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花
摘要:在現代教育中,教育的重心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化為提高教育的品質,特別是在小學基礎扎實,學習思維形成的初級時期,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學習效率。本文旨在為教師的課堂講授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以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前言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新課改提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灌輸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思維習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感到有趣,學得好?實踐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創造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
1.發揮學生的肢體語言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強調教師身勢語的重要性和藝術性。教師的手勢,表情和手勢是很重要的。而臺下的小聽眾可能無法集中注意力聽、思考和寫作。
比如,在教授“比大小”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預設了教學流程:多媒體上顯示了兩個數字。同學們判斷誰較大誰較小,然后用>、<和=來做手勢。練習時,一位同學用手臂做了一個“>”形,其他同學覺得很有趣,紛紛模仿。接著,學生們迅速將手放在自己的胸前,做了一個“=”的手勢。同學們很活躍,善于表達。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教師能充分釋放學生的表達愿望,充分發揮他們的身體語言,反復形成“肌肉記憶”。它釋放學生的天性,尊重個人發展的表現。
2.建立新型的小組合作模式
與此同時,小學生不僅要和老師交流,而且要和他們的同伴交流。小學課堂教學一般是一對多師生教學模式。如期望采用一對一、多對多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將發揮重要作用。同學們能很好地形成一對或多對多的情況。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將碰撞出五彩繽紛的火花。
比如在“有趣的拼搭”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把比賽分成一組,用相同數量的立體圖形構成最高的圖形。這樣布置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三維圖形特征的理解,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團隊協作學習模式不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學習效果。
3.豐富教學情境的角色體驗
由于學生的怯懦,他們常常在課堂上失去活力,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常常停課。通過這一過程,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角色扮演。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比如在教學“連加”時有一個問題。一只大雁說:“我前面有六個朋友”。照片里有還兩只在大雁的后面,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一排有幾只鵝嗎?”一些學生把前六只和后兩只加在一起,但是被誤解了。在這個時候,老師鼓勵學生分別扮演“說話的大雁”和他的前后幾只大雁。首先,請舉手發言。頭六只大雁蹲著,后兩只又蹲著。在這個時候,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算出這一排有九只大雁。
二、構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說白了,數學是一切現代科學的基礎。為銷售數學、糧油食鹽、公司財務、建立空間物理模型、大型計算機誕生提供了重要基礎。數學源于生活,而數學知識最終將應用于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育應該給學生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從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入手,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樂趣和功能,產生親和力。因此,將數學問題帶入生活,讓數學課堂充滿樂趣和存在感,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是很好的。
三、提高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水平
新課程理念倡導弱化學科界限。數學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是與各種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同時要培養他們的智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教“上、下、左、右、前、后”時,為了讓學生分清位置,這時候可以放一首音樂《左手右手》,讓學生在輕快歡快的旋律中認識左右;或者在體育課上結合“左轉右轉”進行教學;“右側上下樓梯”的安全教育內容也要融入到教學中。透過“認識時鐘”,學生學會珍惜時間,學會珍惜時間。
四、完善表揚促進好習慣的養成機制
傳統的數學教學相當乏味。教師常常有這樣的體會:課堂上反復地強調坐式舉手回答問題,以確保學生的注意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這并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基本方法。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最大的愿望是得到他人的認同。教師的表揚對學生很重要。假如今天課上老師表揚一個學生:“你坐得真好。”接著,其他同學一個個坐下來,渴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如果在“連線”練習中,當老師夸一個學生連線連的真棒!這就會讓沒有使用尺子的同學主動清理重新連線;如果老師在課堂提問中加上“我會讓舉手最端正的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并且會有獎勵哦!”,這時大部分學生就會養成舉手端正的行為。再加上一句表揚,通過表揚來樹立“標桿”,其他學生也會主動模仿這種行為,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
結語
因此,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形式既是新課改的要求,又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要積極倡導教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優化教學形式,使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在和諧活躍的課堂中發揮主體作用,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建設。教學創新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積極探索,書寫每個同學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興民,芻議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9):142
[2]劉麗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運用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00(018):1-1
[3]孔令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國家通用語言文宇教學與研究,2019,000(012):71-71
[4]周曉梅,智慧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數學大世界小學一二年級版,2019,(2):96-96
[5]葛曉莉.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6):214-214D8166CD2-DAFE-465C-B31A-D714279C87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