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靜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如何有效地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挖掘和使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就是要尋找各種資源,使之能夠與中國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員,如何有效地開發和使用語文教學資源,培養和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途徑是十分迫切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引言: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側重于教材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課堂上的學習卻是有限的。無法體現小學語文的教育理念、綜合素質、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老師們也應該從課本、教室中解脫出來,引領他們走進生活。讓同學們自然而然地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一、淺談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迫切性
國家出臺了許多有關中國基礎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教育文獻,如《中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國農村地區教育發展長春共識》。這為中國不同區域、不同情況下的教育提供了指導,并為不同的小學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塑造積極、正確的心理、維持小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自主性。盡管國家重視小學語文,但因區域不同,一些應對措施不能完全落實。比如,有些貧困山區的小學,教科書與時代的要求就不用說了,有些甚至連老師資格證書都沒有。由于不同的原因,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不能放慢。在區域層面上,通過對區域的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區域間的教育差距,并根據區域的特征,發展適合區域和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與社會生活方式。
二、基于新理念的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從學生、教師、課程資源等方面來看,傳統小學在舍棄中國教育的弊端,在新觀念下,中國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是一種更為適合于小學的教學方式,它總結出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為學習方式。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和判斷力還不夠全面,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成年人來引導。每一個小學的孩子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可能和無限的可能。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將其視為一門綜合性、多元化的教學課程,以強化其思維與發展潛力。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努力,積極發掘多元的課堂資源,并以自身的思維方式來影響學生的自主思維。新思想下的教學模式。強調獨立,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生活趨向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腳印,主動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所學到的知識,積極運用語言特有的文學氣質和形象的觀念,運用生活待遇,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聽覺,使他們能說能讀。作文最關鍵的是要深入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主動融入現實,把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與小學生的無窮潛能碰撞。
三、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新展望
在新的視野下,對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要從多個方面、多個方面進行制約。彼此改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并提出了一種更為完善的教學思想,以推動教師的共同發展,提高現代初等教育的質量。
(一)遵循傳統,開發教材
語文教學是“萬門之源”。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教師與教師應堅持傳統,以優秀的教學傳統為依托,以小學語文課程為主要內容。無論是在語文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讀書都是每一個小學生必備的技能。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此外,還要增加課本、增加閱讀資料、改善課堂內外閱讀、加強小學生閱讀、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等。在課堂上完成課本后,要在一定的時間里,添加相應的課本,并進行書面練習,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寫作和表達能力。通過對新聞的了解,抒發自己的情感,模仿報道的方式,不斷地寫作。通過這種書寫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聯想和表達能力。
在教科書中適當加入大量的插圖說明,能給孩子們帶來豐富的想象,提高對課本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拼音和普通話話時,圖片也被大量使用。生動的圖像組合能夠規范學生的聲調,提高他們的特殊興趣。枯燥的學習語文。在教材和教材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教材的認識和理解不夠透徹,而通過圖畫來加深對教材內容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學習積極性。
(二)拓展空間,突出活動
運用多種語言進行實踐,在課堂上進行傳統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并充分利用戶外的廣闊空間,開展與中國語言教學有關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加深對語文的認識,真正提升對知識的領悟和實際運用,學生家長、老師都可以參與,因此,學生團結、競爭、護理等良好意識的存在。充分利用周圍的條件,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當然,學校的文化規劃也很重要。學校要進行校園環境的美化,讓同學們在細微的環境中學會一些關于文化與生命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冷靜的思考,以及對待和平的態度。學生可以在一個健康、優越的環境中學習,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發揮各自優勢
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其地域、文化的優勢,進行多種語言教學,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變得更加具有廣闊的前景。比如,在鄉村小學中,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美,通過引導學生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學,將美景與作文相結合,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切身實地的感受,再進行寫作,這樣的教學效果相比利用多媒體觀看景色的方式更加直觀、高效。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在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同時,還可以對傳統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融入地方的歷史與文化,使每一個學生對自身的定位有很深的認識。另外,還可以在學校里適當的了解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如民族舞蹈、民族手工藝品的制作。這些都是可以在本地小學進行語文教學的特色課程。
結語: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掘、挖掘、利用、掌握生活各個方面的資源。學校資源、生活資源、網絡資源,這些資源都是語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就是其中的關鍵。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改進創新。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樂趣,使學生真正成長,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
[2]舒麗萍.語文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0].中小學教育,2013(07).
[3]劉紅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
[4]曾情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5]陳紅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D].海峽科學,2009(09).
[6]鄭莉.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4(18).
[7]鐘詩蓮.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新視野[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