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領仙
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運用意義及作用,并對當前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當前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運用存在教學任務單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任務管理效果不佳等問題。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以達到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小學體育教學;運用
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滲透任務驅動模式,其適合性更高,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亮點,對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習慣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具體執教過程中,要做好教學資源整合、優化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延伸教學訓練,為任務驅動創造良好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機會,促進其學科認知的內化,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指數。任務驅動帶有集體性、合作性、任務性等屬性特點,教師借助任務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夠帶來更多教學動力。
1.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運用意義
任務驅動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引導下,以一個共同任務活動作為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驅使下,積極主動應用學習資源,展開互相協作及自主探討的學習活動。任務驅動法可在引導學生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運用有助于小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并能帶領小學生展開深層次的學習探索,實現由淺入深、舉一反三的教學目標[1]。體育教師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體育活動和教學任務,推動小學生體育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體育技能、體育知識,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養,豐富小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體育教師通過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有助于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創新,還可針對不同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展開體育教學指導,調動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同時,體育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法,還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借助任務驅動法可有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境、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小學體育教學有效突破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推動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2.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用任務驅動法時,需要合理分配小學體育教學任務,并改革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針對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學方法應用不合理等問題加以創新、完善。
任務驅動法的應用主要依賴于體育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合理引導小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通過安排競賽、挑戰等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設置,在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挑戰精神;在提高小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體育意志,豐富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
3.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3.1整合教學資源,建立任務驅動機制
任務驅動教學機制啟動后,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完善教學設計體系,滿足學生運動訓練的要求。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體育課堂不是教師的“獨角戲”,教師要從課堂主宰轉變為課堂服務者,在任務設計、任務執行、任務評價、任務調整等環節,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形成嶄新教學契機。其次,教師要做好資源整合,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適合的運動內容,為教學設計提供信息支持。教輔、網絡、校本課程等,都屬于課程資源重要來源,教師需要作出對應設計。
整合教學資源,教師不僅要有對接、拓展的意識,還需要做好創新探索,開辟更多信息渠道,針對教學實踐需要作出資源整合處理,以滿足學科教學的實際需要[2]。如四年級體育滲透球類運動,學生對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比較熟悉,教師先做學情調查,對學生興趣取向做分析,然后推出了籃球和乒乓球運動任務:籃球有諸多規則需要學習,課外學習相關規則內容,準備參與知識搶答活動;自由成立籃球團隊,準備參與籃球對抗賽;乒乓球在課外訓練,自行選擇對手,展開多元訓練。任務下達后,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進入到任務之中,教師做具體指導,確保這些任務執行如期展開。經過一番努力,學生大多順利完成運動任務,獲得不錯運動效果。
3.2設計教學方案,創設任務驅動環境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有主動滲透意識,對運動任務做全面滲透處理,以提升學科教學品質。學生對體育有特殊期待,教師推出適合的運動項目,能夠迎合學生喜好,這樣的任務驅動才有更好效果。如果教師設計運動任務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其訓練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利用好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創建適合的運動環境,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建立更多教學成長點。
學生運動任務有一定責任感,教師適時做出布設,能夠理順教學程序,讓學生順利進入到運動環節,在深度體驗中建立運動認知能力。如熱身運動環節,教師做示范演示,讓學生充分活動關節,學生能夠展開模仿操作。為激發學生主動熱身序列的積極性,教師要求學生骨干在集體面前做演示操作,給學生帶來更多激勵和啟發。負責演示的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將學習氣氛推高,其助學效果顯著。教師推出訓練任務:速跑要求力量、爆發力和耐久力,學生組成特別小組,展開速跑比賽。學生有了熱身做儲備,自然能夠快速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具體比賽環節。教師任務設計明確,情境創設適合,順利對接課程程序,從熱身到實際鍛煉,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科核心。
教師借助熱身運動做推演處理,將運動任務做自然滲透,讓學生順利進入到運動環節。特別是讓學生自主選擇速跑長度,給學生帶來更多主動權,這是學生比較愿意接受的,因為是比賽任務,學生自然不會掉以輕心,其參與熱情很高,訓練效果也會更為豐富。從熱身到訓練,教師設計比較合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運動任務環節。
基于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常麗沖.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中的實踐探索[J].體育風尚,2020(02).
[2]劉瀟瀟.任務驅動,讓習作由內而外生發[J].小學時代,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