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文
摘要: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但可以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深度的學習,而且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但是,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把重點放在對題目的理解上,由于其單一的教學方式,致使其教學效果不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指導學生學會解題的方法,掌握解題技巧,提高數學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策略
前言:
與其它科目比較,數學具有相對乏味、抽象和不切實際的特征。小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時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學習自控能力較差。當學生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往往會產生一種“逃避”的心理,使其在學習中難以維持好的學習狀態。所以,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很難被教師掌握。應用題是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應用題的教學。
一、數學應用問題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作為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只有理清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問題,才能針對問題的性質,克服難題,做好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固定的模式,教師會對教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復的解釋,并在課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舉例來說,學生會重復地做一種固有的題型。這種類型的題型具有類似的句式、相同的提問,類型基本一致,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一旦題目稍微改變,學生就會手足無措,而在此期間,學生的數學思維表現出較為單一的狀態,導致課堂的教學氛圍沉悶而乏味。另外,由于教師重復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導致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產生了矛盾。這種教學方法的欠缺,勢必造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低效。
(二)教育目的的差異
偏離教學目標,不但會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造成影響,也會使家長、學生對學習方式的認識發生偏差。在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家長、教師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也就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基本目的,即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及運用到實踐中的技巧。
(三)對高年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認識不足
很多小學高年級的教師都覺得教授應用題就好像是在教一道數學題,其實不是這樣的。應用題的解決方法包含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例如:語言閱讀能力,這是一個多層次、多層面、的思考過程。盡管應用題的出發點是以數學知識為基礎,旨在培養和訓練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是,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小學生對于抽象問題的理解能力與認識有一定的障礙,如果教師不能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使其對應用題的認識和掌握,就很難掌握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一)對小學生數學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是隨著年紀的增加而逐步發展的。教師要從數學問題的本質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教學,解決應用題的先決條件是對運算法則的清晰理解。教師可以從基礎的數學問題開始,讓學生學習怎樣在實際問題中尋找關鍵字,怎樣對問題進行全面的理解,把定量關系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再利用數學符號列出公式,進行運算。所以,要解決數學應用題,就得先學會如何審題,不然就會產生偏頗,而且也不能解出正確的答案。
(二)正確的教學動機
錯誤的教學動機會造成教學方式的不合理。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前,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小學應用題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于應用題的學習,學生不但要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能把各個知識點連接起來,把問題的處理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樹立起明確的數學應用意識,讓數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是在真實的生活中運用。
(三)對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
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效果。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運用是非常緊密的,但是小學生年級比較小,他們的生活經歷還很少。因此,在運用實例的過程中,要注重選取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一方面,它能提高學生對例題敘述的熟悉程度,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題目本身的含義,避免讀題錯誤。同時,在教學中要運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避免僵化、單一的教學語言。
(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教學和學習是密不可分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要教,學生要學。所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反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并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他們的意見和感覺。通過運用,找出問題的原因,并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使教學與學習達到良性互動。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既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語言的理解力,又要通過適當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并且指導學生多練習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應用題,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學習,并能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麗娜.高年級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2年8月.
[2]劉忠江.高年級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提升對策探討[J].致富時代,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