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波
摘要: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教學是一種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將所要學習的知識,獲得的能力分解在具體的活動任務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學、交流分析、共同研究,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習得知識,獲得能力。任務驅動下的互動探究式的教學,使課堂氛圍輕快又具趣味性,達到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目的。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從學習環境和獎勵機制等方面對“互動+探究”的課堂模式進行建構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任務驅動;互動探究;模式建構
填鴨式教學,灌輸式課堂漸漸淡出,核心素養指向下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方興未艾,被一線教師大力推崇。以學生為中心,學習任務驅動教師點撥引領并重,建構民主和諧的以小組討論為主方式的數學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數學教學方面的安排能夠起到很有利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互動+探究”模式,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策略,推動課堂高效生成。
一、“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意義
1.1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無論是在心智、頭腦還是思維方面都還沒發展成熟,往往無法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構建互動探究式教學課堂,運用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互動探究式教學,能夠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1.2有利于增強課堂互動,拉近師生關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運用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樣的狀態下實際教學效果是不太好的,教學效率是不太高的。還有一種現象,教師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的講著課,學生卻在課桌前做小動作,沒有把心思放在聽講上。這樣一來,就很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基于此,教師要采取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好好聽課,構建互動探究式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二、“互動+探究”模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豐富課堂內容,但也會耗費大量課堂時間,可能會影響到教學課程的規劃。互動探究課堂的形式比較單一,這不利于充分發揮“互動+探究”式教學的效果。另外,互動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等等,以上提到的以及沒提到的都是“互動——探究式”模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師們積極的去解決。
三、“互動+探究”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以情境化創設建構互聯互通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互動+探究”式教學不僅需要師生們積極進行溝通,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還需要創設特定有多元化學習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然后根據所創設的情境,并結合所教學的內容,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學生要把問題代入到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充分發揮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效果。
比如在六下第三章《圓柱與圓錐》的互動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分組讓學生進行討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哪些物品又是圓錐形的,這樣就為學生們創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日常生活。之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一些圓柱和圓錐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案例,在放映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請每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上臺分享他們組互動討論的情況。最后教師對各組的發言進行總結點評。
3.2以任務驅動的目標達成建構有效的激勵機制
研讀教材,設定好教學目標,各個小任務承載分目標,引領互動教學的方向,分層遞進,梯級提升,激勵機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互動探究式數學課堂中。互動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活動類型與教材內容深度融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比如,六上第七章《扇形統計圖》的互動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設定好本章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掌握扇形統計圖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境,并培養學生將本章知識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其次,教師要用這些教學目標引領教學的方向,在教學中要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往這方面進行思考。最后,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生活中的哪些情況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解決問題呢?學生例舉,教師給予獎勵。這樣,師生之間的的交流和互動更加自然更加有效。
總之,“互動+探究式”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生在互動探究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佳. 基于已有經驗的小學數學任務驅動教學的內涵與模式探究[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000(010):52-55.
[2]王金蘭.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20(19):100+102.
[3]陳靜.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2.
[4]王小強. 任務驅動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 當代教研論叢 5(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