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少杰 吳桂義 潘奇志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41
摘? 要:課程思政能有效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的培養,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課程思政素材的選擇及切入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也是采礦工程等傳統工科課程思政的難點。文章以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為例,探討課程思政教學素材的選取,分為政治素養、道德修養、社會責任、個人發展四個方面。課程思政素材的合理選取可加深知識點印象,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并實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目的。
關鍵詞:課程思政;礦井通風與安全;教學改革;切入點;拓展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7-0165-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The selection and cut-i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education effect, and it is also the difficulty of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ourses such as Mining Engineering. Taking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for the cours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 political accomplishment, moral accomplish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can deepen the impression of knowledge points,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 mor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reform in education; cut-in point; expand content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影響接班人培養質量和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本科教學中,除課程學習之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也是日常教學的主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基于以上要求,高等教育應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重視高校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并將課程思政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
礦產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礦工程這門傳統工科服務于礦產資源開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傳統教學環節下,采礦工程乃至大多數工科教師只重點關注了“教學”,而忽略掉了“育人”,這種教學模式未能響應國家關于高校課程思政的號召,培養的人才已不能滿足國家及社會對人才道德素養的要求。對大多數傳統工科來說,教學內容主要為專業概念及理論知識,很難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立德樹人。因此,本文對傳統工科主干課程的課程思政素材選擇及切入進行探索,并以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為例進行講解。文章內容有助于提高專業課程育人效果,對采礦工程及其他傳統工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專業特點及課程簡介
在多數人眼中,采礦行業屬于艱苦行業,少有人主動選擇并從事。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經濟水平快速發展并有了大幅提升,人民對生活水平及工作條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幼生活條件較好,更少有人愿意從事采礦行業。因此,大多數學生認為采礦工程的專業知識與以后的工作關聯性較少,用處不大,并不會認真學習,常常應付了事。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課堂教學效果常常不理想,更難以較好地實現課程思政教育。
從思想上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而課程思政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一環,很大程度會影響到其學習態度。同時,優秀的課程思政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因此,筆者認為,課堂思政和專業課教學效果是相輔相成的。眾所周知,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的周圍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這些網絡信息與傳統工科課程內容相比,奪人眼球,極具吸引力。因此,對傳統工科的專業課程思政來說,為了改善教學效果,其課程思政素材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可以適當及適量地在教學中引入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名人軼事、時事新聞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礦井通風與安全是采礦工程專業的必修專業課,是采礦工程本科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采礦工程學生解決礦井通風工程問題的能力。我國80%以上的煤礦為井工開采,存在新鮮空氣供給、氣候調節、有毒有害氣體及粉塵的排出等需求,對技術人員礦井通風知識、解決通風問題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隨著我國煤炭開采深度逐年增加,地熱災害愈加嚴峻,礦井通風愈加困難,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但與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不同,采礦工程專業對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理論知識要求較低。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工程應用展開,課程重點為風流流動規律、風阻和風量的計算、風量的調節與分配等。教學實踐中發現,很難通過上述課程內容實現課程思政,而合理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二、課程思政素材的探討
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是課程思政素材的選取及實施。課程思政素材的實施較為簡單,一般通過PPT及視頻的方式呈現,或者通過任課教師在上課期間的口述講解實現。素材的切入時間一般為小節的引言部分,通過一些名人故事、時事新聞、國家政策等進行導入,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出學習內容即可。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間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拓展,介紹與知識點相對應的故事或政策等,在加深知識點印象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實現課程思政。
素材的選取是傳統工科課程思政的難點,也是重點,選取的內容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主要圍繞教材內容開展,并在其中穿插著相應的現場案例等。在當前課程思政要求下,僅依靠教材內容及現場案例很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擴展。擴展內容一方面要與課堂內容緊密相關,如可以使同學了解所學內容的重要性,引申出重要知識點,或者鞏固所學內容;另一方面要能夠助力實現課程思政,要求擴展內容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除此之外,擴展內容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枯燥無味的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事倍功半。基于以上要求,筆者針對傳統工科的教學內容對可行的課堂拓展內容(課程思政素材)進行分析,總結為政治素養、道德修養、社會責任、個人發展四個方面,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每一個方面中的具體內容并不一定只是針對這一方面,還可能與其他幾個方面相關,如個人發展中的人生規劃還與社會責任相關。
(一)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包括愛國愛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方面。對高校學生而言,他們已具有了獨立思考能力,簡單的課堂教育并不能讓其發自內心地愛黨愛國,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前最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而這個制度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夠更好地實施,這正是我們國家的立國之本。比如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所走過的路,從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再到開始改革開放新征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每一個抉擇都使中華民族奔向了更美好的未來。只有經過這些有深度的思考,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共產黨、認同社會主義制度,從而愛黨愛國,完成學生課程思政中政治素養的培養。
在礦井通風與安全等工科課程教學中,很難將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進去。因此,筆者認為此部分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從而引入相關內容。如在介紹我國《煤礦安全規程》中關于各項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標準時,可以發現我們國家的標準極為嚴格,最高容許濃度比有毒有害氣體產生危害的濃度要低很多,如一氧化碳濃度為0.02%時在2~3 h內可能引起輕微頭痛,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一氧化碳最高容許濃度為0.0024%。這表明了我們國家對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視程度。可再由此延伸至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這次疫情徹底打破了國外個別國家的“政治謊言”,也讓一些崇洋媚外的國人見識到國外政治制度下的置人民生死于不顧,認識到我國政治制度下的生命至上和人人平等,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越性。
(二)道德修養
人無德不立。2014年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他還要求廣大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即明大是大非、守社會公德和個人道德。作為青少年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高等教育期間道德素養的培養格外重要。塑造優秀道德品質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學生尋找一個優秀的學習對象或者模仿對象。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經常列舉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優秀人物,介紹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們以這些英雄模范為榜樣,努力學習和模仿。如“只要有一口氣活著,就要為人民干到底”的革命烈士劉胡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和“把一生都奉獻給麗江華坪女高”的時代楷模張桂梅等,這些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都理應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榜樣。如果教育得當,這些平日的耳濡目染和所聞所想能夠左右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作為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老師也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的教學科研當中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
而在礦井通風與安全這門課中,我們可以介紹與采礦相關的人物及事跡。如“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能源行業的先進榜樣“鐵人”王進喜等。受到這些與采礦行業息息相關的精神及人物的激勵與感召,學生們應該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從而實現課程思政。除此之外,還可進行適當延伸。如在講解風流動壓測定設備皮托管時,可通過介紹皮托管在戰斗機上的作用引出,同時在介紹我國戰斗機發展史時,展示我國最新殲-20戰斗機圖片。新中國成立之初并不具備戰斗機的生產能力及研發能力,為了組建我國的空軍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我國從蘇聯購買了約300架米格-15戰斗機。1956年我國仿制蘇聯米格-17戰斗機生產的殲-5戰斗機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生產噴氣式戰斗機的能力,但與國際領先水平還具有一定的差距。之后我國的沈飛、成飛、貴飛等航空企業相繼發力,迎難而上,使我國成為了第三個擁有批量生產第四代戰機能力的國家。在這一切光鮮結果的背后是數不清的默默努力的科學家和大國工匠,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奉獻了青春與汗水,如中國先進戰機之父宋文驄,為了祖國戰斗機事業的發展隱姓埋名,甚至以“做牙醫”為借口蒙騙家人;如飛行員中的王牌——戰斗機試飛員,每次試飛都是“刀劍上的舞蹈”,冒著機毀人亡的危險,助力我國戰斗機的研發。
(三)社會責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個人崗位職責,到行業安全水平,再到國家民族發展,都屬于個人的社會責任。有的學生會認為行業安全水平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與個人無關,主要是其責任心還需要進一步培養。要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大多數煤礦工人學歷水平仍然較低,并不能發掘出礦山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很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想法和思路。而他們作為采礦行業的知識分子,有責任有義務來改善礦山工作環境,保護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推動采礦行業的發展。對于民族發展來說,民族自豪感是很好的切入點,這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極少數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之一,世界各國中難有出其右者,這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自豪的。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屹立東方不倒,讓21世紀的我們充滿自豪感,就是因為歷史上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國家及民族的發展為己任并奮斗一生。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儒師顧炎武,“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清末海軍杰出愛國將領鄧世昌等人。
總的來說,可以在平時課堂上展示采礦行業及中華民族發展的需求,介紹學生需要做的貢獻,讓其明白應負的責任和義務,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如在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緒論中介紹礦井通風史時,可拓展至我國的采礦史。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曰女床之山……其陰多石涅”。其中“石涅”就是煤炭,為當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關于煤炭的描述,比歐洲最早的記錄早了約800年。這些記載佐證了我國文化歷史的悠久,而與此相關的采礦、冶煉等均同樣早于其他國家。然后可以由此引申出中國高度發達的銅器冶煉技術,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面具等文物照片,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國家是具有幾千年文化積沉的國家,值得他們為此自豪。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幾千年以來不斷發展的采礦史,在技術手段極為低下時,古人憑借著自己的責任感不斷提出各種辦法來解決通風、地熱、瓦斯等災害,確保采礦工人的安全。隨著科技的進步,當前煤礦開采技術和配套裝備已大有改觀,但仍面臨著有毒有害氣體、地熱等問題,導致災害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制約著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威脅著煤礦工人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作為新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解決這些安全問題就是學生們的責任和使命。
(四)個人發展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總書記要求青少年要有理想,因為理想決定個人發展的方向和高度,而青年一代的理想又會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進程。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是青少年理想的最佳體現,制定正確且明確的人生目標及職業發展路徑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快速發展,這也是大學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正確的人生規劃也是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制定正確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也應屬于課程思政的內容之一。
對于工科專業來說,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需要講解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的要求和步驟,而應介紹一系列在各行各業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的人物及其奮斗歷史,如人民科學家“天眼之父”南仁東、大國工匠“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等。這些活生生的例子能影響學生的人生目標和個人理想,有助于其制定更健康和完善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對于采礦工程專業來說,可以介紹我國著名的礦山安全技術專家鮮學福院士,他在大學開始所學專業并不是采礦工程這一艱苦行業,而是考慮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便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奮斗。于是,他放棄了所熱愛的數學專業,重新報考中國礦業學院。在后續的學習工作中,他發現國內采礦技術水平較低、安全性較差,難以滿足安全高效生產需求。于是,鮮學福院士以國家需求為主要考慮因素,立志通過教學科研等手段提升國家采礦技術水平,便攻讀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之后在重慶大學任教至今。他還為了解決重慶地區煤礦超短距離煤層群的保護層開采及瓦斯抽放問題,帶領科研團隊日夜駐扎在煤礦一線,在國內外首次實現了近距離煤層保護層開采及瓦斯抽放的現場實踐。在教書育人上,他以90歲的高齡堅持奮斗在科研教學第一線,不論風吹雨打,一年365天休息不超過5天。他甚至還在病榻上指導學生,獲得了學校師生的一致稱贊。憑借上述奮斗經歷,鮮學福院士獲得了“新中國最美奮斗者”的榮譽稱號。
三、結束語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開展課程思政能有效實現學生的道德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采礦工程等傳統工科課本內可用課程思政素材較少,可通過選取與知識點對應的素材來適當拓展課堂內容,實現課程思政,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知識點印象。課程思政素材可分為政治素養、道德修養、社會責任和個人發展四個方面。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還應以身作則,努力提升自己道德水平,為學生樹立榜樣。
參考文獻:
[1]陳沖,汪海涵.我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著力點研究——兼論美國高校隱性政治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9(9):88-92.
[2]丁西泠.高校“課程思政”的應然取向[J].高教學刊,2020(2):159-161.
[3]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5-7.
[4]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煤礦安全規程(2016)[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6.
[5]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5-4).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4-10/11/content_10765449.htm.
[6]鄭德順,石夢巖,李云波,等.“地質學基礎”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識體系構建[J].中國地質教育,2020,29(4):39-42.
[7]薛毅.古代煤窯:中國近現代煤礦的濫觴[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1):104-114.
[8]張慧.習近平青年觀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9]唐余方.千帆競流爭上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鮮學福[J].當代黨員,2018(11):51-54.
基金項目: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人才學習質量評價制度研究與實踐——以采礦工程專業為例”(E-KYDZCH20201822);貴州省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項目“采礦工程專業”(SJZY2017006)
作者簡介:左少杰(1990-),男,漢族,河南安陽人,工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非常規天然氣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