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芳
摘要:古詩詞在我們民族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時間的沉淀,經過歲月的淘洗,逐漸凝聚成我國的文化瑰寶,成為聞名海內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我們提倡素質教育,以文化強國、以教育強國,古詩詞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逐年提升。以情境教學法的方式創新小學古詩詞的教學,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感受到詩詞中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古詩詞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情景化教學法;小學語文;古詩詞
一、借助實物引發聯想,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首先需要將班級學生帶入古詩詞學習的情境中,這樣教師便可以根據古詩詞中的具體內容,將這些內容轉化成相對應的情境方面,通過簡單的實物來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進而引發學生的聯想。例如,在教學有關于春天的詩詞歌賦時,教師便可以根據詩詞中的鳥啼聲、花落、風雨聲、楊柳等事物,讓學生在腦海里構現一幅生機盎然的春天畫面。同時,在教學中可以引用孟浩然的一句“花落知多少”,來引發學生對花朵生命短暫且絢爛的命運探討,進而讓學生在想象中對自身所醞釀的情感進行不斷地升華和熏陶,加強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教師便可以在教學中增強學生精神層面上的享受,同時借助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引入生活情景中,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
二、創設故事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涵蓋面廣,內容豐富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性,針對性的營造出特定的故事情境,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然而隨機的選取故事的方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對課堂影響也未必是積極的。為了不影響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和狀態,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故事情景,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習知識的負責,還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和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例如,我在教授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一詩,針對王之渙的生平展開介紹,以短短二十字來表達對壯麗山河的贊美,我用故事的形式來讓學生得這首詩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課上為學生布置一系列作業,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并在課下對學生進行詢問,學生反饋普遍良好。
三、教學結合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古詩詞的主題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由于古詩詞中包含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字,因此,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中的生僻字,可以將生字設計成動畫形態與原生字相結合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理解、記憶古詩詞中的生字,確保為古詩詞的閱讀理解學習掃清障礙。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古詩詞的內容逐句通過圖片進行展示,使每句古詩詞內容都與一個相應的圖片匹配,并輔以符合相關意境的音樂內容,然后將整個古詩詞圖片進行關聯,形成古詩詞動態畫面,使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內容,感悟整首詩的意境。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和觀看古詩詞視頻后,利用多媒體將整首詩的情境以簡筆畫的方式進行繪制,并在班級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共享性展示,這能讓學生通過繪畫再次梳理古詩詞的整體內涵,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得到鞏固。
四、多元閱讀引導,配合恰當的音樂,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
古詩詞具有較強的節奏美和韻律美,通過閱讀,配以相應的音樂,能夠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這種美感,刺激學生的聽覺,使學生接受古詩詞韻律美的感染,激發學習主體意識。如果是送禮的古詩,配上富有略有些傷感的音樂;如果是歡快的古詩,就配上活潑快樂的曲子,如果是描寫春天的古詩,就配上生機盎然的音樂來烘托氛圍,對學生理解感受詩詞提供幫助。
古詩詞的閱讀模式多種多樣,按照閱讀順序分類,包括默讀、朗讀、集體唱誦、表演讀四種模式。默讀是閱讀過程的首要環節,是在學生初次見到這首古詩的情況下,通過默讀這種形式,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形成一個基礎性的了解,并將不認識的生字進行查詢、記憶、理解,以此為后續閱讀做好鋪墊;默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感受閱讀內容具有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蘊;在集體唱誦這一環節,學生通過集體化地大聲朗讀,營造良好的古詩詞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及古詩詞帶給人的震撼性;在學生已經通過上述三種模式對古詩詞進行通讀后,教師應再次給學生講述古詩詞的整體內涵,并開展古詩詞中的人物及背景介紹,為學生的角色飾演閱讀做好鋪墊。在開展角色閱讀的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分配角色,并為學生播放相對應的背景音樂,要求學生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及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在這種氛圍下,可以確保學生能夠體會古詩詞中的情景。這種通過學生閱讀創設古詩詞情景的方式,能夠確保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深度內涵,凸顯學生古詩詞學習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丁書筠.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中的應用體會[J].新課程,2021(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