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現,各個學科開始為學生減輕大量的學習負擔,小學數學也不例外,數學作業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能夠為學生提升一些成績,但是繁重的作業壓力并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展。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將作業布置方式進行改變,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在課堂上輕松完成,將課下的時間交給學生,改革作業如何保留原有的作業效果甚至提升原有的作業效果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就關于小學數學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雙減背景;具體措施
減輕學生作業過大壓力,成為義務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還有一項政治義務,即加強對學校工作的重要管理。加強作業管理,有效減輕學生的壓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行政任務。作業是學校教育和學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學習活動的重要補充。學生超重作業是幾年來強制性教育階段的"頑固病",我們必須設計一個有趣的開放、層次化、個性化、實用性、操作性、開放性的任務,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他們的全面教育水平。
一、當前作業設計的問題
學生放學后布置作業和作業工作量大的"頑固病"無法治愈的主要原因是學校、老師和家長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增加了作業的量,以至于加重了作業的數量,這是應試教育的禍害。在目前的小學課程中,有三個未解決的問題:首先關于作業的影響:作業所具有的目標是片面的,主要是為了鞏固知識和技能;其次,學生作業負擔重,小學中約有大部分的學生完成作業時間占學生課后生活比率大,教師提出的作業時間遠低于學生實際學習的作業時間和專家估計的作業時間。其次關于作業設計:真正的問題是,教師平均每天花二十八分鐘來布置作業。他們平均每天花四十八分鐘批改作業,他們花在設計作業的時間更少。最后關于作業實施:主要問題是作業布置學生的接受性、批改作業的效率性、作業成分分析等關注不夠。
二、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具體措施
2.1樹立課程意識,創新作業形式
作業的主題計劃應反映基本工作。它是教學系統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科課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于學科課程性質具有明確的認識,在課堂中才能明確給學生指出方向,學生也更能明確學科所帶來的優點,對于課堂作業才能更加積極。
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圖形的轉換》時,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非紙面的作業,讓學生在教室中尋找一些對稱的圖案,讓學生講解自己尋找的圖案是通過何種方式轉化而來的,通過這種方式既激發了學生對作業探究的欲望,還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課程的講解內容,針對課堂講解內容為學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保證作業能夠讓學生復習到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同時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樂趣,讓學生在課堂中一邊學習一邊就完成了想做的作業,加強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完成作業。
2.2作業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枯燥作業相比樂趣作業更費力,這對學生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的事情。情緒化地做作業是一件被動的事情。不僅是被動的,而且是負載的。學生必須按時上交作業,如果他們做得不好,他們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說,學校應該只做兩件事:打開經驗世界和發展想象。
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數的意義與性質》時,可觀察學生的聽講狀態結合教學要求為學生布置易錯習題。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依靠各種教材為學生成篇的布置作業內容,學生在面對大量的分數計算問題時提不起學習興趣,作業完成效率不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作業時簡化相同的作業內容,讓一個分數知識點體現在一道分數計算題上,避免大量計算題都考驗學生相同的知識點的情況。這樣能夠減少學生的計算量,能夠讓學生節省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2.3細化作業過程管理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要花更多時間細化作業流程管理,加強流程管理的規范和指導,更要加強監督和反饋,有利于實現作業質量持續提升。加強校本作業建設,從這一領域持續完善以校為基礎的作業制度,增加作業秩序和組織。
例如,通過教育規劃組的總體規劃系統,課堂教師的個性化調整,課堂教師的協調和家長監督系統,實施學生作業監督的責任。課堂教師協調課堂作業總量,向家長反饋學生作業情況,并努力在每次課堂中進行適度有益的作業。加強課堂組、科目作業的整體協調,確定各科目作業規模適宜。
結束語
為了提升雙減背景下改革作業的效率,教師必須重視改進作業的重要性,并研究"計劃執行反思";應該加強教學和科研,研究"標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學校要不斷完善對于作業的調和、解決、以及做完后的的評價,更要加強作業綜合管理。提升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鼓勵學生學習更好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技巧,還要建立積極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信心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俞瓊.“雙減”下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實施策略[J].上海教育,2022(Z1):99.
[2]沈晨曦.聚力“雙減”下的作業管理與研究 為學生成長賦能[J].上海教育,2022(Z1):118-119.
[3]黃榮榮,彭冰.“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的實踐路徑[J].教育藝術,202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