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模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高中階段除了對學生文化課程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外,對學生美術類學習也作出了相關的要求,要求教學要與時俱進,實現(xiàn)五育并舉。但是,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由于學生重視度較低,對祖國民族民間美術認知度少等原因,導致學生對民族藝術民間美術的學習熱情不夠高漲。因此,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民族藝術民間美術的學習熱情,本文以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2019版高中美術教材為例,基于高中階段美術課程開展民間美術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就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民族民間美術鑒賞現(xiàn)狀提出相關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中美術;民族民間藝術;學習熱情
民族民間藝術和美術形式多樣化,有木雕、刺繡、繪畫,以及古典建筑等。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開展美術教學時,通過引入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藝術,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和美術的探索興趣,提高學生的熱愛之情。在高中階段,教師通過合理挖掘美術教材的資源,靈活開展民族民間藝術美術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助力我國各地的文化藝術瑰寶得到全面發(fā)揚。
一、高中階段美術課程開展民族民間美術教學的意義
在高中階段美術課程,教師開展民間美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其一,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和知識儲備能力。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其民族民間藝術和美術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多樣性。在高中階段通過開展民族民間美術藝術作品鑒賞教學,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使枯燥、緊張的高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藝術。其二,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和文化。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悠久的歷史中,各個地區(qū)和民族形成了屬于當?shù)靥厣奈幕粝铝撕芏嘀档煤笕朔磸屯魄玫乃囆g作品。通過在高中階段開展民族民間藝術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藝術。其三,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在高中階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民族民間藝術美術鑒賞與學習,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將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藝術文化得到大力弘揚。
二、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民族民間美術鑒賞現(xiàn)狀
當前,由于高中生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導致高中美術課堂民族民間美術鑒賞課程開展受到一定限制。第一,學生重視度低。由于美術課程仍未不列入高考范圍,導致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重視程度不高。其二,學生對祖國民族民間美術認知度少。由于高中生壓力較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少接觸到我國的民族民間藝術和美術,導致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美術的認識和了解度少。其三,忽略了民族民間美術學習的意義。很多高中生忽略了美術課程學習民族民間美術的意義,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相關知識浪費時間、沒有意義,忽略了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其四,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民族民間美術時候,采用的學習方法較為單一,僅僅是通過觀察課本圖片的方式,致使他們對圖片內容的理解比較淺顯,忽略了其內在的含義。
三、民族藝術民間美術的教學實踐
第一,了解民間藝術的背景知識,認識民間美術的內涵。在高中美術課堂,學習民族民間藝術和美術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告知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和意義,促使他們能夠發(fā)自內心來了解民間藝術的背景知識,全方位增強他們對民間美術內涵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妨采用資料收集法、視頻講解法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感悟,從而加深他們對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內涵的掌握。例如,在教材第一章節(jié)中,《如何鑒賞美術作品》一課,教師通過向學生普及美術鑒賞的相關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前,能夠深入調查和了解相關知識,并加深學生對該作品的印象。同時,在了解民間藝術的背景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通過圖片展示、播放紀錄片等形式,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背景知識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探索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的美麗。
第二,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授課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相關民族民間藝術美術作品鑒賞教學時,應當針對教材內容進行課程的合理設計,才能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愛好,讓他們保持較專注的學習注意力。例如,在學習《象外之境—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給定的山水畫內容,設計一個完成的課程體系,包括課前引入、課堂互動、重難點教學、作品鑒賞,以及課后回顧等多方面,從而使學生得到系統(tǒng)性的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課堂實踐。在開展民族民間藝術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鍛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教學效率的最大化。例如,在進行《凝神造像—中國傳統(tǒng)雕塑》一課教學時,教師通過對磚雕、木雕、泥雕等相關知識的講解,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的方式,提高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認識。同時,教師可以采取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雕塑設計和實踐,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設計具有民間特色的雕塑圖案,并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踐。此外,教師還可能開展校園展示活動,將班級學生中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展示,能夠激發(fā)他們對民族藝術的熱愛,通過實踐的方式激發(fā)他們對民族民間藝術美術的認識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生動的實踐中不斷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美術。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美術課程開展民間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和知識儲備能力,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和文化,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美術等。但是就目前而言,高中美術課堂民族民間美術鑒賞課程開展效果一般,其原因在于學生重視度低,學生對祖國民族民間美術認知度少,忽略了民族民間美術學習的意義,以及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為了提高高中民族藝術民間美術的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背景知識、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授課內容、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等方面來展開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yǎng),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從而穩(wěn)步增強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魏蜻,張興蓮.民族美術資源在油畫教學體系中的改革與運用—對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一些思考[J].昭通學院學報,2021,43(3):121-124.
[2]朱香霖.東北民族民間美術在本地區(qū)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開發(fā)利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