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麗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隨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普及,許多中職院校的老師都在嘗試著進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文章通過對當前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對當前的漢語言專業創新教育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隊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教育方法及途徑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創新教育
引言
在中職院校的課堂上,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要主動展現漢語言的魅力,使其從里到外都能讓人感到一種語言的美感,從而提升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提升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變得風趣、風度非凡,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型的教學。
一、中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科學,漢語言文學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的一種學術形式,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又體現了當代社會對人的關懷。漢語言文學傳統教學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和思想基礎,即構建和完善學生德育體系。隨著中職畢業生的求職形勢日趨復雜,中職院校畢業生的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應聘者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應進行一次教育改革,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意義不在于產生可衡量的經濟利益,而是要產生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的社會價值。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部分學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如今許多學校都只憑一份考卷就可以判斷出學生能否順利畢業,這樣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合乎情理。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專業的考試體系不夠完善,因為他們的專業考試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所以大部分的考生都會選擇在期末考試中死記硬背。這種不良的情況導致了許多同學忽略了整體的學習,僅僅關注最終的測試成績。
(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傳統
隨著學校教育的深入,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需求越來越大,教師必須堅持“教”和“學”的原則,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法,因地施教。目前,我國的語文教育普遍采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枯燥乏味的漢語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漢語文學專業教學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此外,一些中職院校因其自身的硬件環境所限,缺乏現代化、數字化教學的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漢語教學功能,導致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三)課程體系不夠合理
從中職院校的學科特點來看,它的發展方向是為社會創造一種經濟、可行的學科架構。當前,部分中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科體系,沒有把全面發展的能力作為其主要依據和基本準則。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課程的設計不夠合理,勢必會對其專業素養和今后的發展產生不利的作用,使其喪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因此,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其在課程結構上得到合理的調整,從而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1]。
三、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教育的途徑
(一)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漢語言專業的教師要在開展教師的實際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漢語言文學的中職生特點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特點,采取引導式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互動式的課堂,強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探索性教學:在課堂上,老師要自覺、有目的地引導,師生共同質疑;自主型:高校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建設現代化漢語數據庫,提供課件、教材、試題、優秀作品和科研成果,大力推進現代信息化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得到增強。另外一個是漢語言文學的網絡資源,在課堂上要大力提倡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二)不斷引進自主合作模式
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傳統的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對教師的教育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中職生都是對知識的盲目吸收,老師說的話,學生都會照做,讓教師的教學方式變得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中職院校的學生缺乏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研究,將會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教學中引入“自主性”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所學到的知識,既能豐富教學氛圍,又能激發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興趣。同時,在當前的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堂中,老師要把課堂還給同學,讓他們利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當學生有問題的時候,老師就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力。比如,在《中國當代文學》的課程里,中職院校的學生就可以討論什么類型的圖書,什么時期的中國現代文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把同學們分為4-6個人,并讓他們自己進行交流,了解現代文學是什么[2]。
(三)用創新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將不同學科有機聯系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的橋梁,因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不斷地進行改革,確保教學的品質,讓學生能夠突破傳統的教學局限,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層面做到全面的創新,以往這個專業的學生往往對于專業本身的學習特點沒有把握清楚,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強,不知道這個學科未來的發展情況,如果老師能夠轉變教育方式,不斷地改革,將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趨勢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從事新聞界、廣告界、文職等行業,漢語的運用非常的廣泛,這才是漢語言文學的最大的優點,不過在教授的過程中,老師要培養他們的漢語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技能,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競爭力。
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伴隨著國家實力的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空間也日益擴大。作為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學科,漢語言文學學科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我們要把中國的歷史與文明推向世界各個地方,就需要教師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教學,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探索和創新。在對當前中職漢語言文學學現狀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之后,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在中職院校和教師們的關注下,在教學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中職漢語語言教學應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上實現更大的創新,從而促進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會洋.有效激發中職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學習興趣[J].作家天地,2021(07):100-101.
[2]張向菊.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知識窗(教師版),2020(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