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麗
摘要:在立德樹人的主張下,如何在基礎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成為了眾多教師關注的話題,英語作為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需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在英語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元素,以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以及道德素養的共同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學英語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旨在發揮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讓德育教育無聲地滲透于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助力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英語;德育
當前,德育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居于首要地位,在小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方面影響深遠。英語作為一門必修學科,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滋養和熏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創新教學模式和開發他們的思維,以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思想上引導學生,能夠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改善他們的行為方式,從而助力學生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進而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一、新課改下開展小學德育的意義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小學英語課本中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編寫人員在編寫教材時不僅在課文中提供了大量的德育文化和背景內容,用來向中國的孩子展示地道的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著獨特的德育元素。
1.將德育融入英語課程,培養德才兼備的全面人才。小學階段,道德教育體現在多個方面。在思想上,學生要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豪;在個性上,學生要思想端正,講究真誠、自立、自強;在行為上,學生要熱愛勞動,關愛他人,自覺遵守公德、規則,擁有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英語課程中,要堅持“德育”為先,既要促進學生積累、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樹立高尚、優秀的道德品格,使其成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小學生正處于心智成長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內心充滿了好奇心,渴望去探索,但又缺乏自制力,極易受到不良思想、不當言行的影響。在英語課程中,針對西方文化的教學,教師要樹立辯證觀念,注重東西文化的交融與對比,引導小學生客觀看待英語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2.挖掘隱性德育資源,提高德育融合質量。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在關注語言交際性的基礎上,講解英語語言、語法、文化,提高學生英語與聽說讀寫等能力。在英語課程中,教師要將英語與智育、德育、美育協同起來,提高小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德育滲透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隱性的德育手段,創新教法,充分尊重學生,強調合作與探究學習,拓展德育滲透途徑。一方面,教師要結合英語教材,挖掘核心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啟發學生反思自我。
而令人高興的是,英語老師有更加有利高效的方式去開展德育教學。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組織對話、唱歌、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來深入開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體驗德育”,以更加自然直接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展現自己的道德品質。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方法和策略
對于德育教育處于關鍵階段的小學生,英語老師應該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充分抓住契機,實施德育教育呢?
1.身教重于言傳。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用自己的思想、行動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最直觀最具體的學習榜樣。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無聲的眼神都能夠最直接的影響學生,在很多時候,無聲的身教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比具體的講授還要深刻。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上課遲到問題,老師要求學生不能遲到,那么自己應該首先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作用。大部分時候身教是潛移默化的,比如在英文課本中隨處可見的“Thank you”“Hello”,雖然這些是非常簡單的句子,但是我們不能讓它們僅僅停留在書本,還要讓每個詞“活起來”。
2.利用多種活動拓展德育在課堂中的開展方式。在低年級英語課堂中,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唱歌或者肢體語言來滲透德育教育。比如說在Song tim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自唱自演,孩子們愛唱愛跳的天性很快會被教師點燃。這時引導孩子說出什么時候可以向同學們用Good morning問好,那你們還知道其他的問好句子嗎?你們能唱出來嗎?小朋友們熱情高漲,會爭先恐后地說出其他句子且能夠用剛剛的曲調唱出來。教者可以趁此機會,教導孩子們要做一個懂禮貌、勤問好的少先隊員。而在中高年級中,我們還可以使用小組合作這個模式。這個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英語并且能夠用簡單的英文句子或者單詞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學習問路時,教導孩子如何用英語問路和向別人指明道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直接地體會情境運用句型,在實例觀摩中,教者使用了小組合作這個模式,讓組內的孩子們自己設計路線以及問路。
除此之外,游戲和比賽也是拓展方式中尤為有效的方式。比如在講解游戲規則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滲透德育的契機,每個孩子都應該遵守游戲的規則,如果有孩子妄圖通過違反規則的方法來給自己加分,這便給教育者提供了德育教育的好機會。班級的英語角也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園地。比如可以讓孩子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好朋友是誰,他如何幫助了自己,然后表達自己對他的感謝,寫完了以后貼在英語角上,感受同學之間的溫暖,增強彼此的友情。
3.強調合作探究,在體驗中獲得德育熏陶。小學英語課程與德育的融合,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與體驗。教師要圍繞英語知識,從聽說讀寫等合作學習中,指引學生掌握英語,體驗合作、互助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團隊、集體意識。在學科素養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的引路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倡導學生體驗學習,在合作探究中增長知識與能力。為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獲得情感升華。
綜上所述可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踐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應積極地探索英語課程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途徑,實現教育有跡、德育無痕,將德育教育自然而然滲透于英語教學中,以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英梅.聚焦德育滲透,促進小學英語教學[J].新課程,2022(05):174.
[2]張巖.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2022(0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