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星 王冬
摘要:職業精神是中職學校思政教學體系中提出的學科素養,主要包括行業發展所需要的高尚的職業品格等。職業技能是適應崗位工作所具備的核心職業能力。將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是新時代職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訴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學生實現未來職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此,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職業精神的體系,探索出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培育相結合的教學路徑,營造出全面發展教育生態環境。
關鍵詞:職業技能;職業精神;中職學校;人才培養
在新時代環境下,市場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要順應時代發展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注重將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技能培訓過程中。職業精神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其不僅是所從事職業的精神體現,同時也是社會文明建設過程中所倡導的社會人文精神。對此,中職學校在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要著重體現職業精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引進議題教學模式,深化學生職業認知
職業認知是學生獲得良好職業精神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對各類職業現象建立認知與理解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認識到勞動精神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職業理想對個人發展的價值、職業規劃對實現人生理想的作用等。傳統教學大多為理論傳輸方式,大篇幅的理論講解會導致學生出現枯燥情緒,不利于職業認知。對此教師可引進議題教育模式,讓學生通過對議題的思辨主動構建職業知識,進而強化職業認知,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合理設置議題主題。主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也要提現至專業職業特點。議題主要分為主議題和子議題,前者在設置過程中要立足中職德育目標設置符合專業方向的內容,以爭議性或思辨性職業議題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等。后者在設置過程中要結合中職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設置,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增加議題難度,以此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二是合理開展課堂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深化學生的職業認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議題思辨中,讓他們通過探索理清自己的思路,分享表達自己在議題方面的觀點。此探究過程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能夠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二、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豐富學生職業情感
為加強職業精神的有效滲透,教師要在職業技能訓練過程中創建出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切實感知職業素養。生活情境是指圍繞中職生的生活實際,提煉出與學生聯系緊密的社會事件,創設出特定的思考氛圍,讓學生在思考與研究中了解職業內涵的過程,此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職業情感。例如在勞動教育中,教師為讓學生建立對各個崗位的尊敬情感,可設置“如何在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主題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參與,各個小組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專業對口崗位或實際生活中可能接觸的崗位為視角,深入探析崗位精神,經過探究讓學生認識到崗位之間沒有高低之分。情境創設與生活的聯系緊密,但同時也要要學科教學建立深入聯系,例如在“職業道德”教學中,教師可引進專業行業相關人物的事跡,針對數控專業,教師可以引進數控機床發明者約翰·帕森斯的人物事跡,長期在生產一線的數控專家董宏杰攻克難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事跡等,為學生的學習樹立榜樣人物,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的精神。中職職業精神教育不僅要體現在理性知識教學中,同時還要挖掘出課程中隱藏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
三、構建靈活教學模式,塑造學生職業品格
教師在職業精神培養過程中要注重活化教學模式,聚焦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多種活動方式促進學生發展。對此,教師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構建基于社會實踐的課堂模擬活動。教師是靈活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各項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結合崗位實際設置模擬教學活動,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切實理解與掌握職業知識,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建立良好職業情感。這樣利于學生職業品格的塑造,讓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能夠有效適應職業環境。二是設置實習活動。實習活動是學生鍛煉自身職業技能與積累工作經驗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引導,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認識到職業精神素養對自身發展、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平臺,讓學生在實習中學習行業的管理制度,以此約束自身職業行為;了解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以此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境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教育過程中,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培養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更加全面鞏固的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與職業精神,以更好適應未來崗位環境。對此,中職學校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要以職業精神為指導,加強教學改革,促使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國慶.中職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1(26):17-18.
[2]王滿槐.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7):145-146.
本文系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 “十四五” 科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名稱: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相整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HZJZ202101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