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倩蘭
摘要:高中教學時期,教師要對數學教學舉措合理的完善。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向。教師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合理打造,為學生提供了十分明確的學習方向和指引。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重點把握,讓學生獲得了數學知識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教學
教師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進行合理構建,打造符合學生發展的良好教學規劃和模式。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有力實施,讓學生面對數學學習獲得清晰的方向。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重點功能有力把握,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指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和實際內容。讓學生獲得良好學習空間的形式下,也會真正的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成長。
一、信息技術技術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各個行業改革,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且優化了各個行業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技術,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育工作者通過搜集大量基礎教育數據信息,能夠更加準確地診斷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狀態,改進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未來學習趨勢進行科學預測與矯正,這是探索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嘗試,對教育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索
(一)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
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要以學生為本,學習新的教育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技術應用平臺支持下進行授課,對學生展開多樣化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與想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原來的教育決策者逐漸轉變為教育引導者。學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做好充分準備,真正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與教師形成有效的互動。此外,教師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實時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進行分析與反饋,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轉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知識的局面。
(二)課前把握學情,精準實施課堂教學
基于日常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信息技術提供了實時和全面的學生信息,教師能夠感知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需求,在授課之前找到學生學習的薄弱點與難懂點,并預測教學重點、難點,以采取更精準的教學策略。教師課前在信息技術平臺上發布設計好的預習任務和練習,然后采集各種學生數據,生成診斷報告,如統計錯誤人數,記錄做錯的學生名單及各小題解答情況,統計得分率、高頻錯誤等。教師借助系統分析數據,得到學生的預習成果反饋,就可以快速精確地定位課堂教學需要重點講授的高頻錯題及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在預習高中初等函數“冪函數”這個知識點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易錯點和薄弱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案。
(三)做好課堂反饋,精準推送“處方”作業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反饋一般先是由教師拋出題目或問題,學生限時完成,然后學生回答問題或上臺板書解題過程,體現了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信息技術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平臺實時了解全部學生現場答題的情況,如全班答題平均分、各題錯誤率、個人準確率等,對于答題又快又準的學生可即時給予表揚,對于全班同學錯誤率高的題目可以糾正講評,并從資源庫調出類似題型讓學生加以練習鞏固。
以往學生都是以課上或課后手抄錯題的形式進行習題糾錯,這種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顯著,一是浪費了較多的學習時間,二是形式枯燥,整理之后查漏補缺的效果也不好。在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挖掘班級學生共性的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評,突破難點,精準教學,而且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缺陷,重點對個別知識掌握不牢和方法運用不當的學生進行課后輔導,課后進行學生個性化作業的精準推送,進行跟蹤補測和針對性強化訓練,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還可通過信息技術對學生的課外數學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給每一位學生制訂一份個性化的課前預習計劃,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做好測試數據分析,提供高質量考試評價
高中數學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測試來獲取學生的考試成績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并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來規劃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然而大部分教師都是根據教學經驗來對整張試卷的題目簡單分析后進行部分試題講評,沒有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尖子生沒有得到思維提升,后進生也沒能彌補薄弱的知識點。在信息技術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對全班學生的試卷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將每位學生的答題正確率等指標展現出來,在考后講評的環節能夠有的放矢,針對性講解,提高講解的效率;對于錯誤率高的題目,教師可推送個性化練習讓其加以鞏固,真正做到查漏補缺。另外,數據分析也可反饋教師對課堂知識講解得是否到位、答疑是否有效等,便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教師作為重要教學指引者,為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教師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價值之下,也會在擁有良好數學知識學習體驗的情況下,形成利于自身發展的具體體系。教師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知識密切結合,在形成符合學生學習進步的教學形式下,也會引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實際意義和精彩,為帶動學生學習發展提供良好的指引。教師從高中數學教學的具體內涵入手,引發學生著重分析數學知識關鍵色彩的情況下,也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指引和幫助。希望在本文的有力創建下,會讓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進行密切的融合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漪,初娜娜,賴麗燕,陳偉孟.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以IB數學國際課程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09):61-64.
[2]劉雪芬.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研究——平板電腦的有效使用[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4.BF4ADDE4-6FA5-4D03-B745-891A355C5F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