑞義,登上央視"兩會"特別報道的郭文萍、中國青年報《摔傷了,爬起來繼續戰斗》報道的最美護士張美玲、“湖北省大學生自強之星”張磊等一批優秀代表。
3.2教師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建有湖北省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技能名師工作室1個,設有楚天技能名師崗位2個,省級師德先進個人1名,省級教師支部書記雙帶頭人1名,國家級裁判1人。建有省級精品課程2門,承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余項,教師在微課教學等競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4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3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主參編規劃教材70余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醫學教學科研、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在湖北省具有廣泛影響力。
3.3專業品牌集聚效應顯著
醫學院牽頭組建湖北江漢醫學職教集團,建有省級、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有國家級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湖北省標準化病人教學基地。現有臨床醫學、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五大專業,其中護理為國家級骨干、省級品牌、省級重點專業,臨床醫學為省級品牌專業,康復治療技術為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和省級特色專業,助產、醫學影像技術為校級重點專業,成功打造了集醫、護、技、康為一體,資源共享的湖北省高水平高職護理專業群。指導理工中專護理國賽、省賽獲獎20余項,指導咸豐技工學校獲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健康與社會照護項目金獎。
3.4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2021屆臨床醫學專業農村醫學定向培養畢業生中,仙桃市鄉村醫生訂單班27人,2人考取湖北省專升本計劃,25人全部進入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3+2助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那曲市定向培養57名畢業生分布在那曲地區安多縣、尼瑪縣等11個縣區54個鄉鎮衛生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定向培養畢業生21名,分布在那曲地區巴青縣、班戈縣等10個縣區21個鄉鎮衛生院。培訓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900余人,取得失智老年人照護、母嬰護理、老年照護、產后恢復職業技能等級中級證書706人,為醫院提供崗前、在崗培訓500余人次。與市藍天化工合作研發專利,獲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開發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
4 努力方向
衛生健康人才是推動健康鄉村和基層醫療建設的核心資源,主要存在健康鄉村人才保障和運行長效機制缺乏等問題。如何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能人才是醫學職業教育的頭等大事,如何有效保障健康鄉村工作的長期成效是鄉村振興工作的應有之義。后期將不斷努力,具體方向如下:
4.1完善實施保障機制,牢記人才培養使命
為解決“健康鄉村人才從何而來”“鄉村如何留住衛生人才”“如何用好鄉村衛生人才”三大問題,適配健康鄉村人才振興各個環節,推進健康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完善鄉村人才的內部培育機制、外部引進機制、規范管理機制、評價獎勵機制、服務保障機制和統籌使用機制。出臺面向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傾斜政策,提供向上的產業機遇、積極的發展前景、適宜的旅居環境、豐富的文化生活,解決農村就業衛生技術人才事業編制、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培訓進修、職稱晉升等各個方面發展困境,切實增強農村醫療崗位的吸引力,保證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4.2完善培養培訓體系,根植服務基層情懷
對高職醫學生來說,考慮到基層單位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規劃,容易造成生命意義感的缺失,很多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基層醫療工作。高職院校在醫藥衛生健康服務人才培訓培養過程中,系統構建面向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課程體系,科學制定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注重對學生職業素養和人文關懷的教育,強化創業就業擇業觀的培養和職業定位的正確引導。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向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轉變,通過校院合作開發課證融通等新型態教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實訓平臺,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增強學生責任感、自豪感、認同感,為更好地服務基層醫療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梁裕,韋大宇.職業教育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邏輯、實踐困境與實現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2):35-40.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8(29):9-47.
[3]石沙沙,高謹,翟哲,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醫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助推基層醫療建設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1,12(17):18-21.
[4]王麗潔.高職醫學生農村創業意愿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21):140-141.
[5]顧潤國,劉艷艷.外科學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2):41-42.
[6]李明穗,王卓然,蔣慧莉,等.中國醫學科學院堅持科技賦能,踐行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21,43(5):78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