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曾
摘 要:雙減政策的落地就是為了讓越來越多的初中學生能夠放下心中學習的壓力,在快樂之中學習,在學習之中感到快樂。初中數學學習的難度是遞增的,所以學生就需要和教師相互配合,讓教師了解他們心中的困惑,掌握他們真實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相應的學習安排,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初中數學。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過程性評價來了解和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一個動態的評價過程,就是可以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之中通過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從而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雙減政策就要求教師能夠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相應的知識。所以教師就可以將這種評價方式和之前傳統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從而更加真實的了解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掌握好初中數學必要的內容。下面將分析在雙減政策下融入過程性評價的意義。
一、及時調整教學安排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的教學安排大多可以按照教案上所說的那樣完成,但是在一些特殊時期,比如在疫情時代,由于教師首先要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所以采用了線上教學的手段,而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很有可能就會受到網絡或者平臺的影響,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之中受到一些影響。學習的效果很有可能就不如線下教學那么好。或者在進行一些活動或者體育課后,由于學生的經歷有限,所以學生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狀態不佳,因此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教學安排。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比較大小”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借助絕對值或者是數軸來幫助他們更好的對有理數進行比較大小。因此在過程性評價過程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和學生上課的狀態來及時的調整教學的安排,例如在本節課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過數軸來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然而一些學生吸收效果較好,所以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些學生提一些具有難度的題目來提高他們對于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同時針對那些吸收效果稍差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出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幫助他們鞏固相應的知識。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既可以保證所有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還可以保證教學的質量。
二、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過程性評價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來真實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這一個動態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相當于一個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之中的主體,所以教師就需要進到引導人的職責,通過讓學生思考和表達,從而讓教師真正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減輕自己的學業壓力,真正的落實雙減政策。
例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這個小節的時候,很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之中已經了解了證書對正數的加減十分的熟悉,然而在學習負數的時候,由于之前的慣性思維,所以往往導致他們在計算負數的時候出了差錯。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測驗,通過巡視課堂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在計算負數的時候,往往忽視了負數前面獨有的符號,所以很有可能在計算上出現錯誤和偏差。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到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然后在課堂之中再次強調負數的寫法,從而幫助學生減少自己在這個方面犯的錯誤。
三、促進師生友好互動
在雙減政策之中,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讓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的良好互動息息相關,如果教師脫離了學生,那么教師就不會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從而就不能夠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相應的問題。教學水平的高低絕對不僅僅是以教學量的大小來衡量的,而是要通過學生是否能夠理解上課的內容,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的掌握較難的知識點,以這種方式來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過程性評價就可以促進師生的良好互動,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以此來切實的提高教學水平。
例如,在學習“走進數學世界”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之中的一些例子來和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他們認為初中的老師是非常的嚴厲的,因此不愿意敞開心扉和教師進行交流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教師脫離學生,從而不夠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進而就會影響到實際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所以在過程性評價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學生的回答師就可以大致掌握學生是否能夠留心觀察生活之中的一些細節,從而就可以真正的掌握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之下,教師就需要竭盡所能的幫助學生減輕身上的學習負擔,緩解學生的學習焦慮,通過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來幫助學生切實的解決學業方面的一些困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中感到樂趣,感到快樂。過程性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根據學生的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廣大的初中教師一定要讓過程性評價和實際的教學過程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幫助教師真正的了解學生,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進明. “雙減”政策下的初中物理作業布置策略[J]. 孩子,2020(22):99-100.
[2] 孫翀. “減負增效”下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實踐分析[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