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玲
摘要:很多教師認為,寫作是學生的事,自己不能講得太多,不能阻礙學生的寫作思維,這種想法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需求。缺乏必要的指導,特別是缺乏對寫作教學生活化的引導,把寫作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割裂開來,寫作假大空,因此,加強對初中生寫作生活化的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時,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去對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重點的關注,從而促使學生對其生活產生熱愛的感情,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夠將自身真實的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
引言: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語文這一學科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重點對學生展開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作文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通過鼓勵學生去搜集一些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素材,來推動學生寫作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1]。
一、生活化理念下寫作教學的原則
生活化理念下的寫作教學往往需要具備真實性以及主體性這兩個原則。通過對當前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能夠知道,學生所寫出的作文其內容較為空泛,缺乏一定的親身體會,也就是說,文章的內容包含太多空話以及大話。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寫作教學,要想幫助學生寫出生活化作文,往往需要對學生所具備的主體性進行強調,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做到尊重班級中的每位學生,并且能夠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來展開觀察,并且能夠對人生進行相應的思考以及探究,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真情實感進行充分的表達[2]。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真實性原則不是指作文不能夠虛構,而是指學生在虛構的過程中能夠貼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情況。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寫作教學,還需要教師對其生活化以及實踐性展開一定的整合。寫作其實屬于一種學習技能,所以說具備較為強烈的實踐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化以及實踐性進行充分的結合。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寫作時適當的運用通過閱讀所掌握的寫作方式,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巧。除此之外,還有助于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寫作存在的規律,獲得夯實的寫作基礎,進一步推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高效提升。當然,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作文教學中所包含的實踐性,往往需要教師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并且促使學生能夠秉持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以及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以及經驗。
二、生活化理念下開展寫作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樹立“語文即生活”的觀念,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3]。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觀察學生的表情,詢問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感受,還要引導學生體驗文學作品中所體現的情感和價值傾向,通過品讀、朗讀、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文中作者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和家國情懷等,在不斷地朗讀中達到與作者的共鳴,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當然,這種情感的表達不但要讓學生把感悟到的說給大家聽,還要讓學生通過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影響周圍的人,感動同時代的同齡人,形成情感正能量的不斷傳遞。
(二)增加學生素材積累,提升學生寫作技巧
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寫作積累,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并能將這些技巧和素材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際中,從而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講解七年級下冊中的《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由于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對紫藤蘿瀑布的壯闊景象和紫藤蘿的命運進行敘述,所以教師在進行寫作課設計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從動植物身上學習到的道理”的主題進行寫作。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因為剛學習過《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許多學生都會尋找一些生命力頑強的植物來進行寫作練習,著重描寫植物在逆境中生長的片段,內容和主旨都與教材中的文章高度相似。但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簡單的仿寫,教師應該讓學生仔細感悟作者在描述紫藤蘿瀑布的時候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并學習作者借助植物比喻人生的寫作方式。所以,在寫作練習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素材積累方式進行引導,避免學生積累一些高度重復的素材。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文章的主題擴大,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考,比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什么充滿教育意義的動植物?簡單描述一下它教給了你什么樣的道理”,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自身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到合理的寫作對象,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拓寬寫作渠道
古人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哲言,在古人看來,這是很有道理的,是每一個讀書人應該遵循的道理。但是時代變了,人們對教育教學的觀念也在變化,“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初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讀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生活,更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因此,學生應該關注社會問題,體驗社會生活,同時豐富寫作素材。
例如,寫作《環保與我同行》一文時,要求學生走訪周邊的工廠、河流、垃圾填埋場等,了解環保存在的問題,搜集圖片、文字等資料,最后寫成圖文并茂的“電子作文”,學生可以投稿到報刊社,引起社會各界對環保問題的關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雖然年紀小,不懂得關注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寫作素材比較少,但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要從小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問題,樹立“生活就是語文”的大語文觀念,學會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把寫作融入生活中,這樣學生才能寫出表達真實情感的作文,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蘇啟春.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0(18):97-98.
[2]賴錦鳳.初中語文生活化寫作教學的實現研究[J].課外語文,2020(18):114+116.
[3]王小玲.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實行生活化寫作[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