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紅 馮帆 趙熹 甘代偉 楊小峰


摘 要:我院育人特色鮮明,與戴姆勒、比亞迪、吉利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引進國際職教先進標準,融匯中外優質職教資源,形成“訂單培養、雙元育人”專業特色。圍繞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領域和關鍵技術,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共建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專業化產教融合綜合體,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和特色產業學院,現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為例進行研究。
關鍵詞:產教融合 實訓基地 新能源汽車技術 建設標準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mod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ed training ba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major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Junhong Feng fan Zhao Xi Gan Daiwei Yang Xiaofeng
Abstract:Our college has distinctiv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Daimler, BYD, Geely and other well-known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introduce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d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rme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rder training and du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key areas and technologies of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jointly build a professional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plex integr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ocial training, real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build an off campus training base and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ollege. Now take the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training base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standard
1 引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要推動建設3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
依據陜西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重要生產基地的總要求,高標準服務“西安高新區新能源汽車谷”、“寶雞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咸陽秦星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基地”等汽車產業建設規劃,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發展方向,集中專業優質資源,以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抓手,以標準化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對照國內一流的職業教育標準,完善現有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功能、定位及軟硬件條件,融入品牌企業文化,重構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建成“‘產、學、研、培、創五位一體”(企業生產、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培訓、創新創業)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產教融合綜合體,探索類型教育規律,深化育人機制改革,培養“崗課賽證”融通,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等特質突出的新時代新能源汽車職業人,支撐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彰顯陜西職教特色。[2]
2 建設內容
2.1 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機制建設
成立校企商行四方產教融合理事會。制定《理事會章程》、《人事聘任制度》《實訓基地管理辦法》等制度,明確成員工作機制,規范用人標準、激發辦學活力,共同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建設標準。借助陜西國防工業職教集團深度聯合地方企業,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建設服務實訓基地發展的“政行企校”產教融合平臺。行企校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探索理事會治理機制,逐步形成互利互補、良性循環、共同發展的產教融合新機制,開創協同育人新局面,保障實訓基地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產教融合理事會,充分發揮和挖掘“政行企校”各方資源,多方參與,協同育人,保障專業隨動產業轉型升級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形成可持續發展活力;合作各方以人才、技術、效益為結合點,逐步形成互利互補、良性循環、共同發展的多元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合作中的信息溝通、利益協調、糾紛調節的中介作用,確立協調機制;建立質量監控機制,對教學質量、科研服務水平進行測量、評價和調整。開展在教學、研發、市場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多方共同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打通產教融合“人才、技術、生產”三個核心要素的通道,形成“政行企校”信息共享、技術共享、人力共享,五方互融共通的持續發展機制。D469D8A7-8DA9-4B0F-AA21-212FF56397DA
2.2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硬件建設
(1)組建“一所一站七中心”實訓基地,打造校內產教融合實體化平臺
依托學校十四五建設規劃,按照“人、車、路、網”協調并進原則,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實訓中心,下設智能網聯汽車研究所和汽車仿真工作站,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品牌實訓中心,包括比亞迪、戴姆勒奔馳、巴斯夫、寧德時代、陜西重汽、吉利汽車等6大汽車品牌實訓中心。針對中高職院校、軍民融合企業、汽車類企業、社會培訓機構實訓中心資源開放共享。
(2)建設多元共育校外實訓基地,打造校企協同育人與創新服務綜合體
對接戴姆勒奔馳、巴斯夫、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等國際國內龍頭企業和區域發展型企業,建設汽車生產制造領域、輔助研發與產品測試領域、高端定制品牌領域、經營模式創新型領域、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特種車輛改裝領域的6類實踐教學基地。建立校企“雙導師制”,通過生產任務、創新項目、服務項目協同育人,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技術應用型、技術創新型后備人才,打造校企協同育人與創新服務綜合體。
2.3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攜手比亞迪等六大行業領軍企業實施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創新“三定位、三路徑”自主選擇機制,分層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個定位涵蓋“人才層次需求”。依據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結合文化基礎不同的生源狀況和個性化成才需求,確定新能源汽車專業三類人才培養定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技術創新型人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根據不同人才類型定位確定不同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因材施教,保障學生人人成才。
三條路徑提供“適合的教育”。依據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設計三類人才類型發展路徑:依托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新能源技術、特種軍用車輛生產改裝技術等工作室,開展來自企業一線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軍用車輛領域前沿技術項目研發,學生深度參與到項目的試驗、測試等工作中,培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軍用車輛領域的技術創新型人才;依托比亞迪、陜西重汽、吉利汽車、寧德時代、巴斯夫、戴姆勒等六大品牌實訓中心,學生深度融入品牌文化、品牌價值、品牌車型、品牌技術、品牌課程和品牌頂崗的校企高端定制培養體系,采用校企“雙導師、雙認證”的方式,培養具有品牌意識和理念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依托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培養,學員以學生和企業學徒身份工學交替,采用“分階段培養、技能認證”方式,培養新能源汽車領域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4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建設
依托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汽車品牌校企合作項目,構建“六平臺、四層級”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基地生產化、生產企業基地化、學習過程實境化,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和服務全覆蓋。引入AI、VR等技術,促進實踐教學線上線下、虛實融合,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提供真實企業環境,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形成“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校企合作局面,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
六平臺:整合優化專業實踐教學條件,按照學生的成長和認知規律,搭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基本職業素質、崗位職業能力和遷延發展能力培養培養為核心的基礎認知平臺、專業認知平臺、專業實訓平臺、綜合開發平臺、綜合實踐平臺和社會實踐平臺等六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四層級:在六平臺的基礎上設計“認知—技能—應用—創新”四個層級,將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合理配置具體化,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循序漸進地安排,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術技能。
2.5 實踐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系統實施名師名匠引育計劃、“三項能力”提升計劃、“1123”團隊建設計劃、師資隊伍國際化計劃,實現人才數量與質量的提升。根據不同類型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各個階段的需求,開設系列化教師培訓項目,構建教師成長階梯,全面服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建成以行業領軍人物為引領、校企專家為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為主力,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卓越實踐教學創新團隊。
(1)聚焦引領能力,實施名師名匠引育計劃
成立行業領軍人物工作室,聘請行業領軍人才,指導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踐課程改革,引入企業橫向課題,提升科研能力。發揮名師名匠的示范帶動作用,聘請教學名師、技能大師、工藝大師、現代工匠等組建團隊,承接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等的技能革新、技術協作項目,實施技術改革,解決技術難題。
(2)聚焦實踐能力,實施“三項能力”教師素質提升計劃
深入開展實踐教師綜合能力培訓,提升教師的德育和思政工作能力,激勵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以及具備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及技術服務能力“三項能力”的好老師。
教師通過教學能力比賽,參加各類教學信息技術、信息化課堂設計、數字化課程開發、新形態課程建設等活動,提升加教育教學能力;組織新教師“實訓基地錘煉工程”,以及教師定期到比亞迪、吉利、寶能等國內外知名合作企業學習前沿技術、工藝和規范,實踐鍛煉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教學活動與企業真實項目結合,帶動教師整體實踐教學能力提升。
2.6 對外服務體系建設
依托區域高端產業和國內外技術聚集優勢,整合政校企行等多方資源,構建開放靈活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開展定制化培訓服務,整體提升專業群服務能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產業發展。面向中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員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農民工等,開展新能源汽車領域培訓。
(1)量身定制,開展企業高端培訓
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組織專門團隊開發新能源汽車保養、電動汽車機電維修、智能汽車安裝調試等3個新能源汽車領域新技術培訓項目。深度服務比亞迪、奔馳、吉利等企業,為企業設計開發員工職業生涯培訓體系,助力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持續拓展培訓項目,優化培訓內容,拓寬服務領域,打造服務區域企業的高端品牌。D469D8A7-8DA9-4B0F-AA21-212FF56397DA
(2)標準引領,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發揮專業群資源優勢,以1+X證書制度為依據,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校企聯合開發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測試、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涂裝技術等3個通用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標準。適應新能源汽車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應用,校企聯合開發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測試、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涂裝技術等3個專業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新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嵌入到專業群課程體系,推動課程體系不斷完善;靈活運用模塊化證書課程,面向社會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年培訓不少于50人次,面向企業員工、退伍軍人、社區居民、中小學生等群體,開發職業技能、安全生產、科普教育、就業提升、生產管理、生活教育等培訓項目,建立職業培訓項目庫。
2.7 政策措施
為完成建設任務,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劃撥專項建設經費,采取相應保障措施,夯實工作責任,強化監管落實。
為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全部建設任務,學院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方案保障領導小組,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劃撥專項建設經費,采取針對性較強保障措施,夯實工作責任,強化監管落實,對項目進行的每一個步驟進行嚴格把關,精準指導。
建立監測評價和績效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在建設項目的立項啟動、年度考核、中期檢查、結果驗收等重要環節,對實施過程、進度和預定目標完成程度進行常態化監測評估,及時糾偏。制定《績效評價辦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項目建設的關鍵指標任務完成情況、標志性成果和項目建設內涵開展考核和績效評估,形成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建設項目的有效性、持續性。
3 總結
本文參照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內容,以統籌規劃、政行企校、產教融合、工學結合、資源共享為原則[3],從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機制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硬件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對外服務體系建設、政策措施七個方面對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進行詳細的闡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金項目:
陜國職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標準與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編號GFJGZ202004);2021陜西省職教學會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汽車維修專業群1+X證書制度書證融通實施路徑探索與實踐》編號2021SZXZD04);陜國職院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汽車類1+X證書制度視域下“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探究》編號Gfy21-45)。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
[2]馮帆,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研究[J].2021,14:178-179.
[3]沈建國,廖忠梅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標準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7:156-15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Z].教職成[2015]9號.D469D8A7-8DA9-4B0F-AA21-212FF56397DA