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素質教育開始漸漸取代應試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面對這種發展變化,作為基礎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學,面臨著全新的要求,需要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實與滲透,去展現音樂學科的魅力和功能,去扭轉傳統教學的現狀,去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每個小學音樂教師都要秉持科學的思想觀念,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和指引,去推進課堂教學策略方法的改革升級,從而取得理想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改革
引言:如何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個問題值得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核心素養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該問題的解答。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必要性,其次從注重情感體驗、加強音樂實踐、重視文化理解、利用信息技術、鼓勵音樂創造、構建多元評價幾個層面出發,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升級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音樂實踐,提高學生藝術表現素養
藝術表現,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突出對形象的塑造,傳達的是情緒、情感和故事等情節。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則能夠實現藝術的表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素養。對此,小學音樂教師需從過去理論層面實現逐步地轉變并拓展教學的內容和范圍,注重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讓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得到有效的推進,從而讓藝術表現貫穿于音樂課堂,促使學生進入音樂情境中,主動用肢體語言、演唱形式、角色扮演來表現音樂,從而深化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例如,教授《蝸牛與黃鸝鳥》,本節課的重點在于指導學生用準確的音色和拍子演唱歌曲。根據歌曲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在活動開始后,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并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隨后,教師說明活動規則,在播放歌曲錄音時,學生需要用肢體和表情,表演歌曲中的蝸牛和黃鸝。表演時,學生們會將蝸牛鍥而不舍的精神展現出來,同時也能將黃鸝的傲慢展現出來。通過音樂劇的表演,學生們感受到了音樂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
二、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感知素養
審美教育,是音樂的本質。同時音樂是情感的載體,音樂教學能激發人的情感,從而能達到“審美育人”的功能。所以,小學音樂教師都應在科學觀念指引下,主動創新教學策略,打造充滿情感體驗的音樂審美課堂。具體來說,教師需要讓自己更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積極投入教學活動,控制自己在教學中的情緒狀態,并適當地流露出對于音樂的情感,用自己的情,去牽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的情,真正去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需求,讓學生的審美感知素養在無形中得到提升。例如,教授《在祖國的懷抱里》,本節課需要學生經歷創編歌曲表演過程,并通過歌曲讓學生感受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課程開始后,教師先聲情并茂地對歌詞進行泛讀,引發學生對歌曲關注。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結合生活或是自己的體驗,談一談對歌曲的理解。毋庸置疑,學生們在這段學習過程中,都投入了真實的情感,并且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另外,小學音樂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了歌曲后,成為一個個心中有愛、心底光明、無私無畏、樂觀進取、心懷感恩的人,又讓他們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優化自己的行動。同時,教師也要克服自我的錯誤思想和意識,讓學生取得全面發展和綜合進步。
三、重視文化理解,提升學生音樂人文素養
音樂與文化是密切相關且不可分割的。借助音樂,我們能夠深入地理解其所蘊藏的文化,同時借助文化的闡述,才能夠對音樂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和認識。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文化和音樂之間的關系,通過搜集各種素材來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講解關于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表達情感等等,以此來為學生進行音樂作品中文化內涵的講解、剖析,促使學生理解、體悟不同音樂情境當中,所蘊含的音樂文化,讓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升華。例如,在教授《大海啊,故鄉》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模式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入更多文化知識,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逐漸將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活力得到更大程度的突破和發展。如,課程中,教師將歌曲中所寄托的游子思鄉之情提煉出來,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所代表的情感,在學生了解歌曲的內涵后,學生能夠融入自身情感,更加真實地演唱歌曲。
四、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進行直觀教學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想要將高深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非常難。那么如何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就成為教師思考的重點。作為音樂教師,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反思,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的教學活動也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例如:教師想要向學生解釋“音高”,不應該直接向學生普及音的高低,而是可以嘗試使用柯達伊手勢進行教學,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解什么是音高。也可以再直觀一些,利用板書的方式畫出音高旋律線條,即像大山一樣的旋律線。學生可以直接看出旋律的具體走向,能夠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音高。由此來看,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是教師在設計和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五、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小學音樂教師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這個平臺不論大小,只要能夠滿足學生展示自我需要即可。例如:《玩具兵進行曲》教學中,學生從聆聽到了解其基本含義,再到角色表演,教師都可以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教師使用沙球、雙響筒等打擊樂器為歌曲提供伴奏,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展開合作、創編。而后教師彈奏歌曲,學生使用打擊樂器配合教師演奏,并且有學生配合演唱。在這個活動中,三者之間互相配合,促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將教學推向高潮,學生會為自己以及他人的表演鼓掌、喝彩。在培養學生音樂能力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幫助學生樹立了信心,實現了教學目標。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在于教學內容以及形式的創新、優化和統一,需要教師從各個方面下足功夫。在音樂核心素養下,音樂課堂教學要想“活”起來,教師就要在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對教學流程、內容等進行創新和優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實現素質教育中音樂的教育價值。
結論:總而言之,核心素養下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助于其實現根本上的改革和升級,同時也能切實推進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所以,小學音樂教師需要跟隨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和變化,端正教學的態度和觀念,切實轉變教學傾向,從現實學情的角度出發,去認識核心素養對于音樂課堂的意義,并推進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創新,以此來讓核心素養在音樂課堂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群.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196-198.
[2]趙彥秋.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戲劇之家,2021(29):106-107.
[3]王寧.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果樹,2021(10):121.
[4]陶清嵐.奧爾夫節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思考[J].戲劇之家,2021(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