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智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知識和能力塑造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面對逐漸成熟和日漸完善的學生知識體系,我們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需要鼓勵其對新奇的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索,來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和見解。語文作為拓展學生知識面和視野的重要學科,在素質教育大力提倡的當今社會,我們通過將閱讀和寫作綜合運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語文這一學習內容,希望能夠為未來的發展和知識體系的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
引言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關注的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占據較大比例,同時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具有基礎性作用。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期間,也需要關注對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課改環境下,閱讀寫作的一體化教學逐漸成為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教師對以往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采用更為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達到提升閱讀與寫作水平的效果。通過一體化教學的開展,能夠協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從我國當前階段的語文教學情況來分析,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十分有必要。筆者下面從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展開分析。第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直接領會材料包含的寫作方式,內容的構思技巧以及作者的情感傾向等。而在進行寫作活動時,學生就可以直接運用自己通過閱讀了解并掌握的寫作手法,而接觸的閱讀內容越豐富,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的表達手法越多。由此可見,閱讀和寫作是相互促進的。第二,寫作能進一步強化閱讀的內容,因此,寫作是深化閱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學生在針對某一主題進行寫作時,需要對與之相關的材料進行有效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材料的內容,才能保證自己的文字表達更精準、形象。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引導。
二、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
(一)在閱讀中動筆,提升語文水平
學生因語文基礎、思維能力與生活閱歷的不足,在閱讀、寫作中出現困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為促進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筆,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摘抄文章中優美的詞句,學習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寫作技巧。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花的學校》等,都是學生學習寫景類作文的范文,教師可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摘抄、賞析作者運用的好詞佳句。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形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逐漸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內容詳實。教師可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素材記錄本,供閱讀的時候積累素材用。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分享積累的素材,逐漸豐富素材儲備,拓展寫作思路。第三,應當開展讀后感寫作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教師可在學生所寫的讀后感中選取好的或有代表性的,在課堂中展示,或在課堂中分享。可以組織學生介紹近期閱讀情況,談自己喜愛的作品,講述作品為自己帶來的啟發,再以讀后感的途徑,促進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穩定提高。
(二)教師可以結合群文閱讀
進行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閱讀教學方式對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有重大意義。近些年群文閱讀教學理念提出,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教學模式,群文閱讀教學有閱讀資源豐富、覆蓋知識面廣的特點。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對同一主題文章或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對比過程中了解不同寫作和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選擇恰當的寫作方法和靈活的表達方式。
(三)合理借助教材,開展課堂活動
為促使讀寫結合教學能夠真正落到實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應當結合學生學情、認知特點和個性愛好,制定以課堂活動為主體的讀寫結合教學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小學語文教材。因為教材所選文章十分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具有良好的教學價值,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其中就包括寫作技巧的學習。教師應當在開展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適當延伸教材,整合各項學習資源,推動學生獨立自主地分析文章內容,培養聯系實際進行寫作的意識與習慣。
(四)借助多媒體,發揮學生的閱讀想象力,讀后續寫
隨著多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教學手段和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各種素材、拓寬視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借助視聽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引起學生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有利于學生進行各種主題的創作。但是在實際的寫作訓練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自己創作的主題產生寫作的欲望,而對教師統一布置的主題難以下筆。對此,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續寫能力入手。對文章進行續寫是閱讀與寫作契合的有效策略,續寫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原文,還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想象力,進而創作出能夠與原文銜接的內容。
(五)拓展性提問,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邊讀邊寫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學生在閱讀時,第一遍對素材進行通讀,旨在了解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第二遍對素材進行精讀,目的在于提煉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及時為素材標上自然段,可以對自己喜愛的詞匯和段落進行標注,以“批注”的形式學習和模仿作者寫文章的思路和框架搭建方法,也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及時寫在旁邊。對于文章中一些精彩的段落,教師可以用拓展性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猜想作者這樣表達的目的,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進行改寫,評估原作者語言表達的優、缺點。
(六)利用寫作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與寫作應當相輔相成。閱讀能夠培養寫作能力,寫作也能夠促進閱讀。教師應當應用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劃定具體的寫作范圍,同時推薦相應的閱讀材料,要求仔細閱讀,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努力在寫作中加以運用,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為作文增色。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從寫作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可為布置寫讀后感的作業,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讓他們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開拓寫作思路,提升寫作 能力。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當在讀寫結合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更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課外語文,2021(24):134-136.
[2]韋素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方法探討[J].課外語文,2021(24):137-139.
[3]曾秀麗.農村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