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歡
摘 要:高校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德育基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思政課教師對上好辦好思政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主動探究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及實踐途徑,是進一步貫徹好座談會精神、開展好思政課教學和科研活動的有效舉措。為了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本文首先闡釋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意義,然后概括了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最后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模式的探索路徑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校 核心素養 培育模式 實踐路徑
思政課“四有”好老師隊伍建設、思政課課堂革命和思政課課程改革創新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的主力軍、主渠道和主陣地,在思政課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是一門關鍵課程,能有效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同時提出了“八個相統一”,即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統一[1],充分闡釋了思政課建設內在的發展規律,闡明與時俱進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大要求,明確提出思政課建設的發展方向和遵循原則。高校需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養成,有效發揮思政課教師的自發性、能動性、創新性,上好有廣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思政課。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意義、內涵,并從“三培訓”(全覆蓋培訓、多維度培訓、多渠道培訓)、“四實踐”(社會實踐、企業實踐、紅色文化實踐、交流訪學實踐)、“三機制”(激勵機制、培育機制、建設機制)出發,探究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一、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
加強高校思政課“專精尖”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堅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要”[2]的工作要求,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3]的“四有”好老師。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培育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設新時代思政課“四有”好老師隊伍的迫切需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師大師生交談時明確提出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兼具四個“有”標準。教育部2015年印發的關于高校思政課建設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我們不但要建設一支真正“學、懂、用、信”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也要建設一支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嚴謹的治學態度、崇高的師德修養、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4]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以及相關重要文件的出臺,為新時代如何培育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指明了行動方向,高校思政課教師所具備的核心素養決定了思政課教學質量。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模式長效機制的建立為打造一支新時代思政課“四有”好老師隊伍提供了實踐參考。
(二)建設新時代高水平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著重為教育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對如何培養大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大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綜合改革、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遵循宗旨,更為思政課教師的發展指明了努力前進的方向。[5]因此,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務必自覺堅持和運用科學理論觀點、科學方法,始終做到用新思想武裝頭腦,筑牢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加強政治素質全面提高、業務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四個全面”核心素養培育。這有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三)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迫切需要
在新時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以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為抓手,大力挖掘大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創造他們的自身價值。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全面培育與新時代人才培養相適應,不但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水平,也滿足了黨的期望以及實現青年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同時有效提高了工作的實效性。
(四)促進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
在數字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的全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對新媒體的認識與了解,對新技術的甄選與區分,以及對傳播內容的分辨與甄別,關乎大學生全方位發展,繼而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6]高校思政課教師應適應時代發展,拓展教育教學的空間、拓寬教育教學的渠道、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手段,合理發揮好媒體優勢,努力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采取有力措施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政課教師寄予了六個方面的殷切期盼,廣大思政課教師務必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7]。這為我們明確了奮進方向,深刻回答了應該成為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師、如何成為思政課好老師、思政課好老師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政治素養
高校要堅持做到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予以貫徹落實,進一步引導大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動方向標。現如今,我國正經歷世界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頻發疊加,已進入新的變革時期。不同的社會思潮涌動伴隨著多元價值觀并存。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錯誤思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污蔑、詆毀,導致部分大學生在思想認知上出現偏差。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放在重要位置[8],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練就過硬的本領,積極肩負起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頌揚者和傳播者,引導大學生提高政治修養、形成政治認同,自覺踐行愛黨與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努力成為讓黨放心、不負人民的新時代新青年。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師德品質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方向,更加注重培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教育引導大學生做德才兼備、德技并修的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向上青年。在多元社會思潮碰撞、多元價值觀沖擊下,思政課教師應做正確價值觀的示范者和引領者,以自身實際行動影響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價值取向,言傳身教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激勵學生形成高尚的理想追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的:“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做學生學習的楷模、做學生效仿的模范,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獲得學生的尊重、認可、敬仰、欽佩,為學生樹立好榜樣作用,真正做到用真心觸動學生、用真情感化學生、用真言感召學生,在學生心中播下真的種子、善的種子、美的種子。”[9]
(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綜合素養
思政課兼具政治性和學理性等“八個相統一”特征,這對于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務必按照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點要求”,不斷加強自身素養提升,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厚植深厚的家國情懷,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對待思政課教學。思政課教師不僅需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更需要積累淵博的知識,兼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聯網技術蓬勃發展,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持續學習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拓寬開闊更廣的教學視野,改變陳舊的教學思路、創新易于接受的授課方法,努力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實效性、實踐性和感染力。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路徑
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提升,需要多方重視并共同努力,通過深化培訓體系、加強實踐交流、完善考評機制等方式協同助力,以達到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養成。
(一)深化培訓體系
多維度、多渠道、全覆蓋的培訓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師勝任職業要求,增強職業自信心。國家及省市教育部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為思政課教師搭建培訓平臺、提供培訓學習機會。高校應開展涵蓋思政課專職教師、黨務政工干部、輔導員隊伍的系統性培訓,做到思政課師資隊伍全覆蓋。有計劃地組織安排校內外專題培訓分別從理論知識層面(學經典、學制度、學心理)、創新授課方式方法層面(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平臺、人工智能領域先進技術打造“教育+人工智能”)展開多維度培訓,培養一支信仰堅定、學識淵博、職責明確,專研結合、為大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先生”。通過課程組、教研室、專業研討會、傳幫帶活動、政治理論學習等多渠道開展新時代新形勢新定位下的思政課教師“進修”教育活動,提升思政課教師專業理論功底,開拓思政課講授的廣度和深度。
(二)加強實踐交流
深入社會實踐、企業實踐、紅色文化實踐、交流互學實踐開展深層次、全方位調研活動。通過采取實地考察、社會服務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挖掘蘊含抗戰精神、紅巖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等偉大的民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的教學科研資源,進一步了解黨史國情,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學術研究能力。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奔赴企業開展調研實踐活動,為上好思政課廣泛收集素材。通過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觀看紅色電影等,引導高校思政課教師深切體悟“愛黨愛軍、團結奮進、英勇無畏、艱苦奮斗、不懼困苦”等革命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積極向大學生進行傳播,推進在青年一代中發揚光大。開展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拓寬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維和視野,提升思政課教學與科研能力。同時,思政課教師應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社會事務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自身教學資源優勢,服務專業、服務學生、服務居民,為社會發展作貢獻。
(三)完善考評機制
進一步構建完善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作為培育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有助于加強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夯實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10]創新考評機制,建立嚴謹的評判標準,以評促研,以評促改,促使思政課教師積極主動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高校需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優質師資培育機制、師德建設機制等考核評價機制,促進思政課教師主動思考、身體力行。通過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相關激勵機制的研究,全面提高激勵內容的時效性、優化激勵的環境。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業務提升考核培育平臺,培養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理論研究或教學創新名師團隊,培育優質師資。建立思政課教師師德整改方案、整理負面清單和制定失范行為處理辦法等制度形成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做學生喜愛的思政課教師。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想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1],強調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指明思政課教師身上肩負著育人育才的光榮使命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向。因此,各高校要重視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方向,以提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為依據,以造就一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為目標,運用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一支素質優良、思維新穎、視野宏闊、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2] [7]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 張勇,張敬杰.構建“四位一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機制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2):85-87.
[4] 趙美玲,滕翠華.我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與建設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61-65.
[5] 許二平,張會萍,韋妍.新時代中醫藥院校通識教育教師專業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7):157-160.
[6] 陳倩倩.新媒體環境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商情,2019(8):157.
[8] 鄭金洲,呂洪波.教師應具備的七大素養[J].人民教育,2016(11):54-57.
[9] 習近平.首次點評“95后”大學生[N].人民日報,2017-01-03.
[10] 朱麗霞,蔣辛.論新時代“六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育[J].思想教育理論導刊,2019(10):83-85.
[11]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新華日報,2020(21):21-28.
基金項目:2020年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課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三四三’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WYZ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