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銘
摘 要:公共藝術這門課程的開設,一是為了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藝術審美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美學素質,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此,在公共藝術課程中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積極的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教學效果呈現理想化的現象,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本文將就公共藝術課程中的音樂教學的創新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藝術課程;音樂教學;創新策略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僅只有文化知識的講解,還特別地向學生提供了藝術類的教學,而藝術類課程的開設也有著一定的意義。它除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之外,更可以充實他們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藝術文化素質。但是,由于老師對于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方法沒有靈活變化,使得藝術課程本身的特點并沒有發揮出來,導致教學結果蒼白無力。對此,在公共藝術課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充分的展示藝術的美好,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確定目標,有的放矢
處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年齡、心理和心智,使得他們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此,在公共藝術課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真實音樂水平,從簡單到困難有過渡的開展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勾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的給學生展示音樂的魅力,適當的帶領學生進行音樂片段的練習,既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喜愛程度,還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1]。
另外,老師也要注意學生音樂視野的拓展。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這種情況就導致拓寬學生音樂視野成了教師要重視的內容。因此,在公共藝術課程的音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的擴大學生的音樂視角,為學生呈現各種風格的音樂,在增進學生對音樂知識掌握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表演的魅力,從而推動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首先,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給學生播放音樂作品,刺激學生的聽覺系統,并有意識的誘導學生對音樂加以鑒賞,從而體會歌曲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歌曲的魅力所在;其次,在結合音樂作品,由淺至深的給學生講解音樂的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勾起學生出音樂知識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的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音樂知識;接著,在完成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其他的音樂作品,一來引導學生用剛學的音樂知識感受音樂內容,二來鞏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了解和認知程度;最后,在帶領學生欣賞不同曲調的音樂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和感悟,增加學生音樂方面知識的儲備。這種通過確定目標有的放矢的方式開展教學,一方面能夠給學生帶來聽覺上的體驗,完全的勾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激情,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擴大學生對音樂視野,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內容,增加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和感悟,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形成。
二、改革創新,體現特色
音樂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最有利的課程之一,教師要充分的展示出音樂的特色。對此,在公共藝術課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教學方式的創新,發揮出不同民族音樂的特色,通過帶領學生對各民族歌曲的欣賞,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各民族的風格,使學生感受到不同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特色,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2]。
再者,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個性化。把“我教你學”的方式轉化成“啟迪、啟發”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展對音樂知識的思考和探索,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模式向個性化的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逐步適應學生的學習實情,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課上學習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推動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首先,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認識到音樂作品的多元化,強化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其次,在通過音樂的播放,引導學生體會音樂中的元素,感受不同民族音樂中的區別,從而體會音樂的魅力之處;接著,在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音樂知識的講解,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了解和認知程度,增加學生音樂知識的相關經驗;最后,在鼓勵學生在課上分享對音樂知識的感悟,使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獲得音樂知識的多方面發展。這種通過改革創新,體現特色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內化并深化音樂知識的學習和認知,還能通過個性化的發展,打破傳統音樂教學的桎梏,使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全面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公共藝術課程中的音樂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好處。在公共藝術課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教學的作用。確定音樂教學的目標,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同時,教師也要對音樂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展示出音樂教學的特色,利用個性化教學的開展,增加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邱月.新時代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音樂類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08):72-75.
[2]文麗君,劉凱.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音樂類課程教學整合創新與實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5):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